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特征(投资不过山海关)

“要是几年前,你问我是否愿意留在老家创业投资,我会说不愿意。”

“以前在老家办点事确实很费劲,非常闹心。咱们老家办事儿总爱找人,总想走后门,多小的事都得找人。不找人就办不了,找了也未必能给办成。”

这是早些年东北营商环境之痛的真实写照,也是以往外界关注的焦点。但现在东北投资环境什么样?不妨往下看——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特征(投资不过山海关)(1)

如今环境怎么样 听听企业家们怎么说

项目落地快了

辽宁省鞍山市政协委员、鞍山市工商联副主席、辽宁宏图冠君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丛新一:

我是土生土长的鞍山人。改革开放之后,新兴经济发展方式层出不穷,活力无限。但反观传统重工业地区发展就相对缓慢,再加上东北厚重的人情社会特质以及凡事求稳的生活态度,致使东北有段时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创新创业意识淡薄,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缓慢、服务意识不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早些年我选择了去海南拓展业务。

不过现在我已经回到了家乡投资创业。一方面是我对家乡的浓厚情愫,决定重回东北投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深切感受到了家乡营商环境的巨大变化。

2020年10月30日,我与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政府盘活闲置楼宇,共同出资4000余万元创建了鞍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政府发挥政府机构作用前置的功能,持续关注产业园建设进度,全程跟踪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多方合力,短时间就促成了产业园项目的落地和正式开园。该项目的成功运营,正是得益于鞍山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政府向服务型转变

鞍山市政协委员、聚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执行总裁蔡喆:

近些年,鞍山乃至东北营商环境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首先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上,开始统一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我所在企业是上市公司,在2019年遭遇到了股市金融风险,企业可能会出现平仓等严重后果。鞍山市政府从市委书记、市长到相关职能部门专门为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讨论解决方案,市政府领导带着我们到深圳证交所、辽宁省金融局等相关部门磋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政府伸出双手如自家人一般帮助,这样的营商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留在这里继续投资兴业。

审批流程越来越快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奉均衡:

2019年5月9日,深圳与哈尔滨两市签署了合作共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协议,共建深哈产业园。

自深哈科创总部入驻哈尔滨新区开工建设两年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新区营商环境的变化。如政务审批流程不断简化,实行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办照即营业、智能秒批等创新举措,也实现了深哈公司1天完成公司注册,36天取得施工许可证,11天项目动工建设,63天展览馆封顶,101天地下室结构封顶,创造了“深哈速度”。此外,哈尔滨新区发布的“黄金30条”“新驱25条”“助企上市十条”,在人才、财税等方面都为企业释放出了最强“红利”。这些具体举措让我们这些投资兴业的企业更有了信心。

“放管服”改革让企业暖心

全国政协委员、福源馆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亚坤: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我所在的公司损失巨大,营业额大幅下降、库存产品滞销、员工工资下发困难。在这个时候,吉林省政府领导来到企业调研,指导公司加快复工复产,让全体员工备受感动和鼓舞。同时,吉林市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及时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企业安全有序地复工复产。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当地税务部门“一企一策”对照优惠政策,落实各项减免近50万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燃眉之急。

近年来,吉林市不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真正让民营企业暖心、给企业家安心。变则通,通则兴。东三省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东三省投资兴业。

旧貌换新颜 东三省营商环境再升级

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特征(投资不过山海关)(2)

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实施方案(2021)》,拟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落实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各项指标内容全面优化提升,加快打造“体制顺、机制活、政策好、审批少、手续简、成本低、服务优、办事畅、效率高”的良好营商环境,计划2021年底前,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并提出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像守护健康一样建设营商环境,深化改革,转变作风,综合施策,让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更足更强。

黑龙江省:继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据记者了解,黑龙江省已初步形成全省“一张网”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省级达97.8%、市县级达90.1%。2020年黑龙江省人大又出台《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条例》,破除阻碍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得益于改变后的营商环境,一些原本考虑去南方的企业,最终选择了黑龙江。

而在近日黑龙江省召开的营商环境建设监督系统工作会议上,政府号召2021年全系统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为牵引,着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确保“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跻身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开好局、起好步。

辽宁省:制定出台并修订了全国第一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委员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辽宁省委会副主委李萌娇:

近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众多新举措。2021年东三省的营商环境建设还将再开新局,越来越多的资金、人才将跨越山海关,为东北发展助力。例如:

辽宁省优化升级“兴辽英才计划”,完善“平台 人才 机制”工作模式,实施“项目 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1000人以上。

吉林省搭建引才聚才平台,推动大学毕业生留吉就业,引导吉林籍人才返乡创业。

黑龙江省深入实施紫丁香计划,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支持黑龙江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东三省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得到了市场的回应,“投资不过山海关”已成为过去。

仅从辽宁省来看,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其他地区一些重大项目陆续在辽宁落地开工:京东计划三年内在东北投资超过200亿元,恒大集团拟投资1200亿元,将未来恒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三大生产研发基地建设在沈阳,华为、腾讯、光大等企业集团与辽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等。这些新的项目也给辽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不过,将投资吸引得来还要留得住。目前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已经形成,接下来就是要一以贯之做实做细,同时要多倾听企业声音,做好营商环境的“绣花”功夫。

政企合力 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如何做好营商环境的“绣花”功夫?对此,企业家也有期待:

奉均衡:建议可继续细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审批效率,如可以开通对重点项目的“绿色审批”通道,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同时支持推动园区政企服务中心快速落地,对园区下放相关政务服务权限,推进简政放权。

希望能够营造人才发展优良环境和服务保障,创新人才风险补偿机制,强化子女教育服务保障;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行创新人才自主认定机制,给予单位用人资助;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打造“引得来”“育得强”“用得好”的行业人才发展环境。

丛新一:建议继续加强部门和机构间的互动、联动;同时可以运用技术能力建立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化优化营商环境的手段,运用好现代科技力量参与构建和谐营商环境;完善群众监督体系建设,对于在构建和谐营商环境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采取集中、快速地解决等。

蔡喆:期待政府在打造营商环境软环境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挖掘每个城市的潜力,在招商引资时能充分考虑对城市优势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充分融合,提升城市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原文刊登于2021年6月25日《人民政协报》第5版民营周刊,内容有删改

作者:孙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