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名字翁贝托·埃科读后感(感谢翁贝托埃科设置的阅读迷障)

玫瑰的名字翁贝托·埃科读后感(感谢翁贝托埃科设置的阅读迷障)(1)

1.

和我一样,你被《玫瑰的名字》这个书名吸引了,又一看,该书的作者是翁贝托·埃科,更是心花怒放。和我一样,你拿到一本新书总要翻到最末一页看看故事的结局,“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这一句意思莫名又意味深长的结束语,一定让你忐忑:《玫瑰的名字》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呵?

玫瑰的名字翁贝托·埃科读后感(感谢翁贝托埃科设置的阅读迷障)(2)

翁贝托·埃科,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粗读过的他的随笔《带着鲑鱼去旅行》,一方面为他的睿智折服,一方面又为他在文章里播撒的那么多“我不知道”而惊惶,所以,他的《傅科摆》等等,我统统不敢贸然打开。

玫瑰的名字翁贝托·埃科读后感(感谢翁贝托埃科设置的阅读迷障)(3)

如果不是《玫瑰的名字》这个芬芳的书名,我会去阅读埃科的这部早期作品吗?恐怕不。既然书名芳香,那就由书页引领,我们去寻找《玫瑰的名字》里玫瑰的踪迹。

已经跟着阿德索(小说的叙述者)追随威廉修士在叫做楼堡的修道院里寻觅了两天,也通过闪躲的文字“看”到了两起凶杀案,却不似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那般非常着急地想知道凶手到底是哪一个。我已经迷失在埃科借玫瑰之名构筑起来的知识迷宫里,不能自拔。

本笃会、方济各、属灵派——同样是耶稣的子民,他们之间的分别从何时起为了什么?既然同是耶稣的子民,何以要在彼此间修筑起无法逾越的壁垒?

圣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拉丁教会之父——他的思想体系是怎么回事?

托马斯·阿奎那——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到底以怎样的智慧成为欧洲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用欧鼠李的树皮泡成药,可以治疗痔疮;用牛蒡眼新鲜的根茎制成敷剂,医治皮肤的瘢痕很有效——是吗?

德高望重的智人西尔维斯特二世为了得到一部手稿,用一架稀世的浑天仪作为赠礼——知识曾经那么至高无上过?

修辞学家的思维运用了说“反话”的修辞手法,先作判断,构成了说反话的标志和理由——当作何解?

花拉子密的《星象图表》,海桑的《光学理论》、阿尔金迪的《论星光》——阿拉伯人给这个世界到底贡献了多少和什么样的思想光辉?

突然发现在埃科的知识迷宫里,自己几近白痴,中年症候又多了一重。无可奈何,是我读完《玫瑰的名字》“第二天”后最深刻的感受。还好,这无可奈何没能阻挠我继续深入到《玫瑰的名字》,而是更加恭敬地跟着埃科漫步在我的“不知道”里,亦步亦趋地在修道院里东张西望。“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日所持唯玫瑰之名”,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修道院里的僧侣们孜孜以求地在寒冷的缮写室里抄录、翻译经典,是因为当时他们的生命旅程是与经典合二为一的。我们,借埃科虚构的凶杀案迷茫于经典之中,只是为了从“不知道”到“知道”?“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能做一个手持玫瑰的人,我已心满意足,所以我会跌跌撞撞地读完发生在七天里的故事,或许,第七天的故事刚刚谢幕,我又要回到第一天去,就像日月星辰那样,周而复始——等到那时,我大概就寻到了《玫瑰的名字》里玫瑰的踪迹?我已经读掉“两天”了,却闻不到一丝一缕玫瑰的馥郁,难道……我仿佛看见埃科在不远处正狡黠地笑着。

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一本叫我读起来愁肠百结却又津津有味的书了。

2.

玫瑰的名字翁贝托·埃科读后感(感谢翁贝托埃科设置的阅读迷障)(4)

终于读到了书的最后一句“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轻轻叹息一声后有些不舍地掩卷,发现白底细花纹的封面已然污渍斑斑。是呵,这两个星期,这本《玫瑰的名字》我从家里带到单位,又从单位带回家,偷得半点空闲都要拿出它来读上三五页。就是比《玫瑰的名字》厚上一倍的书,我都应该读完了,可翁贝托·埃科的书不好读,这本书,从头至尾,故事都展开在叫做“楼堡”的修道院里,且那些人那些事,都是十四世纪的隔世人隔世事,当世有多少人能够具备翁贝托·埃科的智慧不费周折就能接通与那些人对话的渠道?呵呵,如你所猜测的那样,我在替自己开脱,因为把一本《玫瑰的名字》读到最后一句,其中的多少章节、段落我翻来覆去读了数遍才算是把一个其实不复杂的故事理顺。

发生在楼堡里的七人死于非命的凶杀案,目的只指向一处:修道院院长一职。没人以为修道院院长是个了不起的职务,可是楼堡里的每一个人,从食物总管到见习修士,都知道当上院长就是意味着能戴上象征无上权力的钻戒,于是,只要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才能,都奔楼堡图书馆馆长而去,因为,那是院长的预备阶段。我们,为了馆长一职而误了卿卿性命的韦南齐奥们以及读者,都被狡猾的埃科骗了。他哪里是个耽于高潮迭起的凶杀故事的码字人?豪尔赫,这个一直是故事底色的颤巍巍的目瞽老人,才是威廉修士旗鼓相当的对手呵,虽然他要到故事进展到第七天才像显影液里的照片那样突显出来,而一旦成为主角,豪尔赫马上还《玫瑰的名字》以应有的格调:一个真理与谬误作殊死搏斗的故事。

“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为了落在羊皮纸上的片言只语这么一些当不得吃当不得穿的形而上的东西,饱学至失明的豪尔赫竟然会绞尽脑汁设计让染指亚里士多德残卷的人一一死于自伤、意外以及他杀。而要擦拭掉机关算尽的豪尔赫蒙蔽在一桩桩凶杀案上厚厚的迷雾抵达真相,威廉得用上什么样的智慧?逻辑学、符号学、神学、历史学等等等等,形而上的工具几乎全体出动,只为了让形而下的举动能够终止——修道院的凶杀案水落石出。鉴于此,埃科写《玫瑰的名字》,根本不怕结局过早地公之于世,因为,他对威廉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相的推理过程有足够的信心,而我们,也真的就迷醉于充满智慧的推理过程,并如埃科的超级粉丝那样心甘情愿地被他操纵得亦步亦趋。这种阅读的快感,最近一次应当是在读麦家一部不太出名的小说《解密》时享受过。可是,执著于智力游戏的麦家体力被脑力打败了,连个颁奖仪式都不能出席。而埃科,脑力强健得优游不迫。比如,《玫瑰的名字》有让我抽离的地方: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以现代人的心态去揣摩隔世人和隔世事,所以,总是不能相信中世纪的僧侣们能为“玫瑰之名”如此模糊的概念而歇斯底里,但是,只要一翻开《玫瑰的名字》进入到小说规定的情境里,我的抽离就会烟消云散,因为,埃科营造的中世纪修道院的氛围是那么亦真亦幻,不由得我们不信服那个时候的他们,只为“玫瑰之名”,就肯舍弃生命!

楼堡因为一场大火而成废墟,随之而来的就是文艺复兴。

有豪尔赫,我们能够非常形象地想象要在中世纪的欧洲推进文艺复兴,多么艰难。可是,文艺复兴之花还是灿烂在了欧洲大陆上,这才使几百年以后的我们能够轻松地“唯玫瑰之名”地享受前贤思想的芳泽。只是,我们这些只知道为物质而努力奋斗的今人,享受前人的思想光辉必须依托埃科煞费苦心营造出来的侦探小说,小说结尾那句秘符一样的哑谜的后半句“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不知道是埃科在嘲笑我们呢还是对我们有所期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