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价值故事和寓意(石头的魅力---)

石头的价值故事和寓意(石头的魅力---)(1)

石 上 中 华

12x12x8cm

大千世界领风流,一统山河石上收。

谁遣天公挥妙笔, 丹毫朱墨画神州。

古人云:“石不能言最可人”。现代评论家赞美:“石头似一幅画,石头像一首歌,石头蕴含着深邃的文化,演绎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自古至今,石头以其坚韧的实用价值和妙趣横生的文化价值一直伴随着人类,成为两道闪光点,震古烁今,从蛮荒逐步走向现代文明。

石头的价值故事和寓意(石头的魅力---)(2)

女娲神炼石补苍天

13x4x4cm

共工怒触不周山,荒古神娲欲补天。

荑手炼石擎五彩,罗裙百尺影流丹。

盘古石神开天地,造就了人间。可当时的天体并不圆满,人类遭遇到空前的灾难。始祖女娲神看到她的子民家园尽毁,决心炼石补天,终于拯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类。从此,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怀念这位美丽善良的仙子,感恩石头舍己为人。

石头的价值故事和寓意(石头的魅力---)(3)

击 石 取 火

10x3x3cm

亘古人类谋生存,大千世界难养身。

击石取火燧人氏,奋斗传闻到如今。

石头的价值故事和寓意(石头的魅力---)(4)

米 蒂 拜 石

(巴林石对屏)

17x13x3cm

以书画两绝而闻名于世的北宋米芾,是11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和研究石文化理论的大家。因爱石成癖,对石头的丰富蕴含下拜,而被国人称为"米癫"。

米癫不仅藏石量大,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当时,整个上层社会爱石、藏石的风气都十分浓厚,并一直延续到后来。人们对米癫爱石的精神称赞有佳。如明代"浙派"主将吴伟《人物图》卷(上海博物馆藏品),有一段即绘“米癫拜石"。又如清代"海派"名家任熊的《拜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亦画此典故,描绘出米蒂揖拜石头的虔诚和惊喜。

“米带拜石"的画题直至现代画家如齐白石等人仍在继续创作,可见魅力之深。

远古的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居住着一位燧人士,经常捕食野兽,用来打野兽的石头与山石相撞时往往会产生火花。燧人士从这里受到启发,便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岀火来。有了火种,后来,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以致建房造物、筑堤修坝,石头一直充当中流砥柱。从而,改善和提升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士,奉他为“三皇之首”。

石头的价值故事和寓意(石头的魅力---)(5)

孙 悟 空

16x4x4cm

女娲补天遣石身,火眼金睛会驾云。

西天取经平魔难,除恶扬善四海闻。

石文化是人们针对石情创作的文化。作者吴承恩用一支生花妙笔,把石猴变成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演绎了一种光彩夺目的哲理人生。他不安于有山有水有果子吃的安逸生活,为追求理想,不怕艰苦,炼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学会了72变和筋斗云,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十一难,终成大业。现在世界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版本的《西游记》,他们认为孙悟空是中国人的象征,称赞中国不愧为东方石文化的发祥地。

石头的价值故事和寓意(石头的魅力---)(6)

元 宝 石

(重8000克)

一方奇石铸红楼,多少故事在里头。

忽闻宝黛吟诗赋,阆苑奇葩传千秋。

同样,曹雪芹以老家香山樱桃沟山上的元宝山为引子,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跨越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红楼梦》。

赏石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并逐渐形成一套理论、原则与方法。石头是硬件,文化是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完美统一。

石文化要靠人的慧眼识石,经过文化创作,把石头的灵魂点亮,让赏者看到四射的光芒。从而,助人陶冶情操、汲取力量、实现梦想。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是中国古代赏石界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对奇石情有独钟,留下许多以奇石为题材的诗文。他出任定州知州的书房被称作"雪浪斋"。他对雪浪石非常喜爱,并写了一首题为《雪浪石》的长诗: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爷痕。"

石头的价值故事和寓意(石头的魅力---)(7)

刘 关 张

28x28x16cm

结义桃园固似钢,名齐日月久留芳。

天成美色黑红白,忠义千秋石敢当。

一块石头,呈黑红白三色,石界称它为“刘关张”,因为这三色恰似《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脸谱,故得名。刘关张的真挚友情、忠义精神为人敬仰,千古流芳。所以,人们喜欢收藏它,给人一种尽忠报国、忠于职守,见义勇为、义薄云天的力量。

历史上有块著名的天下奇石“和氏壁”,一是玉好,二是蔺相如大义凛然保护国宝的精神好。所以,把和氏璧选入小学三年级教科书,流传至今。据查,和氏璧已不知下落,但这个故事仍在哺育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石头的价值故事和寓意(石头的魅力---)(8)

2001年,亚太经合会在上海召开,国家决定选一件代表中国文化、促进国际友情的石品作为国礼馈赠给与会21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领导人。大会专家组走遍四大名石产地,在赤峰市选中了一块美石。石面上的花纹如云似水,定名为“涌动的太平洋”,恰契大会主题。石主听说国家需要,毅然决定捐献。从此,巴林石享誉海内外。

在四大名石濒临绝迹的情况下,国务院将巴林石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因此,巴林石魅力无穷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美石魅力深邃,要靠人慧眼开发,天人合一形成石文化。人称:"石头有了名字就有了灵魂”,"石不立传,粗茶淡饭","石不配诗俗了人",这是"石文三块"。

《作家文摘报》曾推荐“石文三诀",认为它是创作石文化的一把神奇的钥匙。

#周刊##如何传承奇石文化##石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