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

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的苏州虎丘去看一看!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

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

主要景点

剑池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

虎丘剑池

虎丘剑池

虎丘最为著名的是二大景点,一是虎丘塔,另一个就是剑池了。称它为剑池原因有三个,一是如果您从上面看,这池宛若一把平铺的剑;另一原因是传说当年为吴王阖闾殉葬有扁诸、鱼肠宝剑三千把,故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秦始皇与孙权都曾来这里挖过剑,剑池就是由他们所挖而成的,其实剑池是天然形成的。剑池可以说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传说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这里。

虎丘中最引人入胜的古迹名胜就是传为吴王阖闾墓的剑池。从千人石上朝北看,“别有洞天”圆洞门旁刻有“虎丘剑池”4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圆洞内石壁上另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1]

二个红色的字体是“剑池”,传说这是中国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书写的。四个蓝色的字体是“风壑云泉”,这是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书写的,这四字将这里的景色完全概括于其中,意思是您站在这里侧耳可听风声,举目可观赏岩石,抬头可观云彩,低头可看流泉。

“风壑云泉”刻在剑池旁的崖壁上,传为宋代大画家米芾所书。

真娘墓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3)

虎丘真娘墓

虎丘真娘墓

真娘墓:真娘确有其人,原名姓胡,名瑞珍,北方人。从小父母双亡,唐朝安史之乱的时候,随同自己亲戚一起逃亡来到苏州,但是很不幸在逃亡途中她坠入了苏州阊门外的一个妓院——“乐云楼”,她虽为青楼女子却守身如玉,只陪客人歌舞书画,是苏州一位绝色佳丽。当时在我们苏州有一个大财主,名叫王荫祥,他用重金贿赂老鸨,企图在真娘那里留宿,真娘知道这次难以逃避,为了保持贞洁,她上吊自尽了。这使王荫祥内心大受震惊,于是为真娘筑了这个墓,并且发下重誓,今生永不再娶。很多文人墨客同情真娘,在她的墓上题写一些诗词,真娘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她的一席之地,她与杭州另一名妓苏小小齐名,被誉为“香魂”。 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海陵陈鐄访得遗址,建亭其上,立石刻书“古真娘墓”四字。

断梁殿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4)

虎丘断梁殿

“断梁殿”,也是虎丘的二山门,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上面的主梁是断的,它用两根木料建成的,它的建成主要是运用了力学中的杠杆原理,在这断梁下有一排斗拱相托,通过斗拱将中间所承受的力分散到四周,采用了“挑梁式”的构筑方法,然后再靠两边的琵琶吊、四个角上的棋盘格来支撑四周,从而达到节省大木料的目的,在建造此殿时,全殿不用金属构件坚固,只用竹木钉榫,所以也就显得更为珍贵,它被誉为是千年不倒的断梁殿。殿内有四块石碑,上面记载着虎丘的历史和云岩寺塔的修建情况。轻轻敲打这些碎石,有咚咚回声,所以又叫响碑。

虎丘塔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5)

虎丘塔

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古老苏州的象征——“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说它是斜塔,它到底倾斜多少呢?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这座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这座塔却是斜而不倒,所以更显得它的珍贵,由于在全国仅存此例,因此该塔无论在建筑科学,造型艺术、历史研究等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沧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所以,又印证了苏东坡的话,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

拥翠山庄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6)

虎丘拥翠山庄

拥翠山庄,在墙的二边刻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由他处移置于此。拥翠山庄是苏州唯一一座无水的园林,它是晚清赛金花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这座建筑总平面呈纵长方形,占地一亩多。结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为台地园格局,依山势分四个层次,每层布局不同,景色富于变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

憨憨泉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7)

虎丘憨憨泉

虎丘憨憨泉

该景点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憨憨是中国梁代著名的高僧,当时他的眼睛不好,患有目疾,也就是现在说的“白内障”,虎丘山的方丈因为可怜他,收他做一个挑水和尚,但是当时挑水的路很远,有一次他挑水途经这里,因为感到累,于是就坐在这里休息,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在梦中它梦见一位高僧对他说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就用双手触摸这片地,在这里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说明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他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了出来,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为“憨憨泉”。

试剑石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8)

虎丘试剑石

虎丘试剑石

“试剑石”在登山石径东侧,巨石中裂如剑截。 [3]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剑。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这就是有关试剑石的传说。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再锋利的剑也不可能把这么一块石头一劈为二,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

二仙亭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9)

虎丘二仙亭

虎丘二仙亭

这亭子原来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在这亭子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是陈抟,另一位是吕洞宾。相传有一天这二位大仙在这里下棋,一位樵夫看到,于是就走过来看他们下棋,看完一盘棋,回到家中,可是谁也不认识他,后来人们从他的衣着猜想他是几千年以前的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说明虎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在亭中有两幅对联,一副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

千人石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0)

虎丘千人石虎丘千人石

又名“千人坐”,在上山路的尽头,是虎丘的主景区。旧志云:“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吴地记》曰:“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吴郡志》云:“生公讲经处,大石盘陀数亩,高下如削,乃他山所无。”现石上刻有“千人坐”三个篆字,是胡缵宗所书。

相传吴王阖闾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夫差将他父亲葬于虎丘山,但是等墓筑完之后,夫差就要想了这么多的人都知道我父亲墓的所在地,如果有一天他们手头缺钱的话,就很有可能一起结伴而行来盗墓。于是他想了一个奸计,一天他召集了这一千多个工匠,请他们喝酒,并且观看鹤舞,等到深夜,乘他们都醉的时候,命他手下官兵将这一千多人统统杀死,据说当年他们的鲜血把这块石头染成了红色,每到下雨天或阴天时石头就特别的红,现在看这块石头,它仍然是红颜色的,当然不是古代工匠的鲜血,因为虎丘的岩质是酸性流纹岩,它的石质原本就是红色的。最为奇怪的是它中间凸起来的两块岩石,它们的四壁非常整齐,宛若用刀所劈而成,但这却是天然景观。

西溪环翠

西溪环翠也是虎丘历史十景之一,原为唐高士甫里先生陆龟蒙祠堂,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甫里先生二十四世孙陆肇域即石成基,凭林起栋,仿甫里别墅八景而筑,旧有环翠阁、清风亭、桂子轩、斗鸭池、菊畦、竹堤诸景。至清咸丰年(1862)惨遭兵燹,景点几成废墟,沦为郊农菜畦,后来成为景区的花房,2004年经重新修复,正式对外开放,在原址重修环翠阁、清风亭、桂子轩、斗鸭池等景点,新增镜台云梦、篱门幽竹、聆音榭、垂花门、野山石景、循环水景诸胜。据《虎阜志》和《桐桥倚棹录》中有关虎丘花市的记载,构筑了“镜台云梦”古戏台,为今后花会民俗表演提供合适的场所,台前构筑由千吨野山石堆叠而成的假山群,与虎丘山系一脉相承,勾勒出一个花神广场,演绎一段虎丘花神的传说。利用如今山西侧竹林蔽日,曲径通幽的环境,恢复完善《吴都法乘》所载的“小竹林”景点,在竹间隙地造竹篱草舍数间,开挖埋没多年的古井“绿玉泉”,将竹林中的清涧迂回至环翠阁、斗鸭池等景点,同山后的云在茶香景区遥相呼应,重现了“林皋生众绿,西溪春欲来。野旷鸟声静,风和花意催”的历史胜境。 [2]

万景山庄

万景山庄里集中了苏派盆景精品600多盆,占地25亩,建筑面积144平方米,主要有树桩盆景和水石盆景两个展示区域。苏派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个重要流派。苏派盆景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近代又有较大的发展。 [2]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1)

虎丘万景山庄

虎丘万景山庄

其他景点

头门山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2)

虎丘头门山

虎丘头门山

虎丘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康熙乾隆下江南均游历过虎丘,邓小平、胡锦涛、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都来过虎丘。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经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虎丘原名海涌山,因为在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点点绿岛矗立,其中虎丘山最为矮小,每当潮起潮落,虎丘也就若沉若浮、若隐若现,所以称为“海涌山”。刚才在正山门广场就立有“海涌”的石碑,头山门的照墙上的“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说明虎丘原来是一座海中的岛屿。相传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改名为虎丘山。头山门都是黄色的墙壁,说明了虎丘里面肯定有寺庙,但准确地讲应该是寺面里面有虎丘,因为虎丘整座山都是藏在寺庙里的,与其他佛寺非常不同。

致爽阁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3)

虎丘致爽阁

虎丘致爽阁

致爽阁,又名“虎伏阁”,在虎丘塔西南面,位于山的最高点,旧为“小五台” [3] ,取诗句“四山爽气,日夕西来”命名。清朝康熙八年间圈入行宫,咸丰十年毁于火,现存建筑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宣愣和尚重建的。这里陈设的一套明式家具非常精湛。在这里远望可看到狮子山,这头狮子正伏着在地上回首望虎丘,这就是著名的“狮子回首望虎丘”景观。此外高阁幽雅,平台旷朗,俯瞰平畴远野,令人神清气爽。 [3]

御碑亭

御碑亭在塔院内,大雄宝殿后面,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改建为御书亭,至乾隆末年御书亭共有三处,清咸丰年间,均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动工建亭岩巅,亭内奉有宸墨·今御碑亭之北壁,镌有康熙御诗。 [3]

玉兰山房

玉兰山房在虎丘山北面的通幽轩之上,旧有玉兰一株,甚古,名冠吴中,相传是宋朱勔从闽移植而来。

解放以后,重建此房,并补植了玉兰数株,每年早春时节,玉兰含苞欲放,这一带幽雅而秀美,恬静而舒适,游者至此,恋恋不舍,乐而忘返。 [3]

生公讲台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4)

虎丘生公讲台

虎丘生公讲台

生公是中国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当时他主要阐述涅磐经,宣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但是为旧学所不容,遭到排挤,将他贬出京城,于是他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这里讲经,当时听他讲经的人很多,当他讲到一切恶人皆能成佛时,其中有一块石头突然之间向他微微点头示意,意思仿佛是说“我懂了。”这块石头就是池中的点头石,当时正直严冬,但池中的白莲花却竞相开放了,池水也盈满了,所以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 [2]

云在茶香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5)

虎丘云在茶香

虎丘云在茶香

“云在茶香”在虎丘山西北处,有精舍数间,周围遍植茶树,幽静雅致。

建于1982年,但与虎丘历史名茶“白云茶”有着不解之缘。杜甫诗云“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唐人卢延让《松寺》诗云“茶香时拨涧中泉”,清人俞樾有《茶香室》,因以为名。

虎丘白云茶从宋代起就声明显赫,到了明代更成为了一代名茶。据《苏州府志》载:“虎丘金粟山房旧产茶,极佳。烹之,色白如玉,香味如兰,而不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苏轼书以为精品也。”

小武当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6)

虎丘小武当

虎丘小武当

这座三门四柱的石牌坊叫小武当。这里前有石桥,中有青石牌坊,后有湖石假山群。石桥名小武当桥,又名中和桥。原来还有中和井,坊额上刻有“吴分楚胜”四字。武当山是海内名山之一,在湖北均县,旧属楚国,以风景幽深、道观宏伟而著称。此处题字,指明了小武当的特色有似于湖北武当山。牌坊后的假山群,堆叠自然,形象奇特,玲珑剔透,最大的湖石高达一丈多。假山间有石观音洞,俗呼“海潮观音”。今天古洞还在,佛像已不复存在。 [2]

孙武子亭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7)

虎丘孙武练兵场

虎丘孙武练兵场

孙武子亭在千人石东土丘之上,为纪念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将领孙武而建。

孙武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他所写的《孙子兵法》是世界兵书的鼻祖。孙武执法严明,吴王也以国家大事为重,对孙武更加敬重。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亭子是“孙武子亭”,是为纪念孙武所建的,1985年张爱萍同志为此亭题匾,同时题写了“孙子兵法,克敌制胜,娇娘习武,佳话流传”刻在碑上。

石观音殿遗址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8)

虎丘石观音殿遗址

虎丘石观音殿遗址

北宋天圣年间,湖州臧逵臧宁兄弟侍奉双亲十年如一日。臧逵积劳成疾,经济拮据。他洁斋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晚上梦见白衣人针其耳,毛病马上好了。臧逵善画,臧宁精刻,俩人发愿雕观音像,但不清楚具体的模样,有一天臧逵又梦见了白衣仙人,醒来连忙追忆,所绘大士容貌清秀,慈祥可亲,体态健美,神态庄重,使人肃然起敬。时人看了无不称好,谓之应梦观音,传为佳话。 [2]

大殿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19)

虎丘大殿

虎丘大殿

大殿是虎丘云岩禅寺现存唯一的一座佛殿,原先这里是宣扬禅宗的场所,这里现在是以小乘教的陈列方式排列的。大家一起往下走,一共要走五十三个台阶,有这么一个说法“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也就是说无论你走在哪一个台阶,或台阶的哪一层,回头都可看到中间的这位菩萨。据说善才童子一心想成佛,他向每一位师傅跪头求教,但是拜了五十二个都未能成功,后经文殊菩萨点化,拜观音菩萨为师,终于成佛,这正好是第五十三个师父。 [2]

书台松影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0)

虎丘书台松影

虎丘书台松影

虎丘十景之一“书台松影”,源自宋理学名家尹和靖寓所“三畏斋”、“和靖读书台”、“和靖祠”、“和靖书院”。其居室取名“三畏斋”,源于论语“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尹焞常在居室西侧的松林山石旁静心读书,后人称之谓“和靖读书台”。在此望东平眺,冈林起伏,大树连天,郁郁葱葱;向南仰视,虎丘宝塔千年雄姿耸立山颠;往北俯视,一泓碧水,波光粼粼,远处岸边的“揽月榭”倒映水中,清晰可见,让人充分感受到虎丘后山胜前山的自然情趣和山林本色。 [2]

地理环境

虎丘山海拔34.3米,面积0.19平方公里。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千人石、试剑石、剑池等山石为流纹岩。虎丘山往东、北、西三个方向的整个平原地区第四系冲积层之下都分布着侏罗系火山岩。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1)

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作为苏州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虎丘屡获殊荣,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说为“丘如蹲虎”,以形为名。虎丘山高仅30多米,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云岩寺塔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成为苏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剑池埋有吴王阖闾墓葬的千古之谜;千人石留下了“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话。

位于虎丘东麓的万景山庄汇集苏派盆景之精华,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画。虎丘后山植被茂密,林相丰富,群鸟绕塔盘旋,蔚为壮观。近两年又恢复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环翠”和“书台松影”两处景点,2007又完成了虎丘山灯光亮化二期工程,千年斜塔在夜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成为苏州古城夜景的新亮点。

景区文化

民俗文化

历史上,虎丘的山水名胜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交流聚会的场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浓厚民俗风情和吴文化特色的游览集会活动,有春之牡丹市、夏之乘凉市、秋之木樨市,清明、七月半、十月朝的“三市三节”,每逢市、节之时,苏州百姓邀约齐聚虎丘,或赏国色天香之牡丹,或享清幽旷远之凉风,或闻沁人心脾之木樨。还有著名的中秋曲会和元宵灯节。明袁宏道在《虎丘记》中写道:“虎丘……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张岱《虎丘中秋夜》中写道:中秋夜的虎丘,人们“……皆铺毡席地而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清顾禄《清嘉录》载,元宵灯会时苏州市民齐聚虎丘,张灯结彩的灯船游弋于虎丘山塘河。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诞生了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著名弹词《玉蜻蜓》,《三笑》的主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虎丘一带。虎丘的民俗活动还促进了当地民间工艺的发展。《红楼梦》中的薛蟠泥塑小像即出自虎丘民间艺人之手,还有虎丘花露、草席、工艺品。这些民俗活动、民间故事和民间工艺流传至今,现虎丘每年仍举办春之花会、秋之庙会。虎丘的“三市三节”、曲会、灯会……是民间非物质遗产的珍贵传存,充分显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虎丘还是历代文人画家的创作源泉,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写下和绘就无数诗文书画法。虎丘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就是一部浓缩的苏州简史。故有“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之说,独享“吴中第一名胜”的美名。 [4]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2)

虎丘记

帝王文化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10月27日下午,康熙皇帝玄烨至山塘,又从山塘河乘画舫来到虎丘门前。康熙步入山门,由五十三参登上大雄宝殿,行完佛礼,来到平远堂。康熙帝对虎丘的奇峰怪石、名胜古迹兴趣浓厚。

康熙帝第一次游览虎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五年后,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又将下江南,准备再游虎丘。来之前,下了一道谕旨“将江南积年民欠一应地丁、钱粮、课税与蠲除。”江南百姓被免税后,无不欢欣鼓舞。苏城官民为感激康熙帝的厚恩,纷纷捐资,将虎丘修葺一新,以恭候大驾。修葺后的虎丘,在悟石轩处新建了万岁楼,楼高三丈六尺,重檐复角,临千人石的南面开启轩窗,两旁分列画栏,楼上则朱栏四围,方棂三面,上悬“万岁楼”金匾,中立御碑一座,高一丈九尺八寸,碑座雕龙,上刻康熙免税谕文。

康熙帝在这两次游历后,又四次来游。最后一次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还在山上行宫住了一夜。他熟悉虎丘、理解虎丘、钟情虎丘,激发出满怀的诗兴豪情:他为虎丘山寺题写雅名“虎阜禅寺”。从此虎丘寺改称虎阜禅寺,金匾至今高悬于头山门。“路接天阊”为虎丘以山塘直通古城阊门而题,当年挂于二山门。“香界连云”、“仙镜澄辉”、“云光台”、“青云境”、“天光云影”均为当时的大小佛殿所题康熙帝看到虎丘远处山色迷人、近处林茂馆多,白公堤柳色映照,欣然书联“山光茂苑来书几;柳色金阊入画图”。他倚窗俯视,看到近流远波,其上还浮着画船,便提笔写道“花棹浑疑浮碧汉;倚窗常似俯清流”。他见虎丘云烟缭绕,台榭高筑,挥笔写道“烟霞常护林峦胜;台榭高临水石佳”。楹联由现代人钱大礼书,挂于悟石轩。他凭高远眺,郊外青山如画,夜晚月影照帘,挥写“四面岚光俱入座;一轮蟾影恰当帘”此联现由当代苏州书画家谢孝思书,挂于平远堂.他面对虎丘的苍松翠竹、云气岚光,挥写“松声竹韵清琴塌;云气岚光润笔床”。他有感于周围波光映月、山色秀美,又书“波光先得月,山秀自生云”。此对现由当代书法家沈迈士书,挂于千顷云阁。……当年,康熙帝书写的匾额对联,高悬在虎丘的殿堂楼阁,使虎丘的山光水色在帝王的幽思豪情中升华,生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

士大夫文化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参与了虎丘的修缮和文化活动。如晋代顾恺之,六朝顾野王,唐代颜真卿、李白、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陆龟蒙、皮日休,宋代苏轼、米芾、绍隆,元代赵孟頫、倪瓒,明代王鏊、沈周、文徽明、唐寅、张岱、袁宏道,清代吴伟业、朱彝尊、洪钧、陆润庠等。

王珣、王珉兄弟在虎丘营造别业又舍宅为寺,使虎丘成为江南士大夫文化的土壤;唐代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三位曾任苏州刺史的大诗人,都对虎丘情有独钟并留下诗文,白居易为方便民众往来虎丘,组织开掘山塘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说虎丘是“含真藏古”;南朝顾野王赞虎丘是“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唐代李阳冰以篆体书题写了“生公讲台”;著名的文学作品《三言二拍》、《红楼梦》、《儒林外史》都写到虎丘,《红楼梦》中的薛蟠泥塑小像产自虎丘;在苏州的地方戏和弹词《三笑》、《玉蜻蜓》等剧(曲)目中,更是一再以虎丘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当代大作家陆文夫的成名作《小巷深处》中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见也安排在了虎丘山上,园艺大师周瘦鹃也写有《访古虎丘山》游记散文。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从明代起,文人墨客往往在三月三聚会虎丘,效仿晋人兰亭聚会修禊,吟诗作画,留下“丘壑诗情远,莺花客梦醒”等美妙佳句。1924年和1936年,黄宾虹、张善孖、张大千在参加雅集后,曾先后作过虎丘雅集图,现已成为苏州市图书馆的珍贵收藏品。

在虎丘西南山麓有“虎丘十景”之一的西溪环翠,系唐代诗人陆龟蒙四十三世孙陆肇域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所建,1860年毁于兵火。2003年6月重建。

北宋理学家尹和靖寓居于虎丘后山。旧有三畏斋、尹和靖读书台,书台松影是“虎丘十景”之一,2004年重新修复。明万历年间,长洲知县江盈科在平远堂旧址建五贤祠,纪念唐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三位苏州刺史和宋长洲令王禹偁及晚年常来苏州的苏轼。

明正德七年(1512)正月,苏州大旱,唐寅和辞官归隐的大学士王鏊霞到干涸的剑池池底,发现阖闾墓门,官府要员也赶来查勘未果,在东侧崖壁留下两篇纪事。一为明正德七年长洲令吾翕等探墓的题记;一为同年正月十四日,唐寅、王鏊等人目睹阖闾墓门的经过,事后,王鏊写有《吊阖闾赋》,文徵明也赋诗一首记述此事。

清光绪十年(1884)春,邑人朱修庭与僧人云闲在虎丘寻得古憨憨泉,状元洪钧、词人郑文焯、文人彭南屏和文小坡,感于此泉水质优良,倡议于泉旁建拥翠山庄,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正式落成。

民国7年(1918),著名学者金松岑与费仲深等文化名人联合发起集资,在拥翠山庄北、第三泉(陆羽井)南侧高地,植梅建阁,建造冷香阁。

宗教文化

自东晋王珣、王珉舍宅为寺,佛教文化绵延千年。东晋著名高僧竺道生(355—434年)在北方传播“一阐提人皆得成佛”,遭到摈遣后来到虎丘继续弘法,他提出了“顿悟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学说,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是一次突破。至今,虎丘山上还留有遗迹。南朝陈代和隋仁寿元年(601),山寺始建佛塔。此后,虎丘山寺更发展为一座规模宏伟的著名佛寺。唐初,为避太祖李虎讳,改名“武丘报恩寺”。南宋时,高僧绍隆在虎丘山寺创禅宗临济宗“虎丘派”学说,绍隆因此被后人尊为临济十二祖,其影响至今不衰,日本禅宗四十六派中,出于绍隆流派的有三十六派。元、明、清各代,虎丘山寺屡有兴建,香火鼎盛,名播远扬,是吴地重要的佛教圣地。今“虎丘禅寺”匾额为清康熙皇帝御题。虎丘还有多处道教遗存,历史上形成了前佛后道的格局,在后山构成了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到小武当、中和桥、石牌坊、真武殿、玉皇殿一组系列道观建筑。清嘉庆年间所建“二仙亭”内,勒有记载道教名人吕洞宾和陈抟在虎丘相遇对弈的石碑。养鹤涧因“清远道士养鹤于此”而得名。这里山石层叠,流瀑悬崖,显示出道家崇尚的清远意境。

明代时,虎丘建筑多次修缮。苏州知府况钟曾捐助俸禄修缮寺庙,苏州官民纷纷响应。此时虎丘一带还是重要商埠,园圃花市,极其繁盛。

清代,康熙六次、乾隆三次巡游,虎丘出现了又一兴盛时期。

建筑文化

虎丘的建筑是虎丘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其类别多样,年代久远,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1961年,国务院将苏州云岩寺塔(包括二山门等建筑)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塔(云岩寺塔)现残高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二山门为元代建筑,其结构尚承袭了宋代建筑的特色。脊桁为两段圆木相接而成,故俗称“断梁殿”,其门扉、连楹、屋顶瓦饰及部分斗拱虽经后世修补,但仍保持了元代风格。虎丘山寺建在山里,是深山藏古寺的格局,而山门建在山前,形成山藏寺,寺包山,山寺合一的模式,在中国古代众多名山古刹中是一特例,游山即为访寺,建筑与山体浑然天成,妙趣横生。

虎丘不仅有寺包山的特色,还是四方文人雅士的聚会之处,晋代顾恺之赞虎丘为“含真藏古”之地,南朝顾野王留有“抑巨丽之名山,信大吴之胜壤”的赞叹。唐代颜真卿、李白、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陆龟蒙、皮日休,宋代苏轼、米芾,元代赵孟頫、倪瓒,明代王鏊、沈周、文徵明、唐寅、张岱、袁宏道,清代吴伟业、朱彝尊、洪钧、陆润庠等等都对虎丘绵延千年的士大夫文化作出了贡献。由状元洪钧倡议建设的拥翠山庄,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依山而筑,是江南园林中少数台地园之一,其利用山体地形起伏变化,营造亭台轩榭,布局灵活,巧于因借,融园景于山景之中。山东坡的万景山庄,是当代园林艺术与苏派盆景艺术完美结合展示的典范。

山上的含晖山馆是康熙、乾隆游山的行宫。现虎丘山碑刻共有56块,其中后周1块,元代1块,明代12块,清代25块,民国时期7块,年代不详残碑4块,1949年建国后16块。其中有清康熙帝六游虎丘山,乾隆帝七游虎丘山留下的“御笔”、“御诗”,山上塔院的御碑亭、头山门内高悬的康熙御书“虎阜禅寺”匾额显露了皇家园林的气息。

典故传说

相传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数日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据说,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虎丘山。

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

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隔河照墙上嵌有“海涌流辉”四个大字;进山门后,一座海涌桥;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圆滑的石体是因为海浪冲刷而致;憨憨泉因为潜通大海,又被称作“海涌泉”;拥翠山庄月驾轩内有“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过望海楼、海泉亭、海宴亭等胜景。在历代文人笔下,更可见虎丘与海的渊源,“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宝刹近城郭,峰从海涌来。”(顾瑛)“尝疑海上峰,涌起自天外。”(王鏊)

春秋时代

虎丘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苏州古城一样历史悠久。相传,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公元前 496 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这里。据《史记》等书记载,当时征调十万军民施工,并使用大象运输,穿土凿池,积壤为丘;灵柩外 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并将阖闾生前喜爱的“扁诸”、“鱼肠”等三千柄宝剑一同秘藏于幽宫深处。据说葬经三日,金精化为白虎蹲其上, 因号虎丘。”宋代苏州州学教授朱长文则认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并说:“然观其岩壑之势,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阖闾因之以葬也。”清乾隆帝弘历也 表示赞同:“本来岩壑擅天成,虎踞偏称金气精。”相传,吴国灭亡后的数百年间,越王勾践、秦始皇、东吴孙权,曾先后来次探宝求剑,结果都一无所获,徒劳而返。

东晋

虎丘由帝王陵寝成为佛教名山和游览胜地始于六朝。东晋时,司徒王珣及其弟司空王珉各自在山中营建别墅,咸和二年( 327 年),双双舍宅为虎丘山寺,仍分两处,称东寺、西寺,刘宋高僧竺道生从北方来此讲经弘法,留下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和生公讲台、千人坐、点头 石、白莲池等脍炙人口的古迹。六朝时的虎丘即已建有佛塔,陈代张正见、江整二人咏虎丘诗有“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和“宝塔据高垄,经台镇岭头。”之 句,可为佐证。这是虎丘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塔,废毁已久。

南北朝

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使中国复归一统的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于仁寿年间( 601 年 -604 年)下诏各州郡建造舍利塔,并由“有司造样送往当州”,也就是附发了塔的样式,以便统一规制。于是,虎丘历史上便有了第二座塔,位于山顶东晋王琴台故址, 不过,据古建筑专家刘敦桢考证,它只是一座方形的木塔,早已无有,决非保存至今的以砖结构为主的八角形塔。这一结论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唐代

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亦易为武丘报恩寺,仍分东西两寺。颜真卿诗有“不到东西寺,於今五十春。”之句。那时虎丘离城虽近,但无大路和河流可通,游人需从田间阡陌穿行,如遇雨天还要涉水方能抵达,交通极为不便。宝历元年(825年),五十四岁的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吏。这位热爱苏州风物、对虎丘情有独钟的大诗人有感于此,便领导苏州百姓自阊门至虎丘开挖河道与运河贯通,沿河修筑塘路直达山前,又栽种桃李数千株,加以美化,并绕山开渠引水,形成环山溪。事后,诗人写有一首五律《武丘寺路》:“自开山寺路,水陆往来频,银勒牵骄马,花船载丽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种仍新,好住河堤上,长留一道春。”虎丘山下溪流映带,碧波潺缓,远远望去恍若海上仙岛;从此水陆称便,游人络绎不绝。为纪念白居易功绩,后人称塘路为白公堤,即今山塘街,河为山塘河,皆长七里,号称“七里山塘”。此后一千一白多年间,山塘成为连结阊门与虎丘的唯一纽带,是从苏州城去虎丘的必经之路;既是阊门商市的延伸,又是虎丘风景名胜的前奏,历史上两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明清两代虎丘的多部山志无不将山塘包括在内,一并加以记述。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3)

然而,当初白居易开河筑堤不到二十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崇道辟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於会昌五年(845年)诏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灭佛”。远离长安的苏州也未能幸免於难,建寺已五百馀年的虎丘东西二寺当即被拆得片瓦无存。但过了不久,佛教又得到恢复。重建的虎丘山寺合二寺为一寺,并从山下迁移到山上,逐步形成保留至今的依山而筑的格局。山下则另建东山庙和西山庙,以纪念舍宅为寺的王珣、王瑉兄弟。五代时期,中原分争,江南一隅比较太平。当时苏州是吴越国钱氏政权统治下,仅次於都城杭州的重镇,国主钱第四子钱元、钱文奉父子治理苏州数十年,大事修建佛寺、构筑圆林。据记载钱元“每游虎丘山寺,前路引望已欣动颜色。比至,必规画修缮。”虎丘的寺院和胜迹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维修和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现代修塔施工中,发现文物的文字纪年和塔的形制判断,虎丘现有的佛塔,就是五代最后一年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亦即吴越国王钱弘在位的第十三年,至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建筑。建成后十七年,吴越国“纳土归宋”,苏州正式归入宋王朝的版图。

清代

虎丘经历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虎丘最兴盛之时,为康熙至乾隆期间。康熙帝玄烨和乾隆帝弘历都曾六次南巡,每次下江南都要光临虎丘,并曾驻跸山上,有几次从浙江回京途经苏州还要重游虎丘。祖孙二人先后在虎丘题写匾额楹联数十处,吟诗不下二十余首。现今头山门所悬“虎阜禅寺”竖匾,就是玄烨的手笔。为此虎丘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先后建起了万岁楼、御碑亭、文昌阁,以及宏伟的行宫“含晖山馆”,接着又重修了大雄宝殿、千佛阁。乾隆十五年(1750年),再次全面修整,十九年(1754年)建千手观音殿、地藏殿,三十八年(1773年)修塔。当时山前山后轩榭亭台逶逦参差,多达五千零八十余间,共有胜景二百多处;白堤春泛、莲池清馥、可中玩月、海峰雪霁、风壑云泉、平林远野、石涧养鹤、书台松影、西溪环翠、小吴晚眺,号称“虎丘十景”。虎丘衰落之时,为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的兵火摧残。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修成自天京(南京)挥军东征,一路势如破竹,迅速逼近苏州,溃败的清军在城外枫桥、虎丘、山塘、上塘、下塘和南濠、北濠一带纵火,大火延烧三昼夜。“山塘七里繁华梦,赢得姑苏一炬红”(俞平伯诗)被誉为“红尘中一二等风流之地(红楼梦第一回)的苏州阊门,繁华商市及虎丘、寒山寺等胜迹,旦夕之间化为废墟。1863年虎丘又成为太平军苏城保卫战的西北前哨阵地,曾在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战后的虎丘,殿阁楼台仅存断壁颓垣,唯有破败的云岩寺塔、二山门。二仙亭和石幢兀立于荒烟蔓草中;危塔暮鸦,西风残照,人迹罕至,荒凉不堪。同治十年(1871年)起山寺殿宇才略有恢复,但因陋就简,规模已大不如前。光绪十年(1884年),状元洪钧、词人郑文焯等集资于憨憨泉坡地依山势创建拥翠山庄。辛亥革命后,1918年吴中名士金松岑、费仲深、汪鼎丞等募建冷香阁于拥翠山庄北,并于阁旁植红绿梅数百株,成为品茗赏梅胜地。此后十余年,又陆续修建了头山门、石观音殿、申公祠、三泉亭、致爽阁、可中亭诸胜。但八年抗战期间,胜迹失修,树木被砍,又出现了荒凉景象。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4)

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6月苏州市设立园林管理处,并组成“园林古迹整修委员会”,接管虎丘及其他园林名胜,进行管理和维修,逐步对虎丘全面修葺。1955年疏浚剑池。戽干水后,于池北最狭处发现一丈多长的隧道。尽头竖有石板,形似墓门。为恐影响上方云岩寺塔的安全,未深入发掘,随即封没。1956~1957年对虎丘塔进行了抢修,从塔中发现珍贵文物。经专家论证,确定此塔为周显德六年(959)至宋建隆二年(961)所建。1961年该塔(包括二山门等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至1986年对该塔进行“加固塔基”的第二次大修,使倾斜已达2.34米的千年古塔转危为安。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5)

1955年虎丘陆续新建了放鹤亭、涌泉亭、孙武亭,开通了环山河。1956年建造海涌桥,疏通第三泉,修整百步趋,重建花雨亭。1959年重建通幽轩、玉兰山房,整修了小武当、十八折和环山路。

从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中,虎丘整修和建设陷于停顿,受到了人为的破坏,石刻、佛像、匾额、楹联、书画损失严重。70年代后期起,虎丘又进入加快步伐恢复发展的新时期。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6)

1980年重修小吴轩,整修冷香阁。1981年重修照墙及头山门。1980年至1982年在东山庙遗址、隆祖塔院遗址一带,新建了万景山庄。园内陈列着数百盆树桩和水石盆景。1982年在后山新建分翠亭、揽月榭。

1989年,开始大规模对失修、破损的建筑、石刻、匾联逐步进行维修、保护和复原,重建了千顷云阁、五贤堂,以及周围种植享有“茶中王种”之誉白云茶树的“云在茶香”等景点。2003年起,又相继恢复了西溪环翠、书台松影,对宋代石观音殿遗址进行了保护。同时注重自然景观建设,广植花木,植树22000多株,春花、夏荫、秋果,冬翠,四时佳景清丽可人,千古名山生机盎然。

199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虎丘被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8年,虎丘以其整洁优美的环境,井然有序的管理和优良的服务,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2年,虎丘山风景区通过了ISO9001—14001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国际认证,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

地方特产

虎丘白云茶

虎丘白云茶,相传最早就是由陆羽栽培而成的。白云茶,又叫“雨前茶”。据文肇祉《虎丘山志》记载:白云茶“僧房皆植,名闻天下。谷雨前摘细芽,焙而烹之,名曰‘雨前茶’。”此茶明代列为贡茶。虎丘白云茶原产地为安徽歙县,后引入虎丘,在后山约有10亩地用来种植1万余株白云茶,因其口感极佳,引得游客慕名来品茗,后虎丘景区成功注册“云岩茶”这一商标品牌,但因茶叶产量有限,每年仅20余斤,故只在虎丘景区内部的冷香阁、云在茶香两处茶室有售。 [9]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7)

虎丘白云茶

虎丘席编

苏州虎须席,清代,苏州虎丘附近居民用蒯草编制草席。顾禄《桐桥倚棹录》:“蒯席,出虎丘者为佳,见《姑苏志》。山塘只一二店而已。别有蒲席、篾席两种。昔年环山居民多种蒯草,织席为业,四方称‘虎须席’,极为工致,他处所不及也。今种蒯草织席者,浒关为甚,然虎丘地名尚有号席场弄者。”如今虎丘席编已不多见。

苏州泥塑

《红楼梦》第67回里写到,薛蟠从苏州带了两箱东西给母亲和妹妹薛宝钗,其中一箱是从虎丘带回的“一出一出的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8)

苏州泥塑

苏州泥塑名目繁多,质量不等,统称为“虎丘耍货”。清代山塘街知名的耍货店鳞次栉比,当时苏州一些富贵人家子弟热衷斗鸟,拿泥人代替金银珠宝,充当赌资。 [10]

虎丘花卉

虎丘花卉历史悠久,名闻天下,尤其是香花,在虎丘栽植的历史相传已近千年。旧时,虎丘一带农户以莳花为业。每天黎明,虎丘山塘街到虎丘正山门都会形成花市。比较有名的花有茉莉花、白兰花和玳玳花,卖花女把茉莉花和玳玳花扎成各种花球、花束,又用麦秆编成小巧玲珑的“花茧”,内装白兰或玳玳若干朵,到城里沿街叫卖。吴侬软语,花香袭人,为旧日苏城一景。如今,到虎丘游玩的朋友仍能在头山门处看见挎着竹篮,吆喝叫卖茉莉花、白兰花的老妇人,阵阵香味袭来,不妨也戴上一两朵,既应了景,也美了心。

苏州虎丘有哪些景点(今天我们到吴中第一名胜)(29)

虎丘花卉

祖国的山河多么壮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