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典礼(文科发Nature是什么体验)

来源:Nature、北京大学

文科发顶刊是种什么体验?

11月10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宁超研究员联合德国马普所人类历史研究所等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刊发一篇题为《跨学科交叉研究支持泛欧亚语系的“农业扩散”假说(Triangulation supports agricultural spread of the Transeurasian languages)》的研究指出,泛欧亚语系——包括日语、韩语、通古斯语、蒙古语、突厥语在内,可能皆起源于约9000年前的中国,并在农业的扩散发展中传播开来。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典礼(文科发Nature是什么体验)(1)

泛欧亚语系覆盖亚欧大陆北部的广泛区域,从东面的日本、韩国、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西面的土耳其和俄罗斯西南部一带。尽管这些语言之间存在广泛的共同点,但有关泛欧亚语系的起源和传播历史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也是东亚史前时代研究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典礼(文科发Nature是什么体验)(2)

研究团队通过结合历史语言学、古DNA研究和考古学这三门学科,发现泛欧亚语系可以追溯至约9000年前中国东北部辽河谷种植谷子的古代农民。这些农民后来穿越了东北亚地区,泛欧亚语系也被带到了北面和西面的西伯利亚和草原,以及东面的韩国和日本。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典礼(文科发Nature是什么体验)(3)

研究还发现,韩国的无纹陶器时代遗址与日本的弥生时代遗址均具有中国东北部文明起源的血统,有力地挑战了此前关于泛欧亚语系之间没有遗传相关性的假说,同时驳斥了西方早先提出的“牧民传播假说论”,即泛欧亚语系是由自东向西迁徙的牧民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后1000年之间传播开的。

个人简介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毕业典礼(文科发Nature是什么体验)(4)

宁超,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本硕博均毕业于吉林大学。德国马普所-人类历史研究所,考古系博士后。

研究方向 :分子考古学:应用遗传学方法来追溯人群的来源、混合、迁徙以及演化过程。如应用线粒体DNA, Y染色体DNA,以及全基因组信息对人群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多学科交叉,结合考古学、语言学以及遗传学等多学科的证据,以期对古人的史前历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分子古病理学研究:通过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对古代遗骸中存在的细菌以及病毒DNA进行重建,为病原-宿主共进化过程及机制提供跨时间维度的直接证据支持,为史前人群非正常死亡提供分子考古学解释。

分子法医学研究:对古代个体进行亲缘关鉴定,以期对史前人群的社会结构、复杂社会的形成以及父系、母系社会的转变等重大人类学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