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的人生感悟(讲述林青霞从影坛到文坛跨界背后的故事)

因为怀念黄霑,林青霞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沧海一声笑》,并自此开始了写作生涯。作为林青霞的至交好友,也是她步入文坛的引路人,金圣华见证了林青霞如何由一位明星华丽转身,蜕变为一名作家,并将林青霞实现人生跨界转变的心路历程如实呈现在读者面前,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正的林青霞。

日前,《谈心——与林青霞一起走过的十八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著名学者、翻译家金圣华女士撰写,由白先勇、林青霞作序推荐,以人文视角,记录了金圣华与林青霞相交十八年来的友谊和生活点滴,至真至性,真情流露。

林青霞的人生感悟(讲述林青霞从影坛到文坛跨界背后的故事)(1)

800个日子1000多个电话 林青霞称金圣华为完全信任的朋友

林青霞曾说,金圣华是她交往的第一位学者朋友,她们一起相约喝茶聊天,畅谈读书写作的心得与生活感悟。十八年来,两人相互扶持,相互勉励,在金圣华的引见之下,林青霞结交了许多文化界的好友,她向余光中、林文月、倪匡、张大春等虚心求教写作的诀窍,她们一起到北京拜访季羡林,向季大师讨文气,林青霞由此写出了《完美的手》一文,写作生涯自此更进一步。十八年来的生活点滴,一起拜访大师的经历,在金圣华的笔下汇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集结成了《谈心》这本书。

“刚才在车上把第二十二篇看完了,先给你一个回应,怕你等,要不是在车上,我真想站起来向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她笔下的林青霞敬礼。我好像在看别人的故事,那个林青霞不是我,我感觉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给你写成这样,但你写的事情又没有一件不是真的。”林青霞在《谈心》序言中写道,她当时冲进家门给金圣华回了她这个短讯。

2020年至今,800个日子,金圣华至少750天都待在家里,足不出户。这对林青霞有个好处,随时可以找到她。“她接到我的电话总会把手边的工作停下来,跟我闲聊半个至一个钟头,这800个日子通了1000多个电话,有时候一天两三通,也总是在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林青霞称,朋友们非常好奇,怎么天天讲还有得讲?要知道,一个长期受众人注意的人,如果能够遇到完全可以信任的朋友,是非常珍贵的,更何况是谈得来,互相给予养分的朋友。

林青霞的人生感悟(讲述林青霞从影坛到文坛跨界背后的故事)(2)

金林两人结交的是“书缘” 谈契诃夫张爱玲还有《红楼梦》

白先勇在本书序言中写道:“金圣华与林青霞相交来往十八年,绝对是一段善缘。她们交往的一段故事,就像一部温馨的文艺片,细细的透着一股暖意芬芳。”林青霞也坦言:“自己看不见自己,因为没有距离,太远了更看不清林青霞。十八年来金圣华与我肩并肩、面对面。她以最温柔的慧眼,最温暖的心,写出了最真实的林青霞。”

白先勇还透露,既然林金两人结交的是“书缘”,书,便变成她们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了。金圣华循循善诱,将林青霞的阅读领域扩展到西方经典名著,她介绍毛姆、海明威、杜拉斯给林青霞,而且两人常通电话,交换读书心得。

金圣华在《七分书话加三分闲聊》里把林青霞求知若渴的心态神情写得活灵活现,她们聊书籍、 聊写作、聊文化。她们常常谈到俄国作家契诃夫,林青霞对契诃夫的戏剧大感兴趣,她们也论到契诃夫的剧作《万尼亚舅舅》; 后来林青霞的阅读范围愈来愈宽广,从卡夫卡的《变形记》到日本的太宰治,甚至于包括东欧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拉丁美洲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当然,林青霞对本国作家的作品也是极为关注的,她演过影射张爱玲生平的《滚滚红尘》,并因此获得金马奖,她把张爱玲的著作全部啃光,而且有关张爱玲的资料,也广为收集。

林青霞在李翰祥导的《金玉良缘红楼梦》中饰贾宝玉,她自认为是神瑛侍者下凡,《红楼梦》顺理成章便成为她阅读书籍中的主心骨了。关于《红楼梦》,林青霞有说不完的话题。2014年,白先勇在台大开了一门《红楼梦》导读的课程,讲了三个学期一百个钟点。有一天,林青霞与金圣华恰巧在台北,两人竟兴冲冲地跑到台大来听他讲《红楼梦》。“我正讲到红楼二尤,尤二姐、尤三姐的故事,这是《红楼梦》非常精彩的几回,林青霞上课全神贯注。”

林青霞的人生感悟(讲述林青霞从影坛到文坛跨界背后的故事)(3)

林青霞的人生感悟(讲述林青霞从影坛到文坛跨界背后的故事)(4)

林青霞写作很认真字字斟酌 将张国荣李菁有血有肉地写出来

白先勇还在序言中透露,林青霞写作很认真,字字斟酌,有时废稿撒满一地。十八年能磨出三本文集,也难为了她。那么林青霞的文章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地方呢?一来,她在电影圈识人甚众,她写电影界的朋友,深入观察,细细说来,写出他们人性的一面。我们对于演员明星的印象常常把银幕上的形象与银幕下的混淆在一起,可是林青霞却把她的演员朋友有血有肉地写出一个真人来。

例如张国荣,林青霞与张国荣是知交,两人合作拍过多部电影,张国荣在歌坛、影视圈叱咤风云,是天王级的人物,人们只看到他的风光,而林青霞却看到他多愁善感、脆弱容易受伤的一面。她写张国荣,满怀怜惜,张国荣跳楼自杀,林青霞的伤痛久久未能平息,连她跟张国荣在文华酒店约会的地方,她都避免,生怕睹物伤情。林青霞对人、对事、总持着一份哀矜之心,所以她的文章里常常透着一股人间温暖。这是她的文章珍贵的地方。经过一段磨炼后,林青霞的写作愈发成熟,已经抓到写文章的窍门了。

林青霞最近一篇《高跟鞋与平底鞋》是写李菁。李菁出道早,十六岁与凌波演《鱼美人》便选上亚洲影后,成为邵氏的当家花旦,红极一时。林青霞见过李菁四次,这四次却概括了李菁的一生。

白先勇称,林青霞这篇《高跟鞋与平底鞋》写得好,既能冷眼旁观,同时又心怀悲悯,借着四次相遇,把李菁一生的起伏,不动声色,刻画出来;用工笔把李菁每次的穿着细细描出,衣装由蓝、绿转成黑,由苹果绿的高跟鞋到漆黑的平底鞋,这也就配合了李菁由绚丽到黯淡的一生。

林青霞的人生感悟(讲述林青霞从影坛到文坛跨界背后的故事)(5)

新书《谈心》两人合作的结晶 全书一言一语都有根有据

《谈心》作者金圣华表示,这是为了好友林青霞而写作的书,是为了记述彼此相交十八年中共同经历过、体验过和拥有的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是两人合作的结晶。本书于2021年3月开始构思,10月初正式动笔,至2022年2月中全书完稿。

金圣华还称,写这本书最令人愉悦的地方,就是能够得到书中主人翁全盘的信任和全心的托付。从一开始,青霞就对《谈心》的撰写,予以极大的鼓励与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两人合作的结晶——“书名,我们一起设想和决定;内容,每写完一篇,我必定先让当事人过目,而青霞的反馈意见,也产生了使文章不断改进的功效。也许是我们各自专业的训练不同,彼此之间发挥了积极的互补作用。”

譬如说,由于电影事业多年的历练,青霞最记得清楚的是每篇文章所提及往事中场景的设置、人物的表情、动作的细节等;而金圣华由于毕生从事文字工作的缘故,对交流时谈话的言辞、作品的内容或名家的佳句等,比较难忘。因此,每完成一篇,两人必定会仔细研究,反复讨论,直至所言所述完全符合史实方才罢休。

林青霞就曾经对金圣华详述《功夫在诗外》一文中,花神春香等众演员如何投入听她讲故事的神态;《“迁想妙得”与饶公》一文中,她如何搀扶老人家的动作;《高桌晚宴与荣誉院士》一文中,她如何走到听众席上鼓励学生的情景。“由于她说得生动传神,使我笔下的文字让人读来更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谈心》最大的特点,就是全书之中,一言一语都有根有据,绝无半点浮夸虚假的成分。”

为了资料的正确无误,每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年份、人物、事情的来龙去脉等,都得去仔细核实。例如,写《听傅聪演奏》时,必须首先跟他的经纪人刘燕和忘年交陈广琛去查核详情,方才动笔;写《听余光中一席话》时,先得跟潘耀明再三通话,确定了当天的确是“字游网”启用酒会的日子,才敢如实记述。

林青霞的人生感悟(讲述林青霞从影坛到文坛跨界背后的故事)(6)

书稿完成后,为了使全书的内容更加充实,金圣华决定选取六篇文章,放在附录,作为《谈心》的背景资料。这六篇文章涉及她与林青霞相识的缘分,《孔夫子》电影拍摄的缘起和经过,对钢琴诗人傅聪的怀念和追思,对杨绛的崇敬和仰慕,及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和推广《牡丹亭》的贡献,以供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全书的延伸阅读。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