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度德量力说到餬口 || 一天一典故

由度德量力说到餬口 || 一天一典故(1)

今天要说的典故是:

由度德量力说到餬口 || 一天一典故(2)

这个典故出自历史事件“郑伯伐许”。(《左传·隐公十一年》)

说的是在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秋季七月的时候,以许国不向周王进贡为由,郑庄公、齐僖公、鲁隐公三家联合伐许,在取得战争胜利后,由郑庄公全权处理战后事务,在处理过程中,郑庄公的操作得到君子的赞叹,原文是这样说的: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意思就是说:

君子认为:郑庄公在对待许国的态度上是符合礼法的。礼法,是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稷,维护人民秩序,有利于后代的。许国不遵守法度而郑国讨伐他,许国屈服了就放过他。郑国根据德行来处理伐许事宜,按照自己的力量施行具体办法,观察时机而行动,不连累后人,可以说是知道礼法的。

这是妥妥的对郑庄公的礼赞,是“度德量力”这一典故的正面运用。

“度德量力”这一典故在隐公十一年中也有反面运用的,事件和郑国有关,但这次这一典故反面运用的对象是和郑国交战的息国。原文是这样​说的:

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

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意思说:

郑伯与息侯有了口舌,息侯就带兵攻打郑国,郑伯在郑国的边境迎战,息国军队被打得大败而回。

君子们因此知道息国将要灭亡了。不考虑郑伯的德望,不衡量自己的力量,不亲近同姓的郑国(郑、息两国同姓姬),不对证言语不和的实际原因,不调查有罪之事,犯了“五大不对”却要攻伐他人,这种人丧失军队,难道不应该吗!

小朋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懂礼貌是受人尊敬会奖励泡泡糖,而不懂礼貌的人是会挨批挨斗的哟​。

说到隐公十一年,再普及个词​:餬口​。在现在西北一带这个词还大量运用,而早在三千年前,这个词已经普遍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中了,语出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因此,不有说曹的方言有多土了​!

由度德量力说到餬口 || 一天一典故(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