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1)

点击上方关注桃李国学苑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2)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①。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②。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③。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④。

李贺《梦天》赏析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3)

注释

① 老句寒蟾,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和玉兔,故写月常及蟾与兔。因为月亮古老,所以想象月中之兔也年老;因为月宫奇寒,所以想象蟾蜍也很寒冷。云楼,指月宫中的楼台殿阁。这两句是说:月宫中的老兔寒蟾都在哭泣,天色清明如洗,月宫中的楼阁半开,月斜射,映白了宫壁。

② 玉轮,指圆月。因为月光皎洁如玉,圆转如轮,故称。湿团光,说的是月轮从露珠上辗轧而过,似乎也被露水沾湿,闪耀着晶莹的水珠。鸾珮,鸾鸟形状的玉饰。这里代指佩带着玉饰的仙女。桂香陌,传说月中有桂树,所以诗人想象月宫中的道路也飘散着桂花的芳香。陌,小路。这两句是说:圆月如轮,辗着寒露前行,光团都被沾湿。

③ 黄尘,指陆地。清水,指海洋。三山,指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州等三座神山。更变,更替变化。以上两句是说三座神山之下的陆地与海洋交替变化着,这种变化,在人间看来要经历上千年,但在天上的仙人看来却像快马飞奔一般迅速。语本晋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自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这两句是说:人间三座神山下,沧海桑田更互变化,世上需经千年之久,可是天上看去却快如奔马。

④ 齐州,指中国。九点烟,中国古代曾划分为九州,这里是说从月宫中下望九州,波折就像是九点烟尘一般。一泓,一片深广清澈的水。泻,流淌。这两句是说:遥望中国九州,只有九点烟尘一般大,苍茫深广的大海,也只像是一杯清水,流泻在广袤的大地上。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4)

解说

李贺的大脑简直有点儿像魔术师的锦囊,让人惊异他怎么会从里面取出那么多神奇的东西来。

这首诗是想象力的飞翔,诗中李贺成了想象的神,飞进自己用观念营造出的月宫之中,然后又从月宫中探下头来,俯视人间万象。自然地,这首诗在意义上分为两个部分。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5)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神游月宫。

月宫、玉兔、蟾蜍、仙女、桂树本是“月亮传说”中再寻常不过的意象,但是到了李贺的笔下,便有了全新的意味:兔是老兔,蟾蜍是寒蟾,天色是一片青幽,像是它们的哭泣。“老”是时间的久远,“寒”是空间的寒冷,给人一种神秘幽深的感觉。在这样的天色中,月宫楼阁半开,月光斜照,映白了宫墙。圆月如轮,辗轧着寒露,月光也被沾湿。就在这样清幽的月宫之中,在桂花飘香的小路上,诗人遇到系着鸾佩的仙女。

李贺喜欢用冷硬的意象,冷如寒蟾湿露,硬如玉轮鸾佩。这冷硬之中不仅有形,而且有声:老兔寒蟾的哭泣,玉轮辗过的露珠,鸾佩的清脆碰响,像一首多声部的组曲。

不仅意象冷硬,而且声韵也很冷硬,前四句的韵脚为色、白、陌,全是入声字,在读音上也给人硬而脆的感觉。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李贺式的神异的抒写,甚至是“怪异”的抒写。

这种“神异”还表现在他能让他笔下的形象很特殊地“动”起来。青幽的天色和月亮的团光本是凝定的形象,李贺将之赋予了很不寻常的“动”的背景:天色是由于老兔寒蟾的哭泣而形成,月亮的团光也被月轮辗过的露水沾湿了。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6)

中国人喜欢完美,喜欢快乐,不愿意接受伤痛和残缺,所以在通常的观念中,月宫里的兔子任劳任怨地捣药,蟾蜍也老老实实在呆着,它们当然不会哭泣。但是李贺不同,他让它们哭了,哭得还很不轻,这种清冷的天色就是它们给弄的。月亮常被呼为“白玉盘”,也不会滚动起来辗轧人家的东西;但是李贺却让它不安分起来,辗轧了露珠,还沾湿了自己的团光。

不过,这种神异的“动”,带有点儿残缺色彩的“动”,并未让我们觉得不舒服;将之放在整个诗境之中,反而增强了审美感受,同时又贴近了我们的真实感觉。多么神奇的天上世界啊!它不光是“神气”,这里面还有一缕灵动着的亲切的“人气”。这不是那些想象力缺乏者所营造的枯燥无味的月亮:一座大而冷的房子,里面住着一只神经质的兔子、傻乎乎的蟾蜍和一个空虚无聊的嫦娥。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7)

青色的天幕下,诗人浴着湿漉漉的月光,逢着可爱的仙女,漫步在飘香的小路上,不觉一低头,看到了自己的故园——人间。这是怎样的一种感慨!

人间的三座神山下,正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千年时光,就像是快马飞奔,转瞬即逝。遥望神州,只像黄尘清水中九点渺茫的烟尘而已。

诗的后一部分写了一件事情的两层意思:人世上时间的短和空间的小。“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时间观的表达方式,“变更千年如走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把“齐州”“海水”说成“九点烟”和“杯中泻”,在意象的运用上很大胆,很新鲜。但这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千年如走马”“齐州九点烟”“海水杯中泻”等诗句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这似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李贺在这种强烈的张力结构中所体现出来的观念。

时间的短促,空间的微渺,很多诗人都有过这种感受,很多诗人都吟咏过,但是态度上却很不相同。有人因此而生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比如“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有人则带有一点虚无意味,比如“古来万事东流水”;还有人带有一种感伤情调,比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贺则不同,他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焦灼。在无限与有限的对比张力中,发现人世是何等短促,生命是何等渺小,这背后有着一种渴望无限的冲动。

把前后两个部分结合起来看,这种渴望就更加明显。梦中的月宫风光无限,而地上则时如走马,空如杯水点烟,自然地引起一种超越的渴望。

但这又不是汉武帝要成仙式的虚无幻想。李贺梦中的月宫也不是单用空洞的“美好”一词便可以囊括的,而是带有点儿“人气”的。由于理想不能达到,但又不是彻底的虚无,所以才会引起对此生此世的有限而又真实的焦灼。对李贺而言,这种焦灼是他的真正的生命源泉所在。

从意象的组织方式上看,前一部分主要是意象的描摹和累加,总体上给人一种凝定的感觉;后一部分则主要是意象之间的鲜明对比,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更变千年如走马”“一泓海水杯中泻”,给人一种沧桑流变的震撼。两个不同的世界,两种不同的感受,对人世的焦灼便由此而生。

灵动的诗篇要有灵动的想象,完美的人生要有敏感而深刻的心灵。李贺的《梦天》,即是如此。

• 全文完 •

本文由桃李国学苑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读者朋友转发分享

桃李国学苑

在精神家园里诗意地栖居

主创团队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8)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9)

七夕李贺全文赏析(李贺梦天赏析说诗文)(10)

主持 杨春俏

责编 李喆

美编 蓝莫雅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千聊直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