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

(六)力偶、力偶矩

1.力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用符号(F,F’)表示,如图所示,图中的L平面为力偶作用平面,d为两力之间的距离,称为力偶臂。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1)

2.力偶的性质

(1)力偶无合力,即不能简化为一个力,或者说不能与一个力等效,故力偶对刚体只产生转动效应而不产生移动效应。

(2)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偶矩度量。在空间问题中,力偶矩为矢量,其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如图4 -13所示。

在平面问题中,力偶矩为代数量,表示为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2)

通常取逆时针转向的力偶矩为正,反之为负。

(3)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偶,其等效的充要条件是此二力偶的力偶矩矢相等。由此性质可得到如下推论:

推论1 只要力偶矩矢保持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也可在其平行平面内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因此,力偶矩矢为自由矢量。

推论II 只要力偶矩矢保持不变,力偶中的两个力及力偶臂均可改变,而不改变其对

刚体的作用效果。

由力偶的上述性质可知,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偶的三要素,即力偶矩的大小、力偶作用平面的方位及力偶在其作用面内的转向。 图(a)、(b)表示的为同一个力偶,其力偶矩为m=Fd。在平面力系中,力偶对平面内任一点的力偶矩都相同,与点的位置无关。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3)

(七)力的平移定理

显然,力可沿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现在要来研究如何将力的作用线进行平移。

在图中,在B点加一对与力F等值、平行的平衡力,并使,其中F与F"构成一力偶,称为附加力偶,其力偶矩。这样,作用于A点的力F与作用于B点的力F',等效于一个力偶矩为m的附加力偶。由此得出结论:作用于刚体上的力F可平移至体内任一指定点,但同时必须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F对于新作用点B之矩,这就是力的平移定理。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4)

例4(2012年)一绞盘有三个等长为L的柄,三个柄均在水平面内,其间夹角都是120°。如在水平面内,每个柄端分别作用一垂直于柄的力F1、F2、F3,且有F1=F2 =F3 =F,该力系向D点简化后的主矢及主矩应为( )。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5)

解:把F1、F2、F3分别向O点平移,根据力的平移定理,得到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力偶系,如所示。显然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为零,而平面力偶系的合力偶矩为3Fl,方向为逆时针。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6)

答案:B

(2014年真题)图示边长为a的正方形OABC。已知:力F1=F2=F3=F4=F,力偶矩M1=M2=Fa。该力系向O点简化后的主失及主矩应为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7)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8)

答案:D

提示:把F2、F3分别向O点平移,分别加一个力偶,其力偶矩为Fa。这样就得到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其主失是零;同时得到一个平面力偶系,其主矩是2 Fa,方向是顺时针。原图中的M1和M2合力矩为零。

(八)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任意力系简化结果见表。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9)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10)

(2008年真题)作用在平面上的三力F1、F2、F3组成等边三角形(见图)。此力系的最后简化结果为( )。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11)

(A)平衡力系 (B)一合力

(c) 一合力偶 (D) 一合力与一合力偶

解:根据力的合成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力F1和F2的合力F12=F3,然后再把F12和F3合成,将会得到一个沿F3方向的、大小是2F3的合力。

答案:(B)

(2017—48真题)力F1、F2 、F3 、F4分别作用在刚体上同一平面内的 A、B 、C 、D四点,各力矢首尾相连形成一矩形如图所示。该力系的简化结果为( ) 。

A.平衡

B.一合力

C.一合力偶

D.一力和一力偶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12)

提示: 力F1和F4保持不动,把力F2和F3向 A 点平移,得到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如右图所示。这个平面汇交力系的主矢为零,但是这个平面力偶系的主矩不为零,故该力系的简化结果为一合力偶。

答案: C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13)

二、静力学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取、画、列”:

(1)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对于两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可以选取整体,也可以选取某一部分。选取的原则是能够通过已知力求得未知力。

(2)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一般先画己知的主动力,后画未知的约束反力。约束反力的方向永远与主动力的运动趋势相反。只画研究对象的外力,不画其内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列出平衡方程求未知力。物体系统整体平衡,各个部分也平衡。各种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见表。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14)

注册岩土基础第一单元考试题(第四章理论力学)(15)

概括为: 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顺时针=逆时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