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是鲁班的门徒吗(鲁班与赵巧)

赵巧是鲁班的门徒吗(鲁班与赵巧)(1)

正安,经常有老年人摆鲁班和赵巧的故事:

鲁班是一位了不起的师傅,他收了一个聪明的徒弟赵巧。

赵巧爱耍聪明,老爱与师傅作对。师傅名气特别大,赵巧凡事都想超过师傅。师傅发明雨伞,他就发明斗笠。因为干活时,打着雨伞就没有办法做活路,发明了斗笠,干活就方便多了。师傅发明碾子,他就发明碓窝。以前穷人多,粮食很少,碾子一次需要许多粮食,发明了碓,一升可以镭,二升也可以,方便了许多穷人。

赵巧有一根弯木,想把它推刨平整,却老推刨不平,束手无策,便丢到一边。鲁班回家,看见赵巧的那截弯木,知道是赵巧做的活,没有做上路。便对家里的妻子说:“等哈赵巧回来,就说我到‘牛皮二湾’去了”。赵巧回来,师娘便说:“你师傅到‘牛皮二湾’去了,一时半会不回来。”

“留皮二弯”,一根弯木要刨平,弯的内侧肯定不能刨得过多,要留皮,师傅说“牛皮二湾”,不是要我留皮吗?赵巧拾起弯木一刨,没费多少功夫就刨平整了。

一日,赵巧在家里学习打犁。打犁,就是制作铧犁。要安装一个手把,老装不牢实,就想到师傅家中偷偷讨点学问。鲁班知道徒弟在学打犁,假装着外出,留着妻子在家。

赵巧到了师傅家里,师傅不在,只有师娘在家。赵巧便问:“师娘,师娘,师傅到哪里去了?”师娘回答赵巧:“师傅刚刚出去不久,如果有人来找他的话,就说他到湾的去了。”

“到湾的去了。”赵巧顿悟,选了一颗弯的木头做泥墩,就不用安装手把了,拐弯的地方,直接推削成手把就牢固了。犁果然做成功了。

鲁班为了方便老百姓灌溉,发明了龙骨车,龙骨车由许多小的木条做成,人用脚踩,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将水从低处舀到高处。看了师傅的龙骨车,赵巧心里不服气,就发明水车。只要用水一冲,水车就转,很省力。可是,赵巧把水车做好了,却舀不起水来。赵巧估计师傅会来看稀奇,算好时间,便躲在河边等师傅。鲁班听说赵巧在造水车,便去看他做得怎么样。鲁班来到河边,果然看见水车在转,但就是舀不起水来。原来,赵巧只做了水冲的木板,当然舀不起水啦。“这个赵巧,砍竹筒就可以舀水噻。”鲁班摇了摇头,走了!

听到师傅一说,赵巧高兴得不得了,待师傅走后,赵巧马上在水车上装上竹筒,并一头削尖,果然就可以舀水了。有了水车,老百姓干活就更轻松了。鲁班听说赵巧把水车做成功了,鲁班也不在外面说什么样,只在师娘面前唠叨:“那个赵巧,可能在哪里听到我说了,真把水车装上竹筒,就做成了。”

赵巧向鲁班学师,发明了不少东西,名声就大了起来。

鲁班手艺高超,东海的龙王也知道了。龙王带信,要鲁班给他造个送灯台过去。龙王要送灯台,鲁班不敢大意,连忙和徒弟商量,为龙王制作灯台。师徒俩连夜连晚,各自开始制作灯台。几天之后,两师徒把各自造出来的灯台一比。却是两个样子,鲁班用犀牛角雕的灯台,又黑,又粗糙;赵巧制作的灯台,是黄木梨木雕,特别精致,比起师傅犀牛角雕的灯台,好看极了。

灯台做好了,要给龙王送去。赵巧抢着要去,这个难坏了鲁班。因为鲁班做的灯台,是犀牛角做的,可以避水,拿到水里,水即让道两边。要到龙王那里去,回得来,那肯定得把犀牛角做的灯台一直放在身上才行。平时赵巧老不听师傅的话,你说东,他做西,老和师傅反着干。鲁班想了很久,要让赵巧把犀牛角灯台一直放在身边,只有正话反说。鲁班把徒弟喊在屋里,要他把两只灯台都带去,反复叮嘱赵巧,送龙王的时候,一定要送老师做的灯台。

这次出行,赵巧在路上想,平时我老和师傅唱反调,让师傅不操心,这次一定要按师傅反复叮嘱,如果再不听师傅的话,那就再也对不起师傅了。一定要把师傅做的灯台送给龙王。

赵巧去了东海,没有能回来。

赵巧是鲁班的门徒吗(鲁班与赵巧)(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