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拼搏不息(三十年不懈追求)

他痴于建筑设计,用三十年坚持耕耘公共建筑领域,诠释热爱与坚持的意义;

他精于医疗建筑,用巧妙的流线设计打通医疗分区,突破空间与功能的局限;

他善于推陈出新,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进行巧妙融合,创造艺术与实用的价值。

三十年拼搏不息(三十年不懈追求)(1)

三十年拼搏不息(三十年不懈追求)(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城乡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3.89%,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承载力的持续增强,正在催生一批新的大型、特大型城市。

一座城市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转向?最终走向何处?记者带着疑问,走进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禤晓林的办公室,寻求答案。

初见禤晓林时,他在格子间的最深处工作。巨大的开放式办公区域内人头攒动,却几无嘈杂之声,连大约十米处远的四五人小组讨论也是在低声中进行。禤晓林的办公桌背靠一面大型书柜,柜子里满满当当,全是关于建筑工程和城市规划的书。

从业三十年,禤晓林见证了城市的几度更迭。有些故事里,他是看客;有些故事里,他是作者。那些密密麻麻的图纸,那些他一笔一划勾勒的城市脉络,改变的不只是城市的命运,还有无数人的生活。

恰同学少年 那些恣意张扬的日子

一头飘逸的长发让禤晓林多了几分艺术气质。他笑着说,他留长发二三十年了。大学时,风气自由,有不少同学做发型,无需担心招人非议。

留长发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个艺术家,充满浪漫的气息。在那个开放自由的年代,年少的禤晓林个性洒脱,不仅发型特立独行,而且行事很有主见。基于对行业的了解,他果断地选择了“城市规划”专业。“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做这个行业是会上瘾的。”他笑着说,“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地,国外很多的建筑师和设计机构都往中国扎堆。而且建筑还跟艺术有一些关联,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在兴趣的引领下,禤晓林开始了他对城市建设的不懈探索。在那个蓬勃发展的年代,少年的意气与时代的气息相融,他一头扎进建筑领域,一做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拼搏不息(三十年不懈追求)(3)

▲工作中的禤晓林。

禤晓林认为,年轻人一定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拥有纯粹的热爱才能坚持做一件事,才能自发地付出努力。热爱是坚持做一项事业的永动机,源源不断地给自己提供前进的动力。

展宏图抱负 投身于公共建筑领域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禤晓林接手了众多工程项目。他长期专注于一线设计,承担大量功能技术要求复杂的工程项目,有200多项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他涉猎各种建筑类型,负责的项目都能顺利完成。在他的眼里,工程项目应该淡化“作品”的概念,而更应该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评判项目价值。当问到最满意哪一个项目时,禤晓林说,他的项目只有及格与不及格,没有最满意。他所完成的项目都是及格的,这是他比较满意的一件事。

三十年来,他在公共建筑领域硕果累累,尤其是在医院的建设方面屡有建树。他认为,他的工作为大众提供了便利,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这让他颇有成就感。对他来说,所有的项目都是一样的,都要尽力去做好,只是有些项目让他印象更深刻些。

1999年,禤晓林有幸加入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的项目设计。这是当时广西第一个大型的现代化综合医院,不仅具有跨时代意义,而且在改善民生方面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该项目由公司一位最资深的工程师带队,禤晓林得到了前辈的亲自教导,这让他倍感荣幸。禤晓林说,对比国家的五年规划,医院的规划周期更长,往往需要十年才能有明显改变。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的建设意义重大,经过科学的设计,医院的分区更加合理,多功能的集成和复杂流线的排布使整个医疗流程得以更流畅地运转,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水平,为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禤晓林自豪地说:“建成之后社会效益比较好!有时候我带着家人去看病,感受比较深刻!”

三十年拼搏不息(三十年不懈追求)(4)

▲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禤晓林现场沟通工作。

2020年疫情期间,为了建设广西第一个临时负压病房,禤晓林连续作战四十小时,带领项目组5小时确定方案、24小时出设计图、60小时交付全专业第一版施工图。他全程驻场配合施工,从隔离防护、卫生防疫及医疗流程等多维设计防护,保证医院安全运转。“当时看到现场都是年纪非常小的医护人员,心里就在想,必须保护这些小姑娘!”禤晓林温柔而坚定地说。他有一种赤忱的侠义情怀,促使他坚持做医疗建筑。他见证了特殊时期一线医务人员的防疫历程,并用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让建筑发挥防护作用,让冷冰冰的建筑因关怀而充满人性的温暖。

求艺术创新 力争融合传统与现代

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禤晓林对打造地标建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南宁市五象塔项目的建设中,他对现代营造(全金属)表达传统风格和地域特色作了大胆尝试。

五象新区是近年来南宁重点发展的区域,五象塔作为五象新区的地标性建筑,不仅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更代表了五象新区如日中天的发展形象。“以前听到一个塔,可能就会联想到风水和宗教,但是如果五象塔这样定位的话,就不符合它的地位,最后我们决定用现代化手法去表现。”禤晓林说。

当被问到如何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时,他说,要考虑中国传统和广西地方的民族传统,用建筑语言去表达传统内涵,用建材去体现现代感。据禤晓林介绍,五象塔的建设中,运用了多种传统元素,其中,屋檐参考选用了广西少数民族民居的“雨檐”。由于广西炎热多雨,在设计塔的时候,用“雨檐”为塔创造了阴凉的半室外的空间,使其既契合当地的气候,也方便游客游玩的时候小憩,兼顾了实用性与艺术性。五象塔用全钢结构表现现代感,用现代钢材塑造广西独有的斜斗拱、广西壮族土司衙署、铜鼓等传统元素,使五象塔具有仿古的外形和现代的内核,充分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是广西民族建筑的一个创新。

感时代之殇 千城一面的建筑迷局

城与城之间,建筑的同质化,让城市的视觉差异非常小。城市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地标建筑,大多数建筑没有明显特色。面对千城一面的现象,禤晓林表示无可奈何。他说:“建筑师是一个需要妥协的职业,可能年轻的时候会比较希望显现自己的个性,但是成熟的建筑师要与各个参建方磨合了以后,找到互相妥协的方式,这才是最高的艺术。

三十年拼搏不息(三十年不懈追求)(5)

▲禤晓林(左二)与设计团队在交流。

高空俯瞰下的城市,无数高楼星星点点,远远望去,数不尽的格子有如复制粘贴,密集排布,让人头皮发麻。禤晓林感叹道:“这是中国的国情,城市公共空间小,住宅讲究实用性,可以发挥的空间小,但是我们整个行业都在努力体现建筑的地域性。”

老街逼仄,旧楼窄狭,近年来,南宁陆陆续续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浩浩荡荡的改造运动仿佛是对过去的一场盛大的告别,无声地宣告了过去的逝去和未来的到来。禤晓林说,现代建筑发展到今天,对于讲究实用性的大楼,外观不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一栋高耸的楼,一个简洁的玻璃幕墙,构成了大多数现代建筑的基本印象。虽然传统的中国元素经常被运用在地标建筑上,但是对于大多数建筑来说,无论是商业开发还是政府运作,在资源的调配上,都不会把太多资金投放在装饰上,所以趋同是在所难免的。

然而,外在的同质化不等同于文化的同质化,城市并不是简单的建筑的堆砌,而有其内在的文化之魂。一个城市的文化可以通过建筑呈现,建筑亦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建筑师不仅要落实具体建设,还要设法通过建筑激活城市功能。

禤晓林举例说,如三街两巷、火车站片区等,相对五象新区来说,活力比较小。公司正在积极配合政府,通过一些建设,如旧城区改造等,让这个片区重新焕发活力。

谈未来发展 智慧城市最引人遐想

谈到未来的城市会发展成什么样,禤晓林笑了笑,他说,可能二十年后会变成普遍意义上的“智慧城市”,也有可能更快。人类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多科幻片里看到的东西终将变成现实。他认为,智慧城市包括很多方面,相对于智慧交通,智能家居和智能生活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未来的城市会在大数据的调控下,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科技为建筑赋能,让建筑赋有人一样的智慧,实现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实现环保和循环经济。

三十年拼搏不息(三十年不懈追求)(6)

▲思考中的禤晓林。

禤晓林说,未来的智慧城市不应局限于城市,乡村也会更加宜居。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将变得越来越富于科技感。近年,华蓝集团与政府相关部门在郊区联合建设农房科技示范房,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全国首个农房建筑科技博物馆的项目中,禤晓林作为主创团队中的一员,负责项目方案的设计。农房建筑科技博物馆承载了农房建造、农房科技、农房材料、智慧农村等一些系列科普和展示功能,为乡村建设易推广、易维护、低成本、低能耗的建筑起到推广示范作用。

未来,我们的居住环境将会是全新的功能集合体,实现生态、形态、文态、业态高度融合,大幅提高生活质量。

科技改变生活,在城市改造大潮下,新城区的发展如火如荼,旧城区今日的烟火仿佛是新城区明日的喧嚣。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有如一个三棱镜,折射出时代五光十色的发展。站在时代的浪头,作为一名资深建筑师,禤晓林说:“出于热爱,我在这个行业做了三十年,我也希望可以继续做下去,直到退休的那一天。因为我相信,设计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关于未来,城市建设的空间是有限的,科技进步的空间是无限的,一切静待时间的证明。

TIPS

主要科研成果及荣誉:

禤晓林自1991年至今近30年致力于建筑设计工作,承担大量功能技术要求复杂的工程项目,有200多项各种建筑类型工程项目实践经验的积累,其中大型民用建筑项目30多项。完成项目中获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全国医院建筑优秀设计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他作为项目设计负责人,完成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改扩建项目(临时负压病房)及平战结合病房楼的方案制定和设计技术工作,并牵头参与完成区内多个重要医疗建筑,如广西区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大楼、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综合楼、区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滕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门诊综合楼、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柳州市工人医院整体改造,以及目前在建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五象新区医院一期工程等。

除医疗建筑,禤晓林还牵头完成多项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南宁市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综合调度指挥大楼、广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教信息园、南宁市五象塔项目、南宁市国家档案馆(含南宁市方志馆)、崇左市会展中心(一期)、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政府机关综合楼、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图书行政组团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科研和技术标准方面,他作为项目专业负责人或主要编写人,参与完成多项广西科技厅、广西工信委以及广西住建厅委托的科研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制定公司多项内部基础技术规范及标准,如《建筑工程CAD统一绘图标准》《建筑工程二维协同设计应用指南》《BIM技术应用指南》《BIM全流程出图设计及标准》等。

文丨 黄颖彤

视频丨吴海涛

审核 | 葛郁槟 农立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