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弱碱性和弱酸性土壤(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

  土壤的酸碱度是关乎到土壤养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不过土壤养分有效性大小与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关系比较密切;当然中性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是比较高的,肥料利用率和效果也是最好的。

  但是对于咱们农户朋友来说如何检测酸碱性和土壤酸碱性对土壤的影响有哪些都是非常迫切需要了解的。先来看看怎么鉴别土地的酸碱度。

怎么分辨弱碱性和弱酸性土壤(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1)

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如何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

  根据土壤的土壤来源来判断土壤的酸性和碱性。

  山沟里的土质、土沟里的腐殖土,一般为黑色或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是很好的酸性腐殖土。例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通过地表植物来判断土壤的酸性和碱性。

  对土壤样品的采集,可以观察到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松树、杉树、杜鹃花的土壤多为酸性土壤,而生长谷子、高梁、卤蓬的土壤多为碱性土壤。

  根据土色来判断土壤的酸性和碱性。

  一般酸性土的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的颜色多为白色、黄色等浅色。在一些盐碱地区,土壤表层常有白盐沉积。

  通过手感来判断土壤的酸碱程度。

  酸土握在手里一般是软的,松了土就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碱性土握在手里感觉挺硬,松了手就容易结块而不会散开。

怎么分辨弱碱性和弱酸性土壤(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2)

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如何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根据浇水后土壤状况来判断土壤的酸性和碱性。

  浇酸土壤后,下渗快,不冒白泡,水面浑浊;浇碱土壤后,下渗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表面还有一层白色碱性物质。

  根据纹理来判断土壤的酸碱程度。

  酸土质疏松,透气透水;碱性土质坚硬,易结块,易结块,易结土。

  用pH测试纸对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进行判别。

  把少量的土样品放进蒸馏水中,溶解一会儿,把pH试纸放在试纸上静置2秒,然后取出与比色卡对照。酸性土壤中pH>7为碱性土壤,酸性土壤中pH<7。

怎么分辨弱碱性和弱酸性土壤(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3)

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如何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如何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土地对酸性、太碱性均有耐受能力,但大多数作物对酸性、太碱性土壤的耐受性较差。所以,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可以改善土壤的酸碱状况。

  改善酸性土壤:土壤过酸,可每年每亩施用20-25公斤石灰,并施足农家肥,切忌只施石灰而不施,这样土壤反而会变黄变瘦。还可施草木灰40-50公斤,中和土壤酸性,更好地调节土壤水肥状况。

  改善碱性土壤:对于碱性土壤,一般亩产石膏30-40公斤为基肥进行改良。当碱过高时,可加入少量的硫酸铝,硫磺粉,硫酸亚铁,腐殖酸肥等。在土壤中常浇少量硫酸亚铁或硫酸铝,可使土壤酸化。由于含有较多的腐殖酸,腐殖酸肥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上述方法施用硫磺粉效果较慢,但最持久;硫酸铝施用时需补充磷肥;硫酸亚铁施用效果较快,但作用时间较短,需定期施用。也可通过洗盐改良,农业改良法对碱土进行改良。

  盐洗剂的改进:水是土壤盐分积累的因素,也是盐洗的动力。建设完善的水利设施,实行河、井、沟、渠相结合,并与排灌、蓄相配套,进行合理的灌排,调节自然水分循环,可洗淋排盐。

  农艺改造方法:(1)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水分保存能力;二是种植绿肥。作为有机肥的重要来源,还包括增加覆盖,减少蒸发和盐。三、合理的耕作。适当地种植松土可减少蒸发,消除板结,改善通气,抑制返盐,有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吸收。(4)水稻种植。因为长时间的水泡,土壤中的盐分被压入地下的耕层下,然后排出田地。(5)造林。减少风速,减少蒸发,减轻地表盐。六、刮去盐分。春天和旱季时,刮去表层含盐的土壤,使其离开农田,降低土壤含盐量。七、挖沟藏盐。就是利用盐度高的规律,降低沟底含盐量,以利种子出苗。(8)用于压碱。将含沙量较大的河流,引入预先筑有坝坝的地块,使泥沙降下来,于地改碱。此外,还应种植抗盐碱作物,如棉花,高粱等。

怎么分辨弱碱性和弱酸性土壤(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4)

怎么识别自家土壤是酸性还是碱性?如何改良土壤的酸碱度?

  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北部地区,土壤酸碱度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有较大的影响,而南方土壤pH值较低。可种植与土壤酸碱程度相适应的作物。比如在红壤地区可以种植酸茶,而苜蓿则具有较强的抗碱性等。在中性土壤中,酸碱度对养分的有效性也有显著影响,磷在碱性土壤中的有效性较高;在碱性土壤中,微量元素(锰、铜、锌等)的有效性较低。应重视农业生产中土壤的酸碱度,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