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话教学数字(探索发现介然方言随札)

黎话教学数字(探索发现介然方言随札)(1)

文/王民权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孟尝君 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 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 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 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 冯公 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 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后世因以“弹铗”或“弹铗而歌”,形容人的身处境窘困而欲有所干求。其中“弹铗”之“铗”字,有人以“剑”释之,有人以“剑柄”释之,而从其前面“弹其剑”后面的“弹其剑铗”和文中再三出现的“长铗”言之,窃意这“铗”字为词,既可以以“剑”释之,也可以以“剑柄”释之,所谓“复弹其剑铗”,解释为“又剑、铗交弹”亦未尝不可。但这并不是笔者这里重点要说的,笔者重点要说的,乃是“弹”这个字的含义和读法。

黎话教学数字(探索发现介然方言随札)(2)

在我的印象中,“弹铗”的这个“弹”字,似乎从来都是按“tán”音读的,《康熙字典》说《广韵》是“徒干切”,《集韵》和《韵会》是“唐干切”,《正韵》是“唐阑切,竝音檀”;《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的注释,也都是读作“tán”音。然而在久被盛推为古之雅言的关中话中,这个字除了在“弹琴”“弹指”“弹嫌”等词读作“tán”音之外,一般读都读作“dān”音,就连语带指责和批评的“弹劾”二字,此地方言中一般也都被念成“dān kě”或“dān guǎ”。而通常情况下, 它不是被解释为“拍打”,就是被解释为“撞击”,再不就是被解释为“碰磕”,严重者还有被解释为“摔打”的。譬如:

赶紧把身上土弹一弹,洗手吃饭。

脚上咋弄得都是泥,赶紧出去把脚弹一弹。

人疼地受不了,头在墙上一个劲儿弹呢。

螺丝锈了卸不动,在石头弹两下就好卸咧。

把人急得一个劲弹脚呢,干看没有办法么。

而这援以解释“弹铗”一词,似乎也不仅无所滞碍,而且还显得更加贴切而富神韵,更能传达和表现冯谖其人当时的情绪和神态。是以私心以为,此词若是依关中方言读作“dān铗”,应该更胜一筹,更其接近古人的语言实际和国策作者此处所欲表达者,读出更深一层的意味。诸位不妨遥想,一个锥处囊中的古代人物,当其不满现实而以剑发泄其不满情绪的时候,其“拍打”之,“撞击”之,甚至于“摔打之”,该是怎样的一种情境,以“tán”字下言,是否也太嫌轻佻或文绉绉了,如何能引起孟尝君的注意从而达到其目的呢?

黎话教学数字(探索发现介然方言随札)(3)

这便是本文主要想讲的,或者说,我的观点大致就是这样。从清人孔尚任《桃花扇·孤吟》的“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句之“击筑”“弹铗”两词同义并举可以看出,相信持这种观点的,古人也是有的。另外尚要说的,在现今的关中方言中,“弹”字的这些含义,不仅兀自存在,而且不知自何时起,逐渐衍生或引申出了“跌落”“跌跤”等义项。譬如:

上树不敢上得太高,防顾弹下来了。

他是从几米高的脚手架上弹下来的,肯定伤得不轻。

不小心脚下一滑,就把人弹了一跤。

不小心弹了一跤,好几天腿都站起不来。

刚才没防顾弹了一下,弹得人尻子(关中话读gǒu zǐ)生疼。

等等,等等,举不胜举,诸位闲了要是错出时间,到西安周围各县尤其是东边县份,走上一圈,相信一定会明白笔者所言不诬。

本文经王民权先生授权刊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