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味的滕老师(记忆中的滕老师)

葡萄味的滕老师(记忆中的滕老师)(1)

记忆中的滕老师

文|方明才

滕老师,是我上初中时的一位语文老师。

老师中等个,体态硕,面圆润,眼似铜铃,笑时声朗和蔼,怒时眼瞪脸青。春秋冬,几件款式如一、新旧色彩略同的中山装,始终在老师身上轮流更迭着。就是在炎热的季节,也是几件灰和蓝同样颜色,天天更新的翻领薄夏装。虽然这都是几件不起眼的衣服,但滕老师却穿戴非常整洁,纽扣系得严谨,衣身熨得整齐,能看到袖衣和裤上的线条,棱角分明,格外醒目。

老师令人过目不忘的最大一个特征,就是一年四季都戴着的帽子,春夏秋冬的帽子基本与身上的衣服相协调。我是从来没见过他摘下来过帽子,他年龄应是中年,只是从两鬓能看出发早已斑白。经常见他用两只胖手的拇指和食指轻拈帽沿,左右挪动整理几下,瞬间整理得特别端正。在炎热的夏季,即使汗水浸湿了帽子边缘,他也不摘下帽子。当汗珠顺着脸上滴落下来的时候,他总是不慌不忙掏出一块整齐的手帕,轻轻擦拭,顺手把脑后头发沾的汗水也抹净,然后把手帕小心折叠一下再放入口袋中。

当时,滕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在教学上不拘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每次来上课的时候,他经常抱一堆材料来,但上课时几乎不用备课笔记和教材。讲课过程中,突然旁征博引,忽而又妙趣横生,一般不会停下来,课结束时总响起我们的热烈掌声和欢快的笑声。我们也乐于听,乐于接受。我特别喜欢这种教学氛围,感觉既生动活泼又新颖别致,在不知不觉中能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滕老师曾在一节语文课上,给我们学生讲述双“喜”字由来的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讲的是王安石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该镇马员外正在征联择婿。即是门上所挂两盏走马灯,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看,说这样的对联很好对。这句话,碰巧被管家听到了,急忙回去禀报员外。等出来的时候,王安石因没有时间耽搁,已与书童继续上路赶考走了。话说王安石会试时,第一个交卷。主考官是欧阳修,见王安石少年英俊,心中欢喜。便问:“答得如何?”王安石道:“学生自认尚可。”欧阳修一指厅外的飞虎旗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知是主考官出联,转念一想,不由心中想起马员外家的上联,不假思索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欧阳修一听,好对,大喜。赞道:“尔真乃才思敏捷也。”王安石拜别主考官,王安石急忙赶回馆驿,叫上书童,收拾东西,日夜兼程,赶往江宁马家镇……后来就有了“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的一段佳话。

在课堂上,滕老师这样诠释文字的片段太多了,什么样的成语、典故、唐诗和宋词,无论是一名话或是一句名言就是一个普通字和词,他都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我一直在想,滕老师的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呢?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我在学习所有的古文时,这篇《醉翁亭记》曾倒背如流。

《醉翁亭记》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我从来没想到,在多年之后,两次游览醉翁亭。来到这里,就情不自禁地想起这篇文章,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倒背这篇古文,更想起滕老师在讲解古文时那精彩的瞬间。

滕老师对学生就如对待自己的孩子。尽管生气时,他会怒时眼瞪脸青,但是从来不训斥我们。我平时虽然受过批评,挨过打,事后终会烟消云散,从来没记恨过。时间长久,我们都听说了老师的家境一般,老伴的身体不好,还有一个女儿和儿子。当时他工资不是很高,养活一家实在不易,学校离家约有二十多里路,来回必须经过公路的几道起伏长坡。每到周末,他总是骑上那辆旧自行车,匆匆往家中赶。想一想,一位体态微胖的老师,一辆简易自行车,一段几道坡的路,一位归心似箭的父亲,一位牵挂妻子的丈夫,如果是碰到滂沱大雨的季节,如果是遇到大雪飘落的日子,下坡还好,若是上坡呢,胖的身躯是不是都在推车前行,路途之中他又是如何平安回家的?我想,一份责任,万般亲情,就是任何风雪、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住老师回家的脚步。

在学校的时候,我也是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好好学习,令老师们也是头疼。在滕老师上课前的时候,我也曾在门框上放过扫把,正好老师推门,掉在他的头上。在他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离开课桌做鬼脸引同学哈哈大笑。也曾在课堂上或别的老师上课时,偷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等课外书。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们几个同学到操场后面,在当地老百姓囤晒粮食的地方,从玉米垛上摘了10多颗玉米,去换爆米花吃,最后让老百姓发现,告到学校,还是滕老师出面道歉,最后赔一点儿钱。我们被罚站一课,每人检讨。还有一年夏天,我们五个同学趁中午休息时,跑到学校北面的河里洗澡,几个同学一高兴,回来误了课。把滕老师急坏了,怕我们几个出事,派人在学校里里外外找了一个遍,也不见我们的踪影……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无论军旅生涯,还是生活学习中,时时想起滕老师,他上课时那种神采飞扬、沉浸其中的眼神动作,如今依旧清晰在眼前浮现;他身着端庄严谨服装和手指整理帽子动作,依旧出现在眼前;常忆起滕老师,心中的他永远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儒雅形象,令我终生难忘。

想念您,敬爱的滕老师!

作者简介:方明才,山东招远人,十多年军旅生涯,现定居南京。南京作家协会会员、南京机关作家协会会员、江北新区作家协会会员。

葡萄味的滕老师(记忆中的滕老师)(2)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