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南北朝盛行的主要原因(南北朝佛教有多兴盛)

对佛教和中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一定知道,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大发展的时期。除了中间几段小插曲,大多数时候,人们对于佛教都有一种不可遏制的狂热。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公卿贵族,都免不了受到这种狂热的影响。

而对于九五之尊的皇帝,在南北朝时期,也同样不能免俗。其实,只要看看下面这几个皇帝的小名,就知道南北朝的佛教有多狂热了。

佛教在南北朝盛行的主要原因(南北朝佛教有多兴盛)(1)

上博藏南北朝佛教造像

3.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字陀罗尼)

在中国历史上,宇文觉并不出名,但其实,他是北周的开国皇帝。只不过,宇文觉这位开国皇帝,是任由权臣宇文护操纵的傀儡,并且在十六岁上,就被宇文护派人害死了。

宇文觉的经历很悲惨,字号却大有来头。《周书》记载,宇文觉字陀罗尼!了解密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宇文觉的字号厉害啊!

西安出土北周佛教造像群

2.北齐废帝高殷(小字道人)

高殷和宇文觉一样,不怎么出名。北齐和北周是死对头,而高殷和宇文觉的死法却是一样的:被篡位者害死。不过,高殷的小名(小字)却很有讲究。

《北史》记载,高殷小字“道人”。很多人见到这“道人”的时候,会以为这是个崇信道教的皇帝——或者他爹妈是崇信道教的。其实不然,这里的“道人”是指信佛的修行之人。

《高僧传》里记载,东晋高僧道安,面色黝黑、辩才无碍,听过他辩论佛理的人都给他这样的评语:漆道人,惊四邻!(黑和尚,语惊四座)在唐宋以前,“道人”更多的是指信仰佛教的修行之人,只有在北宋以后,才逐渐成为道士专用的名称。

高殷的爹妈给他取了这样的小名,恐怕对他期望很大吧。就算你不能像“漆道人”道安那样大彻大悟,至少做个好皇帝,把北齐给治理好。谁能想到,最后高殷还是死在篡位者手里,死时不满二十岁,真让人唏嘘不已。

佛教在南北朝盛行的主要原因(南北朝佛教有多兴盛)(2)

真实的高殷没那么帅

1.隋文帝杨坚(小字那罗延)

隋文帝杨坚的大名,相信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隋文帝统一南北、创立三省六部制、开皇之治的功绩,哪一样都足够他名垂青史。不过,隋文帝的小名却很耐人寻味:那罗延。

“那罗延”是什么呢?那罗延,在佛经中一般和“金刚”连用,为梵文Naryana的音译。“那罗延”本是古印度的金刚力士。后来其形象与意象被佛教吸收,用以形容觉悟之人的胜身。有时我们在寺庙里见到的“金刚不坏身”,其实就是“金刚那罗延身”的意译,金刚那罗延身,便是指身如金刚般坚固,不为外力所坏;同时,其力又如那罗延般强大。

可以看出,给杨坚起这个小名,是很有讲究的。据说,这个小名是抚养杨坚长大的尼姑所起,不愧是得道之人,水平够高!

佛教在南北朝盛行的主要原因(南北朝佛教有多兴盛)(3)

杨坚和他老婆

比较之下,这三位虽然一看字号就是信佛之人,但显然前两位起的没有杨坚好。人家杨坚的小名,虽然一看就是信佛之人,但还有一层现实的含义:顽强、坚定,这才是一个皇帝在俗世真正需要的东西。

反观前两位,一称“陀罗尼”、一名“道人”,倒是比较适合出家住寺之人,做皇帝,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佛教在南北朝盛行的主要原因(南北朝佛教有多兴盛)(4)

曲阳石刻(南北朝)

原创不易,请多多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