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最著名的十首古诗(创作了一首七律)
诗歌创作不仅与个人的学识修养有关,而且还深受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初唐时百废待兴,诗人们也显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盛唐时万国来朝,才子们更经常抒写雄风华韵、歌颂文治武功。
到了中唐时期,虽然相比晚唐时期稍显稳定,但经过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早已不再具有开元盛世的繁华。很多诗人们即使寒窗苦读、金榜题名,也不一定能享受仕途荣光,更难以封侯拜相。
中唐就有一位诗人才华卓越,心中却有不尽的苦恼,于是便与僧道结交,还经常抒写自己的感受。下面分享韩翃夜游道观,创作了一首七律,水平高超,笔舌吐妙。
同题仙游观
唐代 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韩翃是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官至中书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送别场面,抒发不舍的深情。虽然仕途不顺,但是诗人却结交了很多朋友,所以他也经常创作一些相互酬答之作。
他的代表作《寒食》脍炙人口,很多读者可以倒背如流。这首《同题仙游观》描绘了一幅清幽雅静的图画,记录了作者游览道观的经历,也表现出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
仙游观坐落于嵩山逍遥谷内,是唐高宗为一位道士所建。诗人为了生计,经常在各个幕府之间奔波,但也有机会游历很多名胜古迹。开篇点出时间和地点,并交代了天气状况。下了一天的小雨,直到晚上才终于放晴。虽然山路湿滑,可是诗人依然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嵩山。
作者并未详细介绍攀登过程,而是直接描写了自己在“五城楼”上俯视的情景,“风物凄凄”,刻画出一场秋雨之后,秋风萧瑟、落叶遍地的场景。
夜色昏暗、游客稀少,不过诗人并未感到扫兴,接下来继续描写秋夜的景色,“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因为夜幕降临,远处的群山和高树都连为一体,轮廓模糊,很难区分彼此。而古老的殿宇中却传来了一阵阵的砧声,预示着寒秋时节即将来临。
“秦树、汉宫”,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抒写,展现出作者开放的思绪。“遥连、近报”,则显得远近交替、动静结合,说明此处地势高耸、视野开阔,也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
颈联转而抒写道观中的景物,“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诗人来到高士的居所,讲坛周围空无一人、寂静无声,在月光的照射下,庭院里的松柏在地面留下了稀疏的影子。
一个洞门通往一个曲折的幽径,旁边细草丛生、野花遍布,暗香浮动、沁人心脾。“静、幽”二字,描述了夜间道观中的景物特点。没有游客的喧闹,不见聚集的听众,诗人可以独自安静地欣赏朦胧的月光,悠然地感受花草的芳香,他倍感心情舒畅,更觉不虚此行。
结尾表达出诗人的惬意之情,“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不必费尽周折地到处寻找方外世界,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方外、丹丘”,都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诗人用“何用”二字进行反问,展现了作者对仙界的极度向往,恨不得立刻就辞去官职,来此安度余生。
韩翃的这首七律水平高超,作者细腻地描绘了雨后道观的新奇和幽静,既有开阔的境界,也有清幽的场景。作者兼用远近交替和动静结合的手法,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同时作者又委婉地抒写了自己的求道之心,渴望在仙境中摆脱尘世的烦恼和痛苦。全文妙在写景、笔舌吐妙,既显得婉丽多姿,又令人如临其境,值得人们在茶余饭后悠悠品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