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次数是根据什么决定的(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

化疗次数是根据什么决定的(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1)

化疗之于肿瘤患者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些肿瘤患者会“谈化疗色变”,究其原因是恶心呕吐、脱发、手脚麻木、口腔溃疡等副作用在“作祟”,令人苦不堪言。 “化疗太难受,我撑不住了,减一次吧!”如果抗癌中化疗无法避免,那能否减少次数让痛苦快些结束?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化疗次数是如何制定出的。

化疗次数是根据什么决定的(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2)

首先说明,这里的次数在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周期”。

化疗,是为了将术前就有可能发生临床检测不到的潜在转移,或者少量脱落在手术伤口周围的残余癌细胞杀灭,以达到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的目的。

一次化疗只能杀灭一定比例的癌细胞(这个比例随着癌种、分期分型、化疗药物种类、身体对化疗药的敏感程度变化而变化),而做了一次化疗之后,身体的正常细胞和组织都需要时间来恢复,与此同时剩余的癌症细胞也在发展。

所以当身体恢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时,就需要马上开始下一个周期的化疗,将“受过重创还在发展但还没发展起来”的癌细胞摁死在摇篮里。

而化疗几次,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定的

具体的术后化疗次数应根据肿瘤的具体部位、病理类型以及临床分期而定。并非医生一拍脑袋觉得这个患者长得像化疗四次的样子,就让患者化疗四次。

一般来说,早期肿瘤在术后进行四次辅助化疗即可,但是若术中发现脉管癌栓或淋巴结转移较多,在术后则需要根据癌症发展情况进行6次或更多次数的化疗。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化疗6次后就将癌细胞数量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那么6次可能就可以了,或者医生还会让再多化疗2个周期巩固效果,降低复发几率。若患者对化疗药物有一定效果,治疗后复查,发现肿瘤一直存在且持续缩小,那就可能会一直化疗下去,直到患者不受益或不耐受。

除此之外,化疗的次数还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有关。

若患者对化疗药物足够敏感,化疗四次就能达到将癌细胞数量长期抑制在正常水平的效果,那么自然化疗四次就可以;若患者对化疗药物不够敏感,那往往就需要更多次数的化疗,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不同化疗方案的次数也可能不同。以胃癌化疗方案为例,常用的XEL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 口服卡培他滨,共8次(周期);另一个常用的FOLFOX方案,静脉注射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按照不同给药剂量,可能是6次(周期),也可能是12次(周期)。

同一癌种,使用不同的方案,化疗次数可能不同;同一方案,不同的剂量,化疗次数也可能有差异。

另外,患者的身体状况也对化疗的次数起着决定作用。

因为化疗是存在毒副作用的,比如最常见的骨髓抑制,就可能导致患者严重的贫血或者白细胞、血小板数量下降到人体不能承受的程度;化疗所存在的各种脏器毒性都有可能发展到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因此,只有患者的身体能够“挺住”化疗药物的“冲击”,才能够进行化疗。

临床上常用的身体状况评价指标包括PS评分(越小状态越好)、KPS评分(越大状态越好)、ECOG评分(越小状态越好)等,如果患者身体状况不达标是不能进行化疗的,比如肺癌患者要进行全身化疗,PS评分一般要≤2。

如果患者可以进行化疗,但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次数也可能会减少;或者患者在化疗几次后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无法耐受之后的治疗,医生也可能减少化疗次数。

尽管如此,多年来化疗仍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权衡利弊之后,为了防止化疗所致的副作用超过它带来的健康获益,才会让患者暂时或彻底停止化疗。

化疗次数是根据什么决定的(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3)

“我觉得中医很有效,用完中药我感觉很好,我不想化疗了,就用中医治疗吧。”有患者这样说。

用中药代替化疗?不可以的。

中药可以降低化疗毒性,可以辅助杀灭肿瘤细胞,可以调节身体提高耐受性,但中药对病灶本身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的。

所以在化疗期间用中药辅助治疗可以,用中药代替化疗不行。

到目前为止,“中药治愈的恶性肿瘤”都是个案,据估计,2019年我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约为392.9万例,2014年为380.4万例,较2014年增加12.5万,增长率为3.2%。死亡率方面,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约为233.8万例,2014年为229.6万,2015年较2014年增加4.2万,增长率为1.8%。其中有很好治愈的癌症,如甲状腺乳头状癌,也有难以治愈的癌症,如胰腺癌。

中药治愈的患者有多少呢?没有人统计过,也无法确认那些“中药治愈”的个例中,有多少是真的因为中药起到的疗效而治愈的。

而且在真的被中药治愈(指五年不复发)之前,谁敢说自己有那么幸运可以成为个案?

化疗次数是根据什么决定的(化疗的次数取决于什么)(4)

化疗次数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可能还没被杀灭至正常水平,至于癌细胞没有完全被消灭可以导致什么后果。

也许残余的癌细胞可以被身体的“强大自净能力”完全消灭,患者再无后顾之忧;也许残余的癌细胞就此蛰伏,安安静静的做个不喷发的火山,直到患者自然的走到了生命的终结;也许残余的癌细胞逐渐生长着,某一天突然就不开心了,火山喷发,又一次炸的患者毫无招架之力。

不过这些都是也许,毕竟谁也不能预测未来。

生了病,放好心态,好好的治,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最好的回报。

过犹不及,过度治疗一样有害。

过度治疗是指医生给予病人的治疗超过患者疾病的治疗需要,而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与经济上浪费的医疗行为。就像术后放化疗时,有些医生或患者想通过增加放化疗剂量或延长放化疗时间来“彻底杀灭“肿瘤细胞。

可是化疗药物是对增殖越快的细胞下手越狠,假如一个患者化疗6次就可以杀灭癌细胞到正常人的水平,而正常人的癌细胞水平只需要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就可以清理完成。这时候再使用化疗药物,伤害的到底是所谓的残余癌细胞,还是自己的正常细胞呢?

一项不同剂量紫杉醇静滴联合顺铂腹腔化疗与单纯顺铂腹腔化疗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研究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研究中有大(175mg/m²)、中(135mg/m²)、小(60mg/m²)三种剂量的紫杉醇联合顺铂(60mg/m²)进行治疗。

在治疗28周后,三个剂量组在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比较上没有明显差异。

与此同时,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在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和MMP-2(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的指标水平虽无明显差异,但是两组的指标水平均优于大剂量组。

还有一项关于不同放疗剂量疗效的研究,研究中有两组患者,两组都是34人,放疗剂量分别为50Gy和60Gy。

研究完成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50Gy剂量组的胃肠道反应、白 细胞减少、急性放射性肺炎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均低于60Gy剂量组。放疗和化疗的疗效都不是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反而是副作用都容易随着剂量的上升而上升。

过犹不及,无论是过度治疗还是治疗不足,都是对身体有害的,但是我们自身是很难对治疗的剂量做出判断。所以,不必因为自己的化疗次数与别人不同而惴惴不安,与医生多沟通、多反馈,愿治疗都能取得好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