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行书书法技巧(启功天道酬勤田英章博览群书作品赏析感悟临帖要素)

笔者边临习书法,一边整理各种学习资料。学习中,总是少不了一些关于书法的感悟,尤其是很多教训。

自小偶然的机会,时断时续地学习了书法,那时在山村也没有什么太多资料,更没有什么书法拓本。就只是觉得写字挺有意思而已,楷书写得多了,觉得行书更流畅,于是又开始学写行书。再到后来上了学,才知道学习书法还有“临帖”这样的捷径。

启功行书书法技巧(启功天道酬勤田英章博览群书作品赏析感悟临帖要素)(1)

图1:启功大师《天道酬勤》

进了图书馆,发现了启功大师,然后又看到了田英章先生。很早看到过启功大师的竖幅《天道酬勤》,后来看到了这幅斗方版。在没有字帖的时候,总是自己揣磨着笔画的分布,后来才明白还可以在临帖中直接“偷”学到前人拓贴中的布局经验。有了临帖,学习书法似佛轻松了太多。依据笔者经验,临帖工笔楷书,我们就得象做“美术字”一样,关注每一个“笔画起笔形态位置”,“行笔的方向精细”,“收笔的形态位置”,初始肯定慢一些,久则熟练。而行书注重布局与笔法流畅基本可行。

图2:田英章先生楷书作品《据德依仁》

一开始对书法感兴趣,只羡慕老师的板书漂亮。更不知道书法的笔画还可以分为“起笔”“行笔”“收笔”“折笔”这样的不同要点阶段。老师的板书漂亮也许多是因为写得多了而“熟能生巧”,信手而写,更多是行书怀行楷的书写方法。后来知道,对于行书或者行楷这样追求书写速度的书法方法在临帖中大多不用考虑“工笔”那种笔法,主要关注“布局结构”与“流畅的行笔”这两个关键。

启功行书书法技巧(启功天道酬勤田英章博览群书作品赏析感悟临帖要素)(2)

图3:寇祥勇先生的工笔楷书《墨缘》

启功大师是近代书法史的书法创新泰斗,不论是什么机缘,启功大师将数学上的黄金分割率0.618应用到了他的行楷体书体“启功体”之,从而创造了启功体这种书体。启功体的盛行可能就在于启功体开创新了一个书法文化创新的新思想。大量的爱好者与启功体书法家,这也显示出启功大师曾经为推广书法文化在教育工作上付出的精力。

启功行书书法技巧(启功天道酬勤田英章博览群书作品赏析感悟临帖要素)(3)

图4:启功大师《海屋添筹》

行书的产生是为了提高书写速度与流畅度,不难想到,临帖时其中就不会有工笔楷书那样的精致的“起笔”“收笔”的笔法要求。否则也就快不起来,而且大量的直笔方笔,也就破坏了行书的流畅观感。

而楷书似佛一直都有一种“工笔楷书”与常用楷书的分别,只是一直不见学术界给出一个明确人定义。严格意义上讲,田英章先生推广的规范字楷书应该就是那种“工笔楷书”类形。

启功行书书法技巧(启功天道酬勤田英章博览群书作品赏析感悟临帖要素)(4)

图5:田英章先生楷书《博览群书》

田英章先生推广的楷书,笔画端端正正,笔画总体风格都应和了“横平竖直”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字体的流行也还原于它的更接近于人们日常实用的规范楷书。其中蕴含的简捷书写规则,干净利索的形态,只要是有心人,拿起笔来都可以写出一点工笔的感觉。有书友说,田英章楷书吸收了欧阳询的主要楷书法理论,进而以将其复杂科刻的笔画书写方法(笔法)进行简化,从而有了地气。成就了很多书友的书法梦。

启功行书书法技巧(启功天道酬勤田英章博览群书作品赏析感悟临帖要素)(5)

图6:田英章先生楷书《博览群收》

田英章先生开启了工笔楷书的大门。其实笔者也不明白,工笔书写几乎需要“精雕细琢”,效率低多了,但是却迎来了这样的大众喜爱。不能不说其中存在着的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有了市场的书法艺术其生命动力自然什值得我们理解。今天的书法世界,启功体与田英章先生工笔手写“楷书美术字”就是明显的例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