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的施工准备(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矛盾的不断加剧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桩基础施工技术,其是一种由桩顶以及承桩共同组成的组合型建筑结构工程,是保障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是提升高层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能提升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还能满足高层建筑的发展需求,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由于不同的地区在地质环境上面存在差异,因此不同高层建筑工程所适用的桩基础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在基础施工中,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重视,对土建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做好深入研究和分析。在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地质情况,优化桩基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把握施工细节,保证施工质量。

1、桩基础作用

建筑物是城市的地标,是百年大计,要全面控制好整体质量,就需要重视基础建设,作为建筑物的基础性建设,桩基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桩基础主要承载了建筑竖向荷载力,使建筑物能够稳定。对建筑物进行施工过程中,已经普遍使用了桩基础工程,提高了建筑的承载能力,之所以得到普遍应用,就是具备自身良好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桩基坚固的持力层具备稳定良好的承载力,竖向桩刚度、强度非常大,整体性能非常稳定,与其他基础相比,其稳定性更好。桩基础技术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对建筑物竖向荷载做好综合性的转移,通过对承载力的转移,保证了建设的安全,承载力是建筑物的主要压力,只有通过转移,才能使桩基础周围土层减少压力,避免出现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了建筑物的稳定目标,如果因自然灾害产生土层沉降,那么,建筑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或倾斜,对建筑物安全产生影响,通过有效的转移压力,提升建筑物的持久性,保持了力矩荷载和水平荷载能力,这样,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就会增强。

桩基础的施工准备(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1)

2、建筑桩基施工注意事项

为了全面提高施工整体效率,保证质量,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几个问题。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要做好严格的保护,保护至少达30mm厚度才能起到支护作用,合理计算好抗弯强度,一般情况下,提升至35mm值为最好状态,实施浇筑水下混凝土,则更要提高参数,最少达50mm以上,才能提高稳定性,弯钩设置要合理,保证位置结构的合理性,主筋端部部位能够提高钢筋管和导管强度。焊接环或螺旋箍筋是主要的箍筋,最少直径6mm,保证200mm~300mm距离,钢筋笼大于4m长度,间隔2m左右,主盘设箍筋。

3、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3.1静压桩基础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主要采用静压桩机,采用击打的方式使桩柱嵌入地基中。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静压桩基施工技术时,需要确保施工机械设备能够持续性地工作,不能中断,对施工过程要求较高。

3.2人工挖桩施工技术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将钻挖机和人工施工作业相结合进行桩基施工,不但能充分利用机械设备,还可以确保开挖深度符合要求,从而使桩基嵌入深度更加精确。同时,在桩孔调整中不需要使用泥浆,因此,施工过程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有一定的环保性。应用这一技术时,对选择的钻孔设备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钻孔设备通过压力分层锚使螺栓均匀平稳地受力,以达到分散施工压力的结果,使钻孔工作效率更高,并且具有保护孔壁的作用,最终达到低成本、提高高效率的目标。

3.3桩基础尺寸选择环节

桩基础是高层建筑的基础承载系统,所以对承载力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要保障桩基础的承载力符合具体要求,则要确保桩基础尺寸选择的合理性。要严格按照经济性的控制原则对桩基础的质量进行合理把控,加强对经济环保类型桩基础的选择与应用,如静压式预制桩,保障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与环境效益。

3.4建筑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

桩基础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土质状况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建设现场进行全面仔细的勘察,对建设现场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掌握工程施工现场的相关地形地势和地质等实际情况,结合施工现场的所有因素进行设计的工作,充分发挥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工程施工之前不仅仅要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测,还要对施工的机器进行调试,对使用机械设备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保证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性能的正常使用,符合施工时对设备的需要。施工人员要根据桩基础技术施工的设计需求,对具体的地基进行全面的处理,为施工人员发挥桩基础技术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5冲(钻)孔灌注桩

在诸多桩型中与其它桩型相比穿透能力强,能顺利达到预计持力层,可适用于任何岩土层的施工,不受地层限制承载力高。采用冲(钻)孔灌注桩,以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桩基持力层。但对相邻建筑物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施工震动噪音大,混凝土方量大,造价相对较高,且施工中泥浆易造成污染,不利文明施工,泥浆需外运。该桩型成桩可靠度较低,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工程桩隐患较多,因桩长较大,易发生缩颈、塌孔、桩身混凝土离析、断桩、夹泥等影响桩身质量问题,且孔底清渣难度大,易造成孔底残留沉渣影响桩端承载力。地下水对浇灌混凝土成桩会造成一定影响,桩基施工中应采取切实可行护壁及施工保证措施,确保桩身质量。桩端全断面应进入持力层不少于1倍桩径,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并加强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监测及控制沉渣厚度≤5cm,施工终孔时应进行持力层岩性检验工作,确保桩基础质量。桩基施工过程中应对质保资料进行复审,桩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一般为总桩数的1%,并不少于3根)和动测检验,其数量由设计根据桩基的总体质量确定。

3.6轴线、桩位测量复核

进行钻孔施工前,需要按照设计图中的桩位做好测量放线工作,采用全站仪确定桩位,在桩位点打入木桩或钢筋桩,埋深300mm,桩上定出桩位中心,并用“十字栓桩法”做好标识,同时加强保护。会同相关人员,对桩位和轴线做好测量复核工作,并且做好复核记录,在确保轴线复核准确后进行钢护筒的埋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保障高层建筑具有理想的施工质量,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期限得到科学的延长,则要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科学的应用。在开展桩基础施工技术时,不仅要求施工企业充分掌握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点,还要重视施工管理制度的科学建立与有效完善,确保各项施工方案符合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的实际特点。同时,还要严格落实桩基础施工的质量监管,对施工人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保障桩基础施工操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为桩基础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由此从本质上提升高层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推动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存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5):6-7.

[2]李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1):15-16.

[3]郑云飞.探析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J].居舍,2019(30):76.

[4]马姗.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要点[J].门窗,2019(18):23.

[5]徐瑞喜.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9(09):208.

作者:罗开卫 532530198607111813

来源:期刊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