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5章最深的一段感悟 道德经59章中有一个核心关键字是人生存的大智慧

《道德经》59章的学习对很多人来说是有难度的。但如果抓住了一个关键字,就能找到理解全文的突破口,领悟先哲老子生存智慧的核心。原文是这样的: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理解这篇经文的关键是领悟“啬”字的真义!很多学者都将这个“啬”字等同于“俭”字。依据来自于老子说的一段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非常推崇“俭”的精神,所以认为“啬”就是“俭”之意。这样理解自然有道理,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诠释了“啬”的一个层面。“啬”不仅含有“俭”之意,而且比“俭”的内涵更为广博,应该是老子“三宝”的全部意义。“慈”体现了老子崇尚“无我”,“俭”体现了老子崇尚“无欲”,“不敢为天下先”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核心思想。而“啬”正是“无我、无欲、无为”的具体运用。

首先“啬”体现了“无我”的境界,“啬”是会意字,《康熙字典》收录的是“嗇”,甲骨文,字形像粮食收入谷仓。小篆从來,从“廩”字头,“來”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像一株小麦的形象,意指麦子。“廪”字头指粮仓。合成“啬”字,意为收获谷物。《说文》注“啬”,爱濇也。综合以上依据,“啬”可以理解为收获谷物,爱惜并收藏于仓库储备起来,用来救济需要帮助的人,如发生战争、自然灾害等,就能救助更多的人。储备粮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人,这就是“慈”,是“无我”。

道德经15章最深的一段感悟 道德经59章中有一个核心关键字是人生存的大智慧(1)

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啬”体现了“节俭”之意,“无欲”的境界。《易经》注,“啬,吝啬”;《韩非子•解老》注“少费谓之啬”。“啬”又指对自己俭省吝啬,对他人厚重。“啬者”指“多入而少出”“有余而不尽用”,意思是指粮食财货非常多,但自己尽量少用,不过奢侈的生活,仍然简朴自然;对待窘困的人尽可能救助。做到“节俭”生活,清静寡欲,保持一种“啬”之常态。

道德经15章最深的一段感悟 道德经59章中有一个核心关键字是人生存的大智慧(2)

此图片来自网络

其三,“啬”体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礼记》“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礼仪》“收敛曰啬”。前一句是说人主自己先节省再去祭祀天地,后一句意思是说收藏储备、退守、保持虚静,既是指实物储备,又指自身元气道气储备。这里主要是针对统治者提出的修为之道,意思是说统治者自己要清静寡欲,不扰民,不搜刮民脂民膏,给百姓留有余地,也给自己留有余地。这样做蓄养了自身的元气道气,百姓休养生息,自然形成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巨大力量。

道德经15章最深的一段感悟 道德经59章中有一个核心关键字是人生存的大智慧(3)

在较为充分地理解“啬”意基础上,再来读读原文,就水到渠成,豁然开朗。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理人民祭祀天地,没有比做到“啬”更好的了。

“夫唯啬,是谓早服”,唯有做到“啬”,就是及时顺从了自然之道。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及时顺从自然之道就是不断积蓄“德”,并使人深厚;德行深厚了,就会无往而不胜。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无往而不胜就没有人知道他的力量有多大;没有人知道他的力量有多大,就可以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这个“国之母”就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用大“道”去治理国家,国家就可以长久生存。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这就是根深蒂固,得以长久生存的道理。

道德经15章最深的一段感悟 道德经59章中有一个核心关键字是人生存的大智慧(4)

此图片来自网络

综观本章经文,其主旨就是“啬”,老子思想中“不争”“无欲”“无为”是所有生物都适用的生存智慧。消除和减少欲望的途径就是做到“啬”。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动物的欲望是有限的,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人类不仅在基本的生理需求方面远远高于动物,还在与生存无关紧要的精神层面需求上更是远远高于一般动物。人类不仅要吃饱、吃好,讲究“食不厌精”,还变着花样吃自然界珍稀物种,住房子要宽大舒适、高档气派,喜欢占有世间奇珍异宝。追求名利财富永无止境。老子清醒地看到了人的欲望本性,清楚地认识到人在有生之年通过满足欲望的方式追求人生幸福永远不可能抵达终点,所以提出了“治人事天”的根本是“啬”,普通人的生存智慧也是“啬”。

“啬”就是简单,不耍小聪明,不用机智权谋,剔除生活中的烦琐之物,节省精力元气去做该做的事,这样更容易实现人生价值。

“啬”就是节俭、无欲,保持朴实自然虚静。静生定,定生慧,要做到静,便要摆脱欲望的纠缠,一个人内心有欲,便会蠢蠢欲动,浮躁不安,自然无法做到收敛、退藏、守雌弱。德不够,行就会出问题,结果自然不会好。

“啬”就是顺应自然不妄为,做事不草率强为,不任性而为,不冲动行事,为人处世事以善行积德为原则,那么人的一生还会有什么事情不能担当呢?哪怕遇到大风大浪也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

“啬”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

道德经15章最深的一段感悟 道德经59章中有一个核心关键字是人生存的大智慧(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