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时期的历史(明朝历代皇帝档案)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黄金时代,从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建立国号大明,共历经16位皇帝。其中病死的13;亡国自缢而死的1帝;内战中战败后下落不明的1帝;被废黜的1帝。明朝帝王次序为:

明朝皇帝时期的历史(明朝历代皇帝档案)(1)


1.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登基,在位30年。祖籍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1368年8月,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当年正月他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卒,时年71岁。葬于明孝陵。
2.明惠帝朱允炆(1377~)
明太祖孙,懿文皇太子朱标次子。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明太祖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当时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得到了分封,而且手握重兵,一旦由于争储而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允炆于1398年登基,年号“建文”。1402年去位,在位4年。建文元年(1399),他进行削藩,惹恼诸王,燕王朱棣以“清君侧,诛齐、黄”为名,举兵南下,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军渡江,攻占京师(今南京)。一说他在宫中自焚而死,一说他由地道出逃,改换僧装,流浪各地。
3.明成祖朱棣(1360~1424)
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在位22年。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从永乐三年起,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朱棣死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时年65岁。葬于长陵(今北京昌平)。
4.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
明成祖长子,徐达外孙,其母为仁孝文皇后。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册封为燕世子,后守卫北平。成祖即位后于永乐二年(1404)被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即位,次年改元为“洪熙”。登基后在位仅八个月就一病不起,于洪熙元年(1425)崩于钦安殿,时年48岁。
5.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
明仁宗长子,1425年登基,年号“宣德”。即位初,汉王朱高煦反叛,朱瞻基率师亲征,抵达乐安(今山东广饶),朱高煦出降,叛乱被平定。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仁宗的与民休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减免灾区田赋,开仓赈饥,并且注意节俭,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政治较为清明,君臣关系融洽,经济稳步发展,国力较为强盛。与仁宗并称为“仁宣之治”。死于1435年,时年38岁,在位11年。
6.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
明宣宗长子。1435年登基,年号“正统”。当时年仅9岁,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剌大举南侵,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景泰二年(1451)被释回京,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英宗发动兵变复位,改年号“天顺”。废除了殉葬制度。死于1464年,时年37岁。
7.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
明宣宗次子,明英宗弟。英宗即位后,封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获,兵部尚书于谦主持防务,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景泰二年(1451)英宗被释回京,被代宗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代宗病重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位,死于1457年,时年30岁。以亲王礼葬于金山。明成化十一年(1575),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
8.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
英宗长子。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被扣留在瓦剌时,以皇太后命被立为太子。景泰三年(1452)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复立为皇太子。1464年登基,年号“成化”。为弥补英宗的过失,恢复朱祁钰皇帝的尊号,谥为景帝。死于1487年,时年41岁。在位23年。

9.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
明宪宗第三子。1487年登基,年号“弘治”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期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提倡直言进谏,多次修省,求直言,并令讲官进讲直言勿讳。注意节俭,勤于政事,多次减免灾区粮赋。重视司法,慎重处理刑事案件。弘治十五年编成《大明会典》。执政期间,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统治阶级内部亦较稳定,外患平定,史称“弘治中兴”死于1505年,时年36岁。在位18年。
10.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
明孝宗长子。1505年登基,年号“正德”。即位之初宠幸宦官刘瑾等人,在位期间,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统治集团内部,安化王朱寘鐇、宁王朱宸濠起兵反叛,加速了明王朝的衰弱。朱厚照好安逸,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过度荒淫,死于1521年,时年31岁。在位16年。

11.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
明宪宗庶孙,父兴献王,母蒋氏,明武宗堂弟。明武宗是明孝宗的独子,继位后荒淫无度,31岁即早逝,且无子嗣。朱厚熜于1521年登基,年号“嘉靖”。在位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因服丹药中毒而死,时年60岁。在位45年。
12.明穆宗朱载垕(1537~1566)
明世宗第三子。1566年登基,年号“隆庆”。即位后,力图革除弊政,对朝廷不合时宜的政令进行修改,召用世宗朝因直言进谏而获罪的大臣,释放兵部主事海瑞,为冤死的人平反昭雪。惩办方士,罢斋祭之礼及各种例外采买。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任用礼部侍郎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内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为隆庆至万历初年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位期间明王朝的军事力量较强,隆庆二年(1568)调戚继光北上防边,整顿防务,加强对京师地区的防卫。隆庆五年,鞑靼部俺答汗受封并入贡。同年与蒙古诸部互市。自此,稳定了边塞地区。他喜爱游玩挥霍,常迨于政事,以致嘉靖以来的统治危机未能从根本上缓解。内阁首富之争不息,财政匮乏现象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广东、陕西等地先后爆发了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死于1572年,时年36岁,在位6年。

13.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
明穆宗第三子,1572年登基,年号“万历”即位时才10岁,起初重用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从事改革,使明王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所振兴。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东北地区的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神宗三次下令增派捐税,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死于1620年,时年58岁,在位48年。葬于定陵。
14.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
明神宗长子。1620年登基,年号“泰昌”。因服用红丸而死,朝廷大臣议论纷纷,是为著名的“红丸案”时年39岁,葬于庆陵。
15.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
明光宗长子,1620年登基,年号“天启”天启二年(1622)诏复张居正原官,录方孝孺遗嗣,给予祭葬及谥号。宠幸宦官魏忠贤,使其入掌司礼监并统领东厂。任由魏忠贤与乳母客氏勾结,把持朝政,致使政治腐败。在位期间土地兼并剧烈,苛捐杂税繁重,社会矛盾激化。天启七年(1627),农民起义爆发,后金势力壮大,攻占辽阳,占领沈阳,进逼宁远(今辽宁兴城),明朝统治濒临崩溃。死于1627年。在位7年。
16.明思宗朱由检(1611~1644)
明光宗第五子,天启二年(1622)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其兄明熹宗朱由校病死,因无子嗣遗诏传位给朱由检。天启七年八月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崇祯元年。天启以后,明朝统治阶级全面腐朽。社会生产凋敝,后金势力日益强大,农民起义方兴未艾。为挽救明王朝,他罢免魏忠贤,颇为勤政,勉励振作,无奈积重难返,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后金的皇太极又不断地侵略,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他在煤山(今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在位17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