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

#创作挑战赛#

原题:《<蹒跚学步>自序 | 贡发芹》

“学步是一种认识,一种姿态,一种修为,坚持学习才有进步。一息尚存,还要学步。”

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1)

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2)

学步一词可能源于成语“邯郸学步”,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学步,顾名思义,学习走路,当然是指小孩在爬行,刚刚站立起来,移动身体,离开原地,即学习走步;如指大人则比喻学习别人做法,学习别人从事。

《蹒跚学步》是初始学习诗歌写作时的部分习作汇集,系手抄本现代诗习作集,原名《学步集》。所谓学步,即模仿,而且是机械地模仿,是行步不稳缓慢摇摆式地机械地模仿,是人生的开始,是学诗的开始,因此更名为《蹒跚学步》。

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3)

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4)

本人幼年、少年时期体弱多病,后来成为放牛郎,为生产队放牛替家里挣工分,因此没读过几天书。虽然后来自己争取了读书机会,语文成绩一直很差,中考没及格,好像是120分试卷,我只得了59分,幸亏数学只错一题,得老天眷顾,勉强考取中等师范,因而跳出农门,混了一只“铁饭碗”。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后,心有不甘,很想再谋出路,但那时连自考、函授都得单位领导批准,学习权力都受严重限制,出路在哪?真是苦闷彷徨,茫然不知所措。这种情况下,刚刚20岁的我开始疯狂地爱上了诗歌。

西方人将文艺女神称作缪斯,其中诗神缪斯更是令我们渴慕不已,以为受伤的灵魂得到缪斯的抚慰,很快就会振作起来。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钟嵘也在其《诗品》中认为诗歌能够“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于是诗神成了我们最佳的精神寄托。1985年,我在仅次于《诗刊》、《星星》的全国性大报《诗歌报》(1985年8月21日)上发表诗歌习作两首,自我感觉非常良好,似乎有点飘飘欲仙了。当年,牵头成立了当时皖东地区最大的一个文学团体——女山湖诗社。次年,选编了个人手抄本诗集《学步集》。为了验证自己的写作水平,我把它寄给当时的全国知名诗人、安徽省文联主席那沙先生,先生很快回了信,对后学的关心令我非常感动的。先生在信中对我作出了一些肯定,实际上属于鼓励:“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其中不少诗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的。”更多的是提出了批评意见:“但属于理念的比较多,语言的形象化和诗意的形象化都还比较欠缺。生活面(特别是具象的生活面)还嫌狭窄,随之而来的就难免带来主题思想的重复和凝滞。”切中要害,也非常中肯。先生可能受鲁迅先生深刻影响,怕伤到我这个乡村文学青年的自尊心,出于爱护,批评还是很婉转的,但我内心并不服气,也没有全部虚心接受,可能都因为我那时太年轻。

古人云,“诗言志”,我也想借诗抒发胸臆。但由于文学功底极其浅薄,并不知道自己是在邯郸学步,经常被人戳脊梁骨。稿件投出去,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现在我们常讲没有文化不知害怕,我那时大概属于这一类。

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5)

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6)

后来我从乡下村小调入区高级中学任教,娶妻成家生女,考取律师资格,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为要,于是渐渐疏远了诗神,回归现实。

20年后,旧情重燃,选录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初期诗歌习作近100首取名《浅唱低吟》由珠江文艺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又过9年,我的同学作家、文艺批评家薛守忠先生专门予以评介,撰写了30万字评论专著《贡发芹诗歌艺术初探——贡发芹诗集〈浅唱低吟〉品读》,由上海文汇出版社2017年6月公开出版发行,给了我莫大鼓舞。此后我又出版了诗集《柔声细语》、《轻描淡写》,第四部诗集《浮光掠影》正在出版谋划中。几年前,薛守忠先生看到了我的手抄本习作《学步集》后,一直建议我出版留作纪念。我始终犹豫不决,觉得意义不大。今春无特别任务,思虑再三,决定付梓。

在整理《学步集》过程中,有很多新的感触,我在《浅唱低吟》,后记中曾说过:“回过头来看看《学步集》还真是学步,……”什么意思呢?应当是开始取名《学步集》具有自谦之意,20年后再看,属于实话实说,就是学步,没有值得自赏自诩之处,当年所谓的自谦不过是自恋,缺乏自知之明而已。真所谓没有文化,不知道害怕也。集中的58首习作不但存在不少语法错误,竟然还有许多错别字。情感匮乏,无病呻吟;文字青涩,苍白无力;意象模糊,寡然无味;意境浅显,毫无格调;主题陈旧,没有新意;技法朴拙,呆板生硬。语言口语化,散文化,意境概念化,虚空化,等等。越看越羞愧,这哪是诗?小学生作文也。一切皆因年少轻狂,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井小水浅,严重缺少自我认知能力。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认识,说明这些年我拥有了一些阅历,获得了一点进步,进行了一丝自悟,这样想,多少还是感到少许欣慰的。

但我还是决定将《学步集》付梓出版,除了采纳薛守忠先生的意见,保留自己一段青春记忆外,更主要的告诫年轻一代,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学识、认识、知识都是极其肤浅的,不能太自负,不能太自满,不能太自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千万别拿幼稚的想法当傲慢的资本,别拿个人爱好特长比别人生疏弱项,否则,只会贻笑大方。社会的包容是有限的,个人需尽早自省警策,醒在当下,悟在当下。有鉴于此,我将《学步集》更名为《蹒跚学步》,进一步提高我对自己年轻时代的认识。

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7)

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8)

其实,人的一生都在学步,从学步开始,到学习终止,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学步是一种认识,一种姿态,一种修为,坚持学习才有进步。一息尚存,还要学步。

《蹒跚学步》整理过程中改正了错别字,修正了语法,个别字词作了修改润色,个别语句作了调整,力争文从字顺。其余未动,基本保持原貌,保留了36年前的原汁原味。我不敢称之为诗集,只能称作初学写诗时习作汇集。集之末附录了那沙先生的复函及释文以示怀念和尊重。

以此为序。

作者简介

现代人还需要学写诗么(青年时代的我痴迷于写诗)(9)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三级律师,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等,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史林拾荒》(34万字),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27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历史人物》(50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2本。

作品入选《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滁州文学六十年》、《滁州散文选》等30余种文集,其中散文《寻找芦苇地》入选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明光史话》、《史林拾荒》等书收入百度词条。曾获安徽省社科普及优秀读物奖、安徽省金穗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奖、屈原诗歌奖、《文学界》优秀作品奖等十数种省级以上奖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