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遮丑的歇后语(一腔遮百丑旧时戏班的一些谚语)

旧时戏班的一些谚语(部分)

几十里地跑一趟,要听“黑妮”把戏唱,几十里地跑一崩儿,要听“黑妮”哼一声儿

新乡俗谚。黑妮是40年代张广坤戏班的主要演员之一,原名王素琴,腔口甜美,一唱三叹。

形容遮丑的歇后语(一腔遮百丑旧时戏班的一些谚语)(1)

七紧八松九自在

是对往昔豫剧班社文武场面(乐队)乐手配置情况的经验总结。“七紧”是指:①大弦(即八棱月琴,后改为琵琶,根据情况可兼竹笛、堂鼓或尖子号);②二弦(后改为板胡,兼唢呐、堂鼓);③三弦(木板小三弦,可兼尖子号或“四大扇”);④鞭鼓(有时需兼堂鼓);⑤大锣(“走边”时换小铰子,有时需兼木鱼或碰钟);⑥钹镲(兼小铰子,有时可换“四大扇”);⑦小锣(可兼尖子号、“四大扇”、九音锣);而梆子则由检场人员兼。所以这一安排显然是相当紧凑也相当紧张的。但若加一人,则可把竹笛单列,并分兼堂鼓、唢呐、尖子号等,这样对“三大件”的演奏人员来说,便轻松多了,此即谓之“八松”。“九自在”是另设一笙(兼闷子,并可灵活接替“四大扇”、尖子号、小铰子、碰钟等;即令偶尔有人出现害病等情事,也可作临时性的调整,不致出现停演局面。

人包戏,戏包人

指两类不同性质的剧目。大致说来,缺尖子演员的剧团,要“以群取胜”,并选择故事性强的剧目演出。而“大腕儿”(台柱)过硬的剧团,则可选择以唱功或做功取胜的剧目。前者称“戏包人”,后者谓“人包戏”。前者如《群英会》、《阎家滩》,后者如《三上轿》、《陈三两爬堂》等。

形容遮丑的歇后语(一腔遮百丑旧时戏班的一些谚语)(2)

人有人情,戏有戏理

以“兴”的手法,重点放在下句。舞台上也和生活中一样,想实现“高台教化”的目的,就必须以理服人,而不能搞胡编滥造,此谚和“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的含义是相近的。

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古谓“知耻近乎勇”。凡沾沾自喜于自己水平的人,必难继续提高;只有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方能有羞耻、惭愧之心,并成为前进的动力。

形容遮丑的歇后语(一腔遮百丑旧时戏班的一些谚语)(3)

十戏九不同

衡量一位演员的水平高下,主要应看其在不同剧目中扮演的角色是否一副面孔。比如樊梨花与穆桂英,潘安与张珙,秦雪梅与黄桂英,唐太宗与唐代宗等,对这类人物是否能演出他们之间的差别。

十年培养个状元,十年培养不出个好戏子

据豫剧名师解释,此谚的真正含义是:“状元”只需通过主考大人,再被皇上选中,即可御笔亲点,头名高中。但是一名好演员却要经受千万观众的长期检评,方能脱颖而出,为世所公认。

一腔遮百丑

传统豫剧中有一板戏往往长达数十句或上百句者,还有一唱到底的,如《小二姐做梦》等。因此豫剧艺人认为只要有一副好嗓子,即令“做戏”方面差点也无关大碍。这一认识充分反映了河南戏重唱的特点。

形容遮丑的歇后语(一腔遮百丑旧时戏班的一些谚语)(4)

一曲百唱,一戏百演

有两种解释:①曲,每唱一遍,有一遍的体会;戏,每演一场,有一场的理解。②同一支曲,每一人唱有每一人的特点;同一出戏,每一人演有每一人的风格。即所谓“百口百味,百人百形”。

一套程式 万千性格

豫剧名家认为“程式”的可塑性很大,它表面上是死的,实际应用则是活的,切忌僵化,“不变中寓万变”,一套程式并不单是服务于一种人物,一种性格,一种生活模式,一种环境气氛,而可以通过对程式的肢解、调整或表演方式上的改变,使其服务于完全不同的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