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式拖拉机副变速箱图解(轮式拖拉机变速换挡操作关键技术)

轮式拖拉机变速换挡操作关键技术

彭 飞

轮式拖拉机大都用于田间的运输作业,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及交通情况的不断变化,需要变换不同的行驶速度去适应。因此,拖拉机在行驶中,换挡变速是相当频繁的。能否及时、准确、迅速地换挡,对提高拖拉机的平均速度,保证平顺地行驶,节约燃料消耗以及延长拖拉机寿命等均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换挡操作技术意义重大,每个驾驶员都必须熟练地掌握。[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1 挡位的作用与使用

(1)挡位的作用。拖拉机在行驶中,由于承载量和道路阻力的变化,就需要拖拉机输出不同的牵引力,以适应前进的需要,而变速箱的挡位正是为此设置的。换挡的实质是改变拖拉机传动系统的转速比,挡位愈低,速比愈大,而拖拉机驱动轮的转速也愈低,但获得的转矩和牵引力则愈大;反之,挡位愈高,而获得的转矩则愈小。

(2)挡位的使用。拖拉机在运行中,当行驶阻力增大需要牵引力加大时,如起步、上坡或通过困难的道路等情况,应选用低速挡行驶。高速挡行驶速度快,但转矩和牵引力较小,此时发动机的转速比较低,燃料消耗较省,零部件磨损也小,使用高速挡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只要路况许可就应当使用高速挡。

(3)换挡时机。变换挡位时,要掌握好换挡时机。当踏下加速踏板,发现发动机动力过大,感到原来的挡位已不适应时,应及时挂入高一级挡位,而且在换挡后拖拉机不会出现动力不足和传动系统发抖的现象;当车速下降、发动机动力不足,感到原来挡位已不适应时,应及时挂入低一级挡位,而且在换挡后拖拉机行驶正常,便说明换挡时机是适宜的。挂入高挡过早或挂入低挡过晚,都会由于动力不足,造成传动系统抖动而加速机件损坏。适时换挡,既可以防止发动机过载运转,又可以避免发动机动力的浪费,但要掌握好这一时机,需要通过反复实践,细心体会,才能达到。要实现无撞击的啮合,驾驶员必须对所驾驶的拖拉机的构造和原理有足够的了解,通过认真细心地实践体会,取得经验,方能运用得当,避免变速箱齿轮因碰撞冲击而缩短寿命。

(4)“两脚离合器”换挡原理。拖拉机换挡时,如果变速箱内部即将啮合的一对齿轮线速度相差很大,换挡时很容易发生撞击、打齿现象;如果即将啮合的一对齿轮线速度非常接近,换挡时则可做到同步接触、平顺啮合。“两脚离合器”换挡操作程序:低挡换高挡,低挡—加油—分离—怠速—空挡—接合—分离—高挡—接合;高挡换低挡,高挡—怠速—分 离—空 挡—接 合—加 油—分 离—低 挡—接合。

2 换挡的方法

拖拉机的换挡应遵循“两脚离合器”换挡原理,换挡的方法应符合“两脚离合器”换挡操作程序。

(1)低速挡换高速挡。如由 I 挡换入Ⅱ挡,须继续踏下加速踏板提高车速,当车速适合换入Ⅱ挡时,立即抬起加速踏板,同时踏下离合踏板,将变速手柄移入空挡。此时,即将啮合的Ⅱ挡齿轮的线速度低于变挡齿轮的线速度。要想使齿轮的线速度接近相等,应使Ⅱ挡齿轮转动快一点,或变挡齿轮转动慢一点。由于换挡时已松开加速踏板,发动机的转速随之慢下来成为怠速运转,而此时变挡齿轮由于惯性作用,线速度一时慢不下来,所以须放松离合踏板,让花键轴和发动机连接,则变挡齿轮的线速度受发动机怠速的阻滞作用,很快迫降下来,在这一稍加停顿的瞬间,两个将要啮合的齿轮的圆周切线速度达到基本相等,再次踏下离合踏板,就可顺利地换入Ⅱ挡。然后,在缓抬离合踏板的同时,逐渐踏下加速踏板,待加速至适合换入Ⅲ挡时,再依上述操作方法换入Ⅲ挡。

(2)高速挡换低速挡。高速挡换低速挡的操作,减小油门,分离离合器,将变速杆置于空挡位置;接合离合器,加空油;迅速踏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换入低一级挡位,接合离合器,加油。此过程的关键是掌握好加空油的大小程度,这要根据车速来定,换同一挡位,车速快时,空油要多加,反之则少加。车速很慢时,也可不加空油。

3 换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换挡操纵手柄时不得强拉硬推,使变速齿轮发生撞击。换挡时一手握稳转向盘,另一手轻握变速手柄,两眼注视前方,不得左顾右盼或低头看变速杆,以免分散注意力。操纵手柄时不得强拉硬推,使变速齿轮发生撞击。

(2)变速一般应逐级进行,不应越级换挡。但在车速已大大降低,或下坡将要终了时,在不影响机件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允许越级换挡。变换前进或后退的行驶方向时,必须在车停止后方可换挡,以免损坏变速机件。

(3)由低挡换高挡时,当变速杆移入空挡,利用发动机怠速慢转以阻滞花键轴转动的时间,即稍停顿的时间应根据换挡前拖拉机的加速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换挡前的加速行程短,则在空挡停顿的时间就该短一些;反之,则应长一些,以适应齿轮平顺啮合的要求。

(4)由高挡换低挡时,当变速手柄移入空挡时空油加的多少,是随着车速、挡位、拖拉机的速度大小以及驾驶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在车速高、挡位低和速度小时,加空油要多。

手扶式拖拉机副变速箱图解(轮式拖拉机变速换挡操作关键技术)(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