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藏虎古代典故(王文祥汉水悠悠)

卧龙藏虎古代典故(王文祥汉水悠悠)(1)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唯一原生宗教,可谓源远流长。秦汉时期,由于秦始皇、汉武帝对道教倍加推崇,上行下效,一时间民间衷仙崇道风气甚行,与之并随的神话传说也就广为传播。其后历史传承中,依托此类传说,一些长生不老、升天成仙的典故、成语、谚语相继产生。诸如:“白日飞升”、“羽化登仙”、“霞举飞升”、“拔宅飞升”、“举家升天”、“一人得道,九祖(族)升天”(佛教故事)、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一人得道,仙及鸡犬”......不胜枚举。这些成语故事均以事托仙,情节大同小异,但其中明确出现“鸡犬升天”字眼的仅有“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为数不多的几个典故,影响深远的亦属“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溯源深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说源头究竟宗自哪里?就此,本人发表点滴拙见,谨与大家探讨。

“公房鸡犬”版本“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碑刻神仙故事以东汉《仙人唐公房碑》最早。《仙人唐公房碑》记载:西汉居摄二年(王莽新朝,公元7年),城固邑人唐公房,当时为汉中郡吏,学道得仙(点化),通晓鸟兽语言,幻影移形,为上司所知,胁迫度之。公房无奈,求助于师,得服真人李八百赐予的灵丹仙药,“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与之俱去”。当公房升天时,女婿出外未归,及婿归,犹闻鸡鸣天上,狗吠云中。此传说后来成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来源。

“公房鸡犬”存世实体理据

“公房鸡犬”故事以碑刻形式存见于城固《仙人唐公房碑》。相传东汉初叶,汉中太守南阳人郭芝根据唐公房“升仙”传说,在城固县北许家庙乡(今桔园镇)观坝村南修建一所仙人“唐仙公房祠”,又名“唐仙观”,以表彰唐公房“灵誉”。东汉末,后人在祠中立碑,即《仙人唐公房碑》。唐公房祠故址即今唐观(唐广)学校所在地。观内原有一碑,是一通历史悠久、盛名卓著的汉碑,圭形、圆额,长方座,高190厘米,宽66厘米,厚17厘米。碑额偏右双行直书篆字:“仙人唐君之碑”,碑文隶书17行,每行31字,正面计500余字。碑额下有一圆孔,名曰“穿”,直径11厘米,为挂祭祀品用。“穿”上有三道弧形漕沟,为碑晕;“穿”下两个石窝,是后人凿坏的。此碑因石含硫磺,砸则嗅臭,当地人称“臭龙碑”。

唐公房碑阴还有文字,隶书15行,每行9到12字不等;题名15人,成固(城固)2人,南郑13人;有职务者称某职某某,无职务者称“处士”某某。

唐公房碑没有写明刊立年月。据考证,此碑立于东汉灵帝(流宏)建宁、熹平、光和之间(公元168—184年)。

唐公房碑保存汉碑早期形制特点,为汉时碑碣隶书,书法“秀雅峻正,隶法成熟”,令人叹为观止,是我国书法史上由篆向隶转折过程的标志物证,实属罕见的汉碑传世珍品(汉碑遗世留今者甚少),故为当今书法界推崇,堪当汉中隶书代表;《仙人唐公房碑》也是汉中道教的重要历史文献。因为发现太迟,又乏名家鼓呼,身价大打折扣,致使未及早发行临摹字帖。人讲天命,物亦如此!

历史变迁中,《仙人唐公房碑》几经徙移。1716年王穆(清代西乡知县)主编《城固县志》寻碑升仙里,遂得复归唐仙观;1970年陕西省博物馆征调,自此流离城固,现陈列西安碑林第三室。

城固与“公房鸡犬”传说相关的实体物证还有:庆山摩崖石刻--“望仙崖”,“小碑林”五门堰数块古碑涉及“公房鸡犬”的铭记(盖碑陋尘蒙,少有关注),以及江西省华林山李八百试度兴元府(汉中郡)唐公房摩崖石刻。

城固与“公房鸡犬”相关的地名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城固县志》载:“唐仙观西北二十五里。汉居摄二年名曰灵寿宫,因唐公房升仙改今名”。

公房成仙后,佑婿乡“春夏毋蚊蚋,秋冬鲜繁霜,疠蛊不遐,去其螟蟘,百谷收入”,故地方被冠名“昇仙台”、“昇仙村”、“昇仙里”,以彰显神仙渊源及宣示历史久远。

《仙人唐公房碑》提及的“婿谷口山”、“婿乡”后来演化为升仙口(今升仙台所在地--口山)、许家庙;唐观(唐仙观)讹传为唐广;升仙大道、唐公湃(五门堰前身)、望仙桥等城固诸多名胜古迹得名都和“公房鸡犬”相关。

有史可考,城固明确以“升仙”命名地名为:明清时期乡里制、乡坝制之升仙里、升仙口村,升仙坝(注:城固县县级以下区划沿革明代以前无史料供查);1950年5月曾建制升仙乡。几经浮沉,城固“升仙”命名最终降格为村--城固县桔园镇升仙村,至今沿用。

“公房鸡犬”古典文献记载及附属传说故事

《水经注》载:(婿水)北发听山,山下有穴水,穴水东南流,历平川中,谓之婿乡,水曰婿水。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城固人也,学道得仙,入云台山,合丹服之,白日升天......公房升仙之日,婿行未还,未获同偕云路,约以此川为居,言无繁霜、蛟、虎之患,其俗以为信然,故号为“婿乡”,故水亦即名焉。百姓为之立庙于其处,刊石立碑表述灵异。

湑水河是汉江城固段最大支流,古称左谷水,智水,清“会典图”之湑水或胥水。民间传说:唐公房举家拔宅升天,婿独留人间,终日泪落如雨,日久竟汇流成河,悠悠南下注入汉江,即湑水河。

“公房鸡犬”在城固影响广泛,衍生许多附属故事。传说:老鼠噬坏汉中郡府车乘,唐公房“画地为牢,招鼠诛之”,剖鼠尚见车乘被具残片。西晋张华《博物志》附会说:“鼠有罪,不得一同升天。鼠愧悔,每月把肠子吐出,唤作拖肠鼠、唐鼠”。刘宋刘敬叔《异苑》说:昔仙人唐公房拔宅升天,鸡犬皆去,惟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城固川中有之。唐鼠腹有余物如肠,时污落,亦名易肠鼠。

另外:斗山人服食成精茯苓飞举、放牛娃喝灵药残汤半仙坠地、望仙桥头望飞仙、婿谷子午神风等故事在城固家户熟知,世代传讲,其实均是“公房鸡犬”衍生而出的。

“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对比分析

有一个有趣现象--葛洪《神仙传》对“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均作形廓粗略记载。“公房鸡犬”:入云台山中炼丹,丹成便登仙去。“淮南鸡犬”:刘安合家三百余口,同日升天。鸡犬啄舔剩药,亦得飞升。

民间风物传说跨越时空交集,故事基调雷同不足为奇。“公房鸡犬”和“淮南鸡犬”如出一辙,但追根溯源,“公房鸡犬”应是同类神话传说的创作蓝本。

逻辑分析:仙人唐公房发祥地城固素有神奇桔乡之称,城固县升仙村依山傍水,远离喧嚣,为天然净土,自然多生神仙故事;而汉王朝诸侯国淮南王府处红尘闹市,乃人间名利场所,与超凡脱俗仙人格格不入,神仙传说只能是赝品。

“拔宅升天”之宅应该是平民住所--民宅;鸡犬也是和寻常百姓密切联系一起的家常之物--“公房鸡犬”充满老百姓生活气息,更贴近人间烟火;至于唐公房以香甜之瓜博得李八百传道,其妻升天仍留恋家禽、家畜、宅舍而一并带走,都更吻合小民百姓心理。反则,淮南国诸侯王刘安富贵荣华,为尊一方,和家禽家畜俗物联结则未免牵强。

(图片6)

“公房鸡犬”发源于相对封闭的秦巴腹地,在讯息传播困难的古代,能够载入诸多历史文献,在同类故事中绝无仅有,也旁征其影响广泛,曾具强大群众基础,被“淮南鸡犬”借化就不难理解。

无独有偶,万里之遥的江西省奉新县八百洞天神话中也有仙人李八百试度兴元府(汉中郡)唐公房故事,此传说当地华林山一处石洞留存摩崖石刻。

甚而,后来佛教传入中土也借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传经禅神,宣导佛法无边。如“一人得道,九祖(族)升天”。

与“公房鸡犬”主人公比较,皇族刘安尊贵为王,名高一时,且编纂《淮南子》“立言”不朽,流誉天下,故“淮南鸡犬”更利于传播;而刘安热衷炼丹,是当时道家领袖级人物,他谋反被诛,招养的文士宾客移花接木将“公房鸡犬”成仙升天故事附会于其身,寄托纪念自然不过。古时往往把哀悼的亲人虚幻为羽化登仙--仙逝、仙游,永志追思!

诚然,“公房鸡犬”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弥漫浓浓农家乡土气息,然地处深僻一隅,缺少和名流联系的人文轶事供予研讨,故影响大受制约,知名度难以持续拔高,慢慢此消彼长,被后来者盖了风头;而“淮南鸡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公房鸡犬”而代之,为世所广知。

……

综合研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历史典故发源地为汉中市城固县升仙村!

“公房鸡犬”初始不过表达人们向往长生不老、超然物外美好祈愿,流传中逐渐引申出嘲贬“举用唯亲”社会歪弊的寓意。一定意义上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今犹不失警示之积极效用!

虚妄之事从来都是由远喻近、借古说今、以无托有。“公房鸡犬”传说地--升仙村鲜有唐姓,既是整个城固也无唐姓望族,唐公房其人其事经不起查证。

当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源出哪里无谓紧要,其留予的政治讽谏倒是值得后世为政审慎思量。这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千古流传的教化价值所在!

卧龙藏虎古代典故(王文祥汉水悠悠)(2)

作者简介:梦生老人,本名王文祥,男,橘乡城固人。陕西省汉中市作协会员,赤土岭文协会员,凯风网撰稿人。现供职于财政部门,业余笔耕不辍,率性达观,尚属敬业勤勉。有散文、诗、诗歌、小说发表于《中国财政》、《中华诗词》、《中国财经报》、《中国会计报》、《西部财会》及财政部网站、凯风网站……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赤土岭文协微信公众号(CCEA2016)

传播汉文化精髓 弘扬三线文化精神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投稿邮箱276384844@qq.com

【期刊 570】

本期责编:田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