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也是从蝙蝠身上开始的(蝙蝠是满载病毒的)

编审专家:

陈美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蝙蝠,俗称“福鼠”。“蝠”与“福”同音,在中华历史文化中,蝙蝠其实一直是幸福的象征,如颐和园中蝙蝠图形就被作为吉祥的语言符号频繁出现,然而西方文化的传播逐渐将蝙蝠潜移默化成为不祥之物。而自2002年的“SARS”疫情开始,时至今日,蝙蝠已经成为令人谈之色变的物种。

一、蝙蝠携带什么病毒

蝙蝠是除啮齿动物外的第二大类哺乳动物,也是唯一的一种能飞行的哺乳动物,目前分在翼手目,下有两大亚目,体形及翼展较大的食果蝠亚目和体形及翼展较小的食虫蝠亚目,在全球范围内发现有18科1100多种蝙蝠。在我国,已发现7科33属135种,其中25种为我国特有;据称,蝙蝠可携带200多种RNA病毒,与啮齿动物横向比较表明,蝙蝠可携带更多的病原体。蝙蝠偶尔叮咬、吸食可造成人类的直接感染发生,也可通过污染物抓伤感染中间宿主继而向人群扩散;此外,还可通过摄入受污染的蝙蝠肉获得感染。

病毒也是从蝙蝠身上开始的(蝙蝠是满载病毒的)(1)

(一)狂犬病毒

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和弹状病毒科,是单链子弹状RNA病毒。按照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审定,狂犬病毒属包括14种原型狂犬病毒和其他较少见的狂犬病相关病毒。20世纪初就有人报告了狂犬病毒可经蝙蝠传播给人类,如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毒、欧洲蝙蝠狂犬病毒1型、欧洲蝙蝠狂犬病毒2型、拉各斯蝙蝠病毒、西高加索蝙蝠病毒、希莫尼蝙蝠病毒、波克罗蝙蝠病毒、莱里达蝙蝠病毒。目前,多数报告认为蝙蝠可以传播狂犬病,但由蝙蝠传播的狂犬病只占不到疫情的1%。

(二)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广泛存在于家禽、野生哺乳动物和鸟类中,这些动物是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冠状病毒又可分为ɑ、β、γ和δ四个属。β冠状病毒可进一步分为A、B、C、D四个系。此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属于B系,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属于C系。目前已知蝙蝠具有SARS-CoV与MERS-CoV的共同的起源,多种冠状病毒在不同国家的食虫性和食果性蝙蝠中被发现。而且现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也普遍认为起源于蝙蝠。

(三)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烈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迄今尚未确定,研究表明蝙蝠可能是其潜在自然宿主之一。

除以上类别外,基萨那森林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汉坦病毒等多种病毒也有证实或间接证明可经由蝙蝠传播。许多烈性传染病世界性或地区性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开关系。但令人不解的是,蝙蝠集这些传染病于一身,但其本身却似乎并不受到影响。

二、蝙蝠是如何避免自身患病

蝙蝠携带如此多的病毒,却能与其共存,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深度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推测。

1. 飞行:蝙蝠飞行时耗费能量较多,蝙蝠的飞行能力是其有别于其他哺乳动物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伴随着运动方式的剧烈变化,能量的高效供应在蝙蝠飞行能力适应性进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飞行时体内温度升高(可达41℃),使携带多病原体的蝙蝠不易复制病原体发病,但有实验证明丝状病毒不受影响,故此并非主要因素。

2. 免疫:翼手目的免疫应答机制可能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而且基因复制在翼手目的免疫防御适应性进化中是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哺乳动物感染病毒首先引起的应答是炎症反应,其应答的免疫活性物质应是Ⅰ型干扰素,因此推测蝙蝠是否存在干扰素产生系统;其次蝙蝠的干扰素系统是否与其他人或动物一样,对入侵的病原体起杀灭、抑制作用。以往对哺乳动物的研究中证实与炎症反应和微生物抗原识别相关的干扰素诱导蛋白基因家族在蝙蝠物种中缺失,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缺失该基因家族的哺乳动物类群。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针对以上两点,有学者做过相关试验,但均无法直接证明与蝙蝠的抗病毒能力存在必然联系。蝙蝠的秘密还有待科学界进一步研究探讨,深入挖掘。但关于此项的深入研究在未来有可能为人类所用,帮助人类抵御病毒,防控传染病。

参考文献

1.严延生.蝙蝠作为我国人兽共患 病病原储存宿主的意义[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35(8):677-682.DOI:10.3969/j.issn.1002-2694.2019.00.126

2.王辉,马筱玲,钱渊,等.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1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7

3.王宇明,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