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

任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瑞士联盟银行(UBS)上海代表处副代表、授权官员,霸菱亚洲投资公司执行董事,今日资本集团合伙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交易部总经理、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董事、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证券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研究所所长……还是京东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第一个为阿里巴巴估价。对于这些头衔和传奇经历,崇明人俞忠华风轻云淡地说: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书呆子。

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1)

阴差阳错转读经济学

俞忠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崇明人,1983年,14岁的他考入复旦附中文科班。在那个年代,一个乡下孩子进城读书,说没有隔膜那是假的。俞忠华一口崇明话,同学和老师都听不懂,他也同样听不懂别人讲的上海话。于是,本就喜欢看书的俞忠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一个人静静地读书。正当他似懂非懂地研读清人刘熙载的《艺概》时,恰巧被班主任看到。班主任大为吃惊:这个乡下来的小子居然会读这么深奥的书。随着俞忠华学业成绩越来越出色,班主任更是对他青睐有加。

此后,俞忠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转入理科班,1985年,复旦大学办少年班,俞忠华也有幸提前成为一名大学生,就读原子核物理专业。而他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竟是因为这个专业学生少,他可以安静地读书。多年以后,有朋友和他开玩笑说:“忠华啊,你这读书都读上瘾了。”

原本俞忠华的人生轨迹应该和同班的多数少年天才一样,出国留学,然后成为大学教授或者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

在即将出国留学前夕,俞忠华踢足球时,眼睛被踢伤,不得不住院做手术。大半年后他出院时,留学生项目已经结束了,原子核物理的专业知识他也忘得差不多了。俞忠华不得不听从老师的建议从物理学转读经济。复旦本科毕业后,他又转到华东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在华师大,俞忠华就读于国际经济计量分析专业,当时研究生毕业需要修满32个学分,但他一口气却修了69个学分,被冠以“学霸”称号。

与互联网巨头的交集

1993年,俞忠华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此后先后担任过瑞士联合银行授权官员、美国保德信证券副总裁兼上海首席代表,也做过霸菱亚洲投资公司的执行董事、今日资本集团创始合伙人、光大证券销售交易部总经理、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研究所所长等职。

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2)

每一次新的角色他都挥洒自如,如鱼得水。俞忠华说:“如果一个人有九分的本事,做八分的工作,生活成本是七分,那就是天堂。幸运的是,我一直感觉自己生活在天堂里。”

如今的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和俞忠华有着极深的渊源。在今日资本时,俞忠华想投资一个卖电子产品的网络公司,创立没多久的京东在候选名单之列。俞忠华问刘强东:“小刘,你给我讲一下,电子产品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你的优势在哪里?”刘强东想了想,举了一个他当年在北京中关村卖投影仪的例子。刘强东隔壁也是一家卖投影仪的香港公司,为了击溃竞争对手,两家都用很低的价格向市场推销,香港公司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而刘强东则让他的同学、亲戚、朋友冒充顾客来买,买了后他们又把货品送回刘强东的仓库。最后,刘强东在这场价格战中胜出。

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3)

俞忠华听完这个故事,当即决定就投京东了。“用现在的眼光看,这属于恶性竞争,但刘强东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确有他的过人之处。商场如战场,如果我们投了别家公司,那竞争对手里就会有京东。”俞忠华说。于是,今日资本成了京东商城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

俞忠华与马云也是多年的好友。在美国保德信证券工作时,有朋友向俞忠华提起,杭州有个叫阿里巴巴的网站做得不错,他自己上网一查,确实令他耳目一新。不久之后机缘巧合,俞忠华在杭州第一次见到了马云。两人一见如故,聊了许久。俞忠华在投资界颇有盛名,马云就问他:阿里巴巴这个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他用50万元创业,但不知道此时的公司值多少钱,问了几个“风投”,人家也都含糊其辞。俞忠华思考片刻,断然说:“要我看,值1500万美金。”

此后马云以差不多的价格和第一轮风险投资者谈成了投资协议。俞忠华坦言,说1500万,就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当然,这个拍脑袋是在自己领域里做到足够优秀,建立在对自己有充分信心基础上的。后来几年,马云每次来上海,经常会找俞忠华闲聊,他还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说,俞忠华是第一个告诉他阿里巴巴值多少钱的人。

经济悬赏引发争议

工作之外,俞忠华的学术成果同样丰富,也引起过不小的争议。2003年1月20日,俞忠华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的深入讨论区发了一个名为《向所有主张中国经济应作全面市场化改革的朋友挑战》的帖子。现代经济学认为充分竞争的市场体制可以为社会资源充分定价、最优化资源的配置、最大化社会的产出(即所谓的一般均衡理论),这一理论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而俞忠华则以一组简单的方程式证明了“即使市场无缺陷,也不能最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俞忠华悬赏一万人民币,请人对他的观点进行批评指正,随后奖金又一路提高到三万元、五万元甚至一万元美金,可惜没人领走奖金。

2005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俞忠华编著的《经济学的挑战》;2008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经济学的悬赏》。俞忠华在《经济学的悬赏》写道:“这不是一部著作,而是一份邀请书。鉴于这个问题不仅仅关乎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结论,而且也关乎国家的基本经济发展战略”,“如果您能证明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错误的,并且能够第一个将有效的证明以跟帖的形式发布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动态栏目我的主帖下面,我将向您支付100万元人民币的酬金。”

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4)

俞忠华的表态再次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质疑他说:“小俞,学术争论怎么可以这样搞?”而俞忠华回答说:“如果我只是在杂志上发一篇学术论文,大家看了后不久就忘记了。但是,我放100万元在这里,只要这个奖金还没有发出去,就有可能吸引到大家持续的关注。重要的不是钱本身,而是让大家继续探讨下去,直到得到最优的答案。”

始终受着家乡和父亲影响

尽管早已步入成功人士的行列,还是很多金融从业者膜拜的“大神”,但俞忠华却风轻云淡地说:“我只不过是一个想为国家做点小事,知足常乐的书呆子。”时至今日,他依然保持了朴素的生活作风,对各种名牌和奢侈品并不感冒。每年添置一套新西装足矣,每月2000生活费够用。离开家乡多年,但俞忠华身上依旧有着许多崇明人共有的特质,朴素、低调、内敛,不会说豪言壮语,只会在真正有了成绩之后才发声。

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这个崇明人和马云是好友)(5)

俞忠华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在崇明当乡村教师的父亲。父亲正直善良、品格高尚,从小就对俞忠华严格要求。小时候父亲教育他,今日事,今日毕,这养成了俞忠华良好的工作态度。等俞忠华工作之后,父亲却又说,没有一件事是不可以放到明天的。这就是父亲超然处世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俞忠华的人生取向。2014年,在父亲的追悼会上,俞忠华在致谢词中写道:回首世事,父亲给我留下重要的遗产是他高尚的个人品格。传承财产不如传承本领,传承本领不如传承品格。感谢苍天,给了我这样一位聪明而高尚的父亲。如今,俞忠华无论多忙,还会经常回崇明看望家中的老母亲。

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家乡发展的一举一动。也许他下一个最终成功的投资,就和如火如荼的生态岛建设有关。

记者:丁沈凯

实习编辑:俞梓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