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

阅读提示:本文几乎没有剧透,可放心阅读

看完《外太空的莫扎特》内心非常激动,这种激动更多来源于这部电影的类型填补了国产片的一项空白。

国产电影终于有人真正关注“青少年”这个群体,终于有一位导演专门为青少年精心打造了一部好电影。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1)

你可能会问:难道我们没有适合青少年看的电影?

我们的确有青少年能看的电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极少见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故事,更没有专门为他们设计的电影。

而《外太空的莫扎特》和可能即将准备的下一部就做了这样一件事。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2)

电影院上映的影片要么是覆盖成年人的主流商业片,要么是覆盖儿童的低幼卡通片,还有一类滥俗的青春爱情片。

小学高年级以上到大学以下这个年龄段很尴尬,这群“大孩子”无论是自己还是跟父母一起去看电影,总有很高的选择成本。

给成年人看的商业片,没看之前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不适合的镜头、台词或场景,容易踩雷;儿童片对他们来说又很幼稚,不值得看;而国产青春片又高度同质化,永远只有爱情、错过和回忆这三招。

作为一个电影博主,也经常会收到一些陌生私信询问“XX电影有没有血腥镜头?”“XX电影能不能带孩子看啊?”这些问题。

所以《外太空的莫扎特》切入“适合青少年看的电影”这个细分市场,并且在内容和主题上开辟了一个新领域,非常难得。

实际上,专门为青少年这个细分市场写故事在外国有一个专业名称,早已发展得非常成熟,文学领域叫YA Fiction,延伸到电影领域就是YA Film,“YA”即Young Adult(青少年)的缩写。

YA Fiction指得是“青少年小说”,YA Film是“青少年电影”。

这个类型中知名的例子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哈利·波特”、“暮光之城”和“饥饿游戏”等系列。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3)

三部典型的YA电影系列

YA故事的固定受众年龄段是12-18岁,其中的主角也差不多是这个年龄,故事一般都会探讨友情人际、情窦初开、身份认同、自我认识、家庭教育、麻烦冒险等等这些主题,其最核心的议题是“成长”。

YA故事的表现类型也丰富多彩,比如“哈利·波特”是奇幻魔法类,“暮光之城”是偶像 吸血鬼类,“饥饿游戏”是反乌托邦类,还有2020年网络引进的《福尔摩斯小姐:失踪的侯爵》是悬疑推理类……

而《外太空的莫扎特》融合了家庭、奇幻和喜剧三个方向,剧情脑洞大开,而且是原创故事,给这一类型又增添了新元素。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4)

12-18岁这个年龄段在中国语境下的常用词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与叛逆、迷茫等标签联系在一起。

有心理学家解释过,孩子在“青春期”叛逆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发现自己的力量和世界其他的力量来源,不像小时候那样完全依赖父母的力量。

他们发现除了父母营造的世界,自己、同龄人和其他长辈都有各自不同的世界。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力量觉醒,体内莫名产生了一股洪荒之力,但又无法解释这股力量的来源或者无处释放。

所以很多给这个年龄段孩子看的小说、漫画等都会设计出一些超能力,这些“超能力”其实就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觉醒的投射。

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大,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时,如果发现父母还像小时候那样对待自己,就会本能地排斥,就造成了叛逆。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5)

当然,青少年的力量相对成年人的世界还是弱小和经验不足的,所以一旦他们在使用自己力量时碰了壁,或者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就会陷入迷茫,对应到小说电影的情节,就是主角在历险中遇到困难。

具体到本片,针对这些心理层面的驱动在故事中的投射,主创们选择了一个核心矛盾,就是孩子和父母对天赋与兴趣的讨论,以及对“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产生不同观点。

全片的主题就是电影开始没多久贾冰饰演的语文老师朗读的那篇课文,人活着到底意义是什么呢?

任小天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在天文学领域,他觉得自己的使命是“寻找外星人”。

但父亲任大望逼着任小天练钢琴,希望他成为郎朗那样的音乐家,长大有个一技之长。

电影选择的这个核心矛盾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它几乎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矛盾。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6)

电影中探讨的矛盾有一大一小两个层面:

大的层面是孩子自己对“天赋的发现”与“过来人经验”之争。

上文提到,12-18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自己的天赋、兴趣和使命感的发现。

当然这种发现还是懵懂的,可能在父母眼中特别不切实际。

比如《外太空的莫扎特》中任小天自己的兴趣是天文学,但这个方向在父亲眼里简直就像天方夜谭,无处落地。

所以父亲一开始坚决反对儿子学习天文,而是逼着他学音乐,甚至哄骗他练琴。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7)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出发点基于自己作为过来人的经验。父母已经经历过社会沉浮,有成功也有失败,他们比孩子更懂得社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或者哪个方向更稳妥、更值得。

但父母与孩子争论未来方向时,父母一般都会认为孩子的想法很幼稚,自己的想法很实际,而且自己给孩子选的方向很有可能是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

就像片中的父亲任大望,年轻时热爱音乐,但因为有了孩子无法继续自己的音乐梦想。

他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让儿子替自己完成当年的梦想,反而忽视儿子自己的兴趣。

包括电影中任小天的好兄弟薛喜昊,这个名字也谐音“学习好”,也是薛喜昊父母对他的一种期望。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8)

父母与孩子争论未来方向时的第二个误区,就是觉得孩子想做的事是空中楼阁,不是一份长久实际的职业,甚至不会去了解这个领域就直接否定。

电影也很真实地把这两种情况展现出来,客观地摆在观众面前,引发双向思考。

孩子和父母的初衷都没有谁对谁错,出发点不同,关键是二者能不能经过深度沟通找到一个融合点。

比如孩子的兴趣是某个父母认为不切实际或不好的领域,那是因为孩子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比较懵懂。

这时父母能不能先不要着急否定,而是带着孩子去了解这个领域真正的利弊,也许孩子只看到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坏的一面。

再比如孩子希望发展的领域和父母希望发展的领域完全背道而驰,但这往往只是表面上的相悖,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继续深入沟通,看看两个方向有没有交集。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件事,肯定能找到一个既满足孩子兴趣又符合父母希望的结合点。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9)

这些都是看完《外太空的莫扎特》引发的思考,尤其在当下“双减”、“鸡娃”等教育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

所以,《外太空的莫扎特》既是一部勇于尝试中国电影新细分市场的优质“YA电影”,也是一部可能改变某些家庭教育观念和孩子命运的电影。

推荐每位家长都带孩子去看看,自己也可以从中细品一下到底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选择。

小的层面是文科艺术与理工技术之争,这也是《外太空的莫扎特》剧本设计很有巧思的一点。

影片中任大望、任小天父子争论的方向,一个是代表文科艺术类的音乐,一个是代表理工技术类的天文。

这也好像是青少年和父母在学业方向选择上遇到的最普遍问题:到底是选文科还是选理科?

当然这两个方向更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既需要理工科学的探索,也需要文化艺术的滋养,就像莫扎特所在的星球能量来源于艺术。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和使命,关键在于父母能不能帮孩子发现和良好引导,而不是盲目鸡娃。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10)

除了这些道理,《外太空的莫扎特》中还埋藏了很多彩蛋和致敬,凭印象罗列一下:

1. 旅行者1号和2号上的金唱片

电影中任小天喜欢天文,又被爸爸逼着学音乐,所以他提到了一个天文和音乐完美结合的例子——美国在1977年向太空发射的两颗“旅行者号探测器”。

这个宇宙探索计划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各携带了一张“金唱片”(Golden record),上面刻录了人类文明的代表。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11)

旅行者号金唱片

关于金唱片引用百度百科的一段介绍:

除了科学仪器外,旅行者号探测器上还携带了一张镀金铜板声像片【唱片有12英寸厚,镀金表面,内藏留声机针。55种人类语言中包括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语等非常冷僻的语言,以及四种中国的方言(普通话、吴语、闽南语、粤语)】和一枚金刚石唱针,它可以在宇宙中保存10亿年,上面记录了用54种人类语言向外星智慧生物发出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的问候和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问候。还有117种地球上动植物的图形,以及长达90分钟的各国音乐录音,其中包括中国传统古琴名曲《高山流水》、莫扎特的《魔笛》和日本的尺八曲等。这些地球之声将带着人类的期望回荡在宇宙空间。人们希望它在宇宙中漂流的漫长岁月里能遇上地外生命,而这张唱片则传达了来自地球人的信息。

旅行者一号一段发给外星人的电文: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小小星球的礼物,它是我们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的缩影,这个地球之音是为了在这个辽阔而令人敬畏的宇宙中给予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和我们对遥远世界的良好祝愿。

从这个彩蛋也可以看出,谁说天文和音乐就没有结合点呢?这张金唱片就是最好的例子。

2. 《魔笛》

电影的片名叫《外太空的莫扎特》,外星人也被小天起名叫“莫扎特”,还有旅行者号金唱片里刻录的音乐也包含莫扎特的著名歌剧《魔笛》。

所以《魔笛》自然也作为彩蛋出现,影片中小天家电视里就播放了《魔笛》歌剧中最经典的一个唱段——夜后咏叹调《仇恨的火焰》,这个唱段也被公认为音乐史上最牛的咏叹调之一。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12)

夜后咏叹调《仇恨的火焰》

这段动人心魄的唱段作为背景音乐和当时影片剧情搭配得很契合,而且有一种黑色幽默。

借这个彩蛋提一下,作为一部以音乐为核心元素的电影,影片在声音剪辑方面也值得称赞。

3. 《一一》的台词

电影最后任小天说自己“老了”的这句台词,很明显致敬了杨德昌的家庭题材电影《一一》最后的那句话。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13)

当一个小孩说自己“老了”,这大概就是对成长的一种表达。

4. 其他一些小的致敬和彩蛋

除了上述三个比较明显的彩蛋,影片中高耸的烟囱(或是水塔)很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场景。

这个爬满爬山虎的高塔场景很有北京老城区的代入感,带有一种对青春回忆的意思。

电影中发生在这个场景的桥段,也是主人公小天的一个高光时刻,他勇敢地迈开了一步。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14)

还有莫扎特的技能,以及任小天和莫扎特的互动有点像七零后、八零后的童年回忆《霹雳贝贝》。

最后一个彩蛋和《功夫》中“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的场景很像,这种让影迷看到会心一笑的梗,给了反派一种戏谑的嘲弄,并暗示续集的可能性,非常有趣。

目前凭记忆发现这么多,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最后全片有两个感觉比较尴尬的地方,第一就是全新卡通形象“莫扎特”的样子,不知道广泛的观众能不能接受和喜欢。

就个人而言,不想简单用“好看”或“丑”来判定,只不过目前get不到它的可爱之处,不知道小朋友和青少年们怎么看,喜不喜欢。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15)

第二处看起来比较出戏的地方,就是姚晨、许君聪、于洋的那条反派线索,感觉脱离于全片整体的剧情,处于悬浮状态。

但为了制造“反派”,又不得不安排这样一群人。姚晨等人所饰演的角色,像是童话故事里“女巫”和她的跟班。

介绍莫扎特的电影(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能否开辟国产)(16)

不过这些算是整部电影瑕不掩瑜的方面。

总结来说,《外太空的莫扎特》进行了一次类型创新,而且专门为家庭观影和暑期档打造,喜剧和奇幻元素碰撞,还有教育意义,非常值得一看。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