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分类归纳整理 诗词典故常识其二十

诗词典故分类归纳整理 诗词典故常识其二十(1)

谁叫我?

牛是古代人劳动和生活的伙伴。因此,很多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都离不开牛的身影。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和牛相关的典故。

其中和牛角相关的,有两个。

一个是春秋时期的宁戚。据《吕氏春秋》记载,齐桓公出行,路边有个喂牛的人,正敲着牛角放声高歌。齐桓公一听,说:“哎呀!这是个了不得的人啊。”于是请此人坐到后面的车子上一同出行。这人就是宁戚。

宁戚唱的歌见于蔡邕的《琴操》(《艺文类聚》引),全文如下: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裁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冥冥何时旦。

矸是形容石头,《康熙字典》说:“矸,石净貌。《宁戚饭牛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

连环画《东周列国志》里宁戚出场

宁戚本来是一个人才,但却要等到敲牛角而歌,才被齐桓公注意到。因此“扣牛角歌”就可以用来形容人穷困未显,怀才不遇,而忧闷感慨。

如白君举《酬元遗山》:

梦里薰风湛露歌,花开汉苑旧经过。

拾遗老去青春暮,司马归来白发多。

横槊赋诗吾岂敢,短衣扣角夜如何。

相逢未尽相思话,草色连云水碧波。

白君举此人没有什么记载,但他所酬的元遗山,是古代著名诗人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的原作者),那么他也应该是金元时期的人。

再比如江淹的《刘太尉琨伤乱》: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

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

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

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刘太尉琨,就是“闻鸡起舞”的那个刘琨。

也可以从宁戚歌词的内容入手,不提“牛角”,而说“白石”,大家也能知道你用的是这个典故。比如唐朝陆龟蒙的《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

月楼风殿静沉沉,披拂霜华访道林。

鸟在寒枝栖影动,人依古堞坐禅深。

明时尚阻青云步,半夜犹追白石吟。

自是海边鸥伴侣,不劳金偈更降心。

还有,这个典故本来是用来形容不得志,但反过来用,就变成了纵情山水,无意闻达。请看陆游的这首《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牛角除了用来当打击乐器,还可以用来挂东西。

隋末唐初的李密,在没有发迹的时候,出门骑着一头牛,把一本《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有一回他被当时的越国公杨素碰上了,杨素很好奇:“这小子够用功的啊。”于是把他叫过来聊了两句,觉得此人是个人才。

“牛角挂书”是用来形容人勤学的一个典故。

苏辙《张恕寺丞益斋》

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羡君常斋居,散帙满前后。

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従横画图出,次第宫商奏。

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薮。兴亡数千岁,络绎皆在口。

顾念今所知,颇觉前日陋。我家亦多书,早岁尝窃叩。

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经年谢宾客,饥坐失昏画。

堆胸稍蟠屈,落笔逢左右。乐如听钧天,醉剧饮醇酎。

自従厌蓬荜,误逐功名诱。初心一漂荡,旧学皆榛莠。

失足难遽回,抚卷长自诟。封君无事年,谓可终身守。

春耕不厌深,秋获当自受。金玉或为灾,诗书岂相负。

这首诗全篇都在讲“读书”,“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两句,形容的就是刻苦攻读的样子。

当然了,和宁戚的牛角一样,李密的牛角也可以用来形容闲适无忧的田园生活。明末陈子龙《寄上京山郑师》里有两句(全诗太长不引):“但愿时清兵革稀,束书牛角还农圃。”

说的就是希望天下太平,那就可以当一个无忧无虑的书生了。

诗词典故分类归纳整理 诗词典故常识其二十(2)

自由自在多好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