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

本周(5月9日-1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

教育学家洛克说: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

孩子不是实验品,为了陪伴他们更好地成长,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非常重要。

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正确地育儿?

《人民日报》发表了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同时也是我们一直在传递给父母的教育观。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1)

(以下图片均来源于微博@人民日报)

父母们可以对号入座一下,看看在爱孩子上,到了哪个程度?

1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是在教育孩子。

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

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无不深深地影响着孩子。

父母以身作则,犹如深厚的土壤,丰富的养料,充足的阳光,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基石。

好的家庭教养是缓缓的溪流,温润平和地自由流淌,浪迹微微,却始终浑然有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沿着父母的足迹走向远方的。

孩子成长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靠父母的教育的和引导。

比如独立,规则,责任,感恩,自律,坚持等,这些品质都能决定孩子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2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3)

以前很多父母都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而现在父母又有了新型的家庭暴力手段:忽视孩子、冷嘲热讽……

如果说拳头和巴掌,给孩子造成的是严重的身心伤害;那么忽视孩子、言语辱骂等,给孩子带来的则是另外一种更加难以承受的“精神惩罚”。

情感上的暴力没有伤痕、不会流血,但可以直接从精神层面摧毁、伤害孩子的心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有情绪失控、满腔怒火的时候,但要知道发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请记得,父母需要向孩子表达的是“需求”,而不是“愤怒”。

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场“以大欺小”的权威对抗。

好的教育应该和孩子建立起“横向关系”,有沟通、有尊重、有爱。

3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4)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毁掉一个孩子只需7步,其中的最后一步杀手锏就是:当众教育孩子,让TA出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样做会让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并出现自惭形秽的念头。

很多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要面子,当TA觉得很丢脸时,心里所感受到的羞耻感,远比我们想象中大。

孩子都有自尊心,即使两三岁的幼儿,只不过不同年龄孩子的自尊表现形式不一样,家长的言行又起决定性的影响。

希望父母们,能用宽容大度和耐心对待我们的孩子,珍视孩子尊严,多和孩子说几句:

“不要紧”

“我知道你是想……”

“我理解”

“我们一起想办法”。

4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5)

《女心理师》里有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蒋静,但她也是一个被母亲“圈养”了30年的女孩。

她从5岁开始就被妈妈逼着学钢琴,无论寒冬酷暑,不仅如此,妈妈还全方位地控制她: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交什么朋友都要过问。

妈妈强势的爱,逼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写好遗书,砸了妈妈买给她的所有东西,嘶吼道:

“我根本不想拿什么一等奖!我根本不想弹钢琴!我再也不想活成你想让我成为的样子,我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没有选择权利的孩子,永远活不出最真实的自我。

家长要学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孩子能自主选择的事情,比如穿什么衣服、上什么兴趣班、阅读什么课外读物、如何分配休闲时间等等,你给ta选择,就是给ta信任。

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孩子往往对自己的选择更有担当。

5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6)

近些年,我们看到了不少被物质宠坏的小孩,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戾气。

反观那些虽然物质不丰富,但是在有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身上却是满满的幸福感。

对于孩子的成长,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大家可能看过。

查理的父亲是一名牙膏厂工人,收入微薄,全家人挤在狭小逼仄的屋子里,温饱有时都是问题。

查理没有玩具,也没有钱去游乐场玩,但爸爸用从牙膏厂带回废弃物,给他做了一艘炫酷的航模。

查理十分想要巧克力工厂的金奖券(只有5块巧克力的机会),家里所有人都支持他:如果喜欢,就去试试。

倾全家金钱之力,终于在买了第3块巧克力时,查理完成了梦想,全家都为他感到高兴!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7)

有一个人想用500美元来买他的金奖券,大家都拒绝了,他们知道支持孩子、给他内心的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家虽然一无所有(物质),但却应有尽有(情感),在这个内心富足的家庭,查理收获了尊重、爱与自由。

6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8)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指的就是孩子的性格。

性格是在一个孩子慢慢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依赖于每个人的成长轨迹,其中,父母则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纪录片《孪生陌生人》中,一位妈妈生了三胞胎男孩David和Bobby、Eddy,因为无力抚养送入了领养机构,机构做了场实验,把他们送入了富裕、中产、蓝领三个家庭分别领养。

虽然三胞胎在兴趣爱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性格和最后命运却大不相同:

富裕家庭的Bobby,养父母作为医生和律师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们从没有忽视孩子的教育,用正向方式,教育指导孩子成长。Bobby受过良好教育,性格温和、待人和善。

蓝领家庭的David,开杂货铺的养父母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不高,但父母花了花了大量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因此成年后的David依旧积极向上。

中产家庭的Eddy,作为高校教师的养父非常保守,总是制定军事化的规矩。从小到大,Eddy都与他缺少沟通。在如此严苛残酷的家庭教育下,Eddy变成了低自尊的性格,躁郁症让他的人生在中年就戛然而止。

性格决定孩子的未来,而决定孩子最终性格的,一定是来自家庭的熏陶、来自父母的脾气、来自家庭的和谐氛围。

7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9)

《少年说》节目中,一个女孩当众声嘶力竭地哭喊:

“妈妈,你为什么总看不见我的优点?为什么总揪着我的短处不放?难道我真这么差么?”

女孩直击灵魂的三连问,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

教育专家孙云晓教授曾在演讲中指出:

“成功父母和失败父母的区别就是,前者将孩子的优点和对的东西挑出来,而后者是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

《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幕。

妈妈吐槽刘星成绩差,全班42个人,他排35名。可爸爸夏东海却能看到儿子的“优点”:

虽然文科考得不咋地,但数学和物理考得还不错;

虽然平时不让人省心,但同学对刘星的操行评语是“优秀”;

而且比起考试成绩,刘星身上有别的孩子所不具备的沟通能力和变通能力。

因此,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多一份肯定和鼓励,才能帮助孩子找到自信,勇于改变自己成就自己。

8言传又身教 教子亦教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10)

董卿曾说: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给孩子看。毕竟父母的一举一动,全都看在孩子眼里。身教,某种程度上来说,胜过言传。

陕西西安36岁的建筑女工张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忙碌完工地的工作后,总要“逼”自己空出两小时的时间看书。

除了是想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更多是给孩子树立榜样。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11)

所以父母不妨在孩子出问题时,先好好审视自己,是否在和孩子提要求立规矩时,自己却从来做不到。

我们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作画人,示范得越好,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好,更顺利。

育儿是一场修行,修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父母自己。

9不要让孩子替你实现梦想

每个人身上都有家庭教育的感悟(这9个重要的家庭教育观)(12)

很多父母从孩子出生伊始,就给孩子规划好了人生,甚至希望孩子来弥补自己人生的缺憾。

那些活成“提线木偶”的孩子,在父母的期待中,渐渐失去了自我。

就像纪伯伦在诗中所说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给予孩子关爱,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成为孩子的守护者,而不是孩子的掌控者。

写在最后:

莫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的用心和付出,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点个“在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百分合格的父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