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有哪些习俗,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

元宵节是元宵节的简称,也叫元宵节。这是春节后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常言道“五里不通风,十里不俗气”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每当元宵节来临,每条街道上的灯火辉煌,喜气洋洋,元宵狂欢,一片热闹景象。所以元宵节正月十五吃什么?这里有哪些民俗活动?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端午节的起源,传说汉武帝正月上午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这一习俗被后世认为是正月十五祭天的先声。在汉魏以后,元宵节已成为民间的民俗节日。唐以后,佛教文化传入,佛教开始兴盛,为弘扬佛法,正月十五时,士民们普遍“为供佛灯而燃”,佛家灯火于是在民间流传。自唐代以来,元宵张灯就已成为一项法定的民间习俗。

元宵节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1)

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元夜,灯节。农历腊月,古人称夜为“宵”,因此,人们把腊月十五称为“元宵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元宵节的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直到今天,它仍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形成的早期阶段,元宵只被称为正月十五日,月半或月望,而唐代则被称为上元,唐末以后才被称为元宵。而宋以后又称灯夜。清代时,又称灯节。每月十五这个晚上,中国就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民俗活动,如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等。

一、舞龙

舞龙又称耍龙灯,舞龙灯,从春节到元宵节,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中代表着吉祥,尊贵、勇敢,更是权力的象征。尤其渐江淳安素有元宵舞龙活动之称,当地的板凳龙更是绝无仅有,堪称一村舞龙,百村同欢。每到元宵节,各家各户都会拿着长凳扎好的“龙身”到村口的空地上进行拼接,形成近百米长的龙灯。人民在喜庆的日子里,用舞龙来祈求龙神的祝福,祈求五谷丰收。

踩高跷。

在元宵佳节,踩高跷是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是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群众艺术表演。高跷是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流传至今,在汉魏六朝百红中,高跷被称为“跷技”,宋人称之为“踏桥”,清代称为“高跷”,由一至三尺长的木条做成,上面有木托支撑。流传于世至今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而踩高跷则更是发展成为元宵节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表演活动。

猜灯谜吧!

猜灯谜又称“猜灯谜”,是元宵节的活动之一。首先在宋朝出现。南宋时,首都临安每年元宵节都要制谜,猜的人很多。在纸条上写上谜语,贴在彩灯上让人们猜。由于谜语可以启迪智慧并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且它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活动,因此流传至今,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四、吃元宵

南方的元宵节叫“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等等。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带馅。馅料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烹调,煎,蒸,炸都可以。一开始,人们称这种食物为浮圆,后来又称其为汤圆。它们的名字都和“团圆”音相近,取团圆的意思,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幸福。人从那时起就想念着离别的亲人,寄希望于未来的生活。就这样吃汤圆的元宵,代表着一家人团圆如月,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由于新的冠状病毒的爆发,这个元宵节可能有些遗憾,各种活动被取消了。为了让更多的人健康,我们的医护人员舍弃了小家庭团聚,始终坚持在一线。向所有坚守在战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你很努力!祝愿所有的人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