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公元前6000年前的地理知识:亚洲是旋转的)

在《山海经》中,昆仑之虚不只一座。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公元前6000年前的地理知识:亚洲是旋转的)(1)

祝融族的伯陵称帝,建立开明帝国,开明帝都城就在昆仑之虚。《山海经》说:“海内昆仑之虚(qū),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jiàn)。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夷]羿莫能上冈之岩。”

木禾,即禾木,也就是“开明”之图音。

此昆仑之虚在哪?就在青藏高原!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公元前6000年前的地理知识:亚洲是旋转的)(2)

《山海经》说:“开明西有凤皇、鸾(luán)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玕(yū)琪(qí)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fá),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 视肉、珠树、文玉树、玕(yū)琪(qí)树、不死树,凤皇、鸾鸟皆戴瞂(fá),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这些都是什么?视肉,据说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一种东西。珠树、文玉树、玕(yū)琪(qí)树不知道是什么圣物,不死树则是不死之书了;离朱、木禾、柏树不知道是什么,甘水则是甘露,也是异物。圣木曼兑应该和三曼有关。总之都是不寻常的东西。

欧磁石是什么?是世界能量之源吗?昆仑之虚真的有能扭转时空的能量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东西。下面这个陶盘是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前的东西,发现于伊拉克的萨迈拉。此图表现的就是昆仑四区,即上古亚洲四虚。昆仑四虚居于大海之中,图中之鱼逆时针旋转,四根柱子代表四维,即四极,大海之鱼推动四维(四极)旋转!中间万字符稳居昆仑中央。从该图我们可以看出,上古先民们对地理的认识比我们想像的要深刻多了。在他们看来,昆仑竟然是旋转的!而且是顺时针旋的,其旋转的原因是因为海中的大鱼推动了地之四维,即地之四极,四极的旋转造成了昆仑四虚的旋转。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公元前6000年前的地理知识:亚洲是旋转的)(3)

昆仑是旋转的?

上古真的有这种观念?

请再看一段神话。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搅乳海的传说。这个传说非常古老,不仅印度有流传,东南亚也有流传。内涵非常丰富,非常厚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用语言概括会失去它应有的含义。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公元前6000年前的地理知识:亚洲是旋转的)(4)

《搅乳海》的神话,原本记载于《摩诃婆罗多》。据印度自古相传的说法,《摩诃婆罗多》成书于公元前3100多年前。据学者们的研究,《摩诃婆罗多》成书时间最少远在2000多年前。二者虽有分歧,但它是一部非常古老的巨著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摩诃婆罗多》主要叙述的是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的事情。其中有些传说,反映的时间甚至要更为久远。它最初本为口耳传说,后来才逐渐成篇的。

“搅乳海”的神话非常奇伟瑰丽!它到底是什么寓意,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描写男女交合的,有说是描写磨苏摩酒的。可谓仁者见仁,银者见银。

搅乳海到底是什么含义?我们来分析一下。

搅乳海实际有多层含义。

第一层,说的是拔曼陀罗山。曼陀罗山是众山的泰斗,也就是说是天下最高的山。最高的山非喜玛拉雅山莫属,所以拔曼陀罗山指的实际上是喜玛拉雅造山运动!

第二层,就是真正的搅乳海。神话说曼陀罗山在飞快地转动,可见喜玛拉雅山在旋转,或者说青藏高原在旋转!此时出现了飓风和火山爆发,生命消失!奇怪的是众修罗却达到了不死之境!

第三层,就是造甘露。在造甘露前最先出现的是月亮,然后是吉祥天女,然后是三曼(神马之音译)和摩尼宝珠。摩尼就是牟尼,就是佛,摩尼宝珠说白了就是佛珠。据《长阿含经》说,摩尼珠又名焰光,“置于鍑下饭熟光灭。不假樵火,不劳人功”。摩尼宝珠倒有点像原子能,说把它放在锅下煮饭,饭一熟光就灭了,不需要柴火,不需要人力。最后是甘露。从第三层意思看,月亮竟然是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以后才开始出现的!甘露是什么?很可能就是生命术和不死术!

此一层又附带解释了日食和月食现象。

第四层,就是天神和阿修罗争夺甘露----生命术和不死术,为此爆发世界大战。大战的地点在咸海一带,其地点可能是今中亚的咸海,也可能是现在的黑海。黑、咸粤语同音。值得注意的是大战的武器是一个神盘,“神盘即从空中降, 光芒万丈似太阳, 能叫敌人把命丧。”“来时熠熠火光闪,令人心惊胆又寒,”“神盘能去又能还, 高飞云天疾似电,放射一片大光明,可摧敌城化残垣。那个神盘亮闪闪, 俨然死神光灿灿,神盘那时显神速, 接二连三向下砍。”“犹如熊熊一团火, 神盘到处吐火舌, 神盘顽强不松懈,砍死群群阿修罗。倏忽之间入青天,倏忽之间地上落”这是什么武器?还有后面战争场面的描写,绝对比现代化战争更激烈!简直就是核战争!

要知道,《摩诃婆罗多》成书时间远在2000多年前,火药还远未出现。有兴趣的可以对比《封神榜》、《西游记》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后者都是火药出现之后的产物,但它们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不外乎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神化,完全在我们的想像之内。而《摩诃婆罗多》却是火药未出现前的作品,其描写的战争场面和武器不亚于现代战争。

从上述分析来看,搅乳海说的实际上是上古世界大战前的事。其中有喜玛拉雅造山运动,青藏高原的旋转,生命的毁灭与重生,上古世界大战。

在这里,我们把注意力先放到曼陀罗山的旋转上。曼陀罗山既然是喜玛拉雅山,曼陀罗山转动,青藏高原自然也得跟着转动,亚洲也应该跟着转动。

再联系前面所说的萨迈拉陶盘上的昆仑四虚。那上面的昆仑四虚(亚洲四虚)也是在旋转的,是逆时针旋转。

搅乳海的神话和萨迈拉陶盘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它们表明上古有一种观念,即认为亚洲是旋转的!而且是以青藏高原为中心旋转!由于青藏高原的旋转,导致四极或四维的运动,生命毁灭,然后重生。青藏高原为什么会旋转?先民们认为是海中的大鱼在作逆时针的推动的结果。

纳粹德国的轴心国,其轴心的意义也在于此。它明显来源于上古的传说和青藏高原藏民的信仰。这或许就是纳粹德国所谓的扭转时空之门的意义所在。纳粹德国说扭转时空之门就可以回到1939年,修正纳粹以前的错误。那是纳粹对神话的误解。

那么欧磁石是什么呢?这个相当震惊!欧磁石的客家话竟然是铀磁石!难道纳粹德国是寻找铀矿?看来纳粹德国的西藏之行绝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真相如何,只有留待纳粹德国的历史档案的解密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