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第十八章深度解读(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两个汉字:“詣、講”,两个字在现代汉语分别简化为“诣、讲”,其中“讲”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入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1、詣(诣)。读y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诣,候至也。从言,旨声。”形声字。本义是候至。即古代到朝廷或者上级、尊长处称为“诣”。这里的“候”,可以理解为问候,看望,问好,请教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候至者,节候所至也……凡谨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诣。”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论语宪问篇第十八章深度解读(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1)

(诣:到朝廷或者上级、尊长处)

《汉书·朱买臣传》:“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过了几年,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当差,推着载衣食用具的车到长安,到宫阙上书,奏书送上去以后很长时间没接到回音。《史记·孝文本纪》:“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就让宋昌在车的右面陪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车(随同代王)前往长安。这里之所以用“诣”,是因为长安是国都,代王回都虽然是继天子位,但仍然是“往尊长处”。陶渊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经历。

本义之外,“诣”字还有其他用法:

(1)前往,到某地去。《玉篇·言部》:“诣,往也,到也。”《汉书·杨王孙传》:“王孙若疾,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颜师古注:“诣,至也。”这是祁侯写给杨王孙信中的话,大意是:你受疾病折磨,我急于跟随皇上到雍县祭祀,未能到府上看望你。

(2)(学问等)所达到的境地。如:造诣。《世说新语·文学》:“诸葛雄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诸葛雄少年时不肯学习求教,可是一开始和王夷甫清谈,便已经显示出他的造诣很深。姜白石《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用的也是这个用法。

论语宪问篇第十八章深度解读(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2)

(陶渊明像)

(3)进献。《小尔雅·广诂》:“诣,进也。”高诱《淮南子叙》:“及赵美人生男,恚而自杀,吏奉男诣上。”等到赵美人生下,愤而自杀,吏卒将婴儿进献给了皇帝(刘邦)。

(4)符合;核对。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若执事之言政,诣理切情。”这里指的是“合乎常理”。

诣的小篆写法如图:

论语宪问篇第十八章深度解读(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3)

(诣的小篆写法)

2、講(讲)。读jiǎ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讲,和解也。从言,冓声。”形声字。本义是和解。“冓”声中有义。因为“冓”有交遇义(“冓”是说文部首,到本字时会详解),而和解需要言语交流。

徐锴《说文系传》:“古人言讲解犹和解也。”所以说,和解涵盖有“讲学”、“解兵”二义。王筠的《说文句读》补:“学之不讲,则纷纭纠结,讲贯则融释脱落相说以解矣;兵连不解,则两国不和,有讲之者,则难排纷解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和当作龢,不合者当调龢之,纷纠者解释之,是曰讲。”

《战国策·秦策四》:“三国之兵深矣,寡人欲割河东而讲。”高诱注:“讲,成也。”(秦昭王对楼缓说:)三国的军队已深入秦国,我想割河东地求和。

论语宪问篇第十八章深度解读(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4)

(三国攻秦时的秦昭王与楼缓)

《史记·苏秦列传》:“已得讲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司马贞《史记索隐》:“讲,和也,解也。”等到秦国和魏国和解了,就把公子延作为人质,利用犀首连兵相续地攻打赵国。

本义之外,“讲”字还有很多用法:

(1)论说;评议。《广雅·释诂二》:“讲,论也。”《正字通·言部》:“讲,相与论说也。”《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孔颖达疏:“讲,谈说也。”大家推选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彼此之间论说的是诚信与和睦。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最常用,鲁迅《呐喊·社戏》:“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地来讲戏。”又指商议;争议。比如:讲价钱;讲条件。《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又去找大人带来的厨子,同他讲盘子。”

(2)讲解。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鲁迅先生曾师从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现中华书局有授课笔记出版。

论语宪问篇第十八章深度解读(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5)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书影)

(3)演习;练习。《玉篇·言部》:“讲,习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雩,讲于梁氏,女公子观之。”杜预注:“讲,肆也。”一次正当雩祭,事先在梁家演习,庄公的女公子观看演习。

(4)讲求;重视。如:讲文明;讲实际。《增韵·讲韵》:“讲,究也。”《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不去修养品德,不去讲求学问,听到义却不追随,有了错误缺点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现代汉语常用此用法,比如: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伯夷是向来最讲礼让的。”

论语宪问篇第十八章深度解读(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6)

(唐代李唐·《采薇图》局部)

(5)谋划。《广韵·讲韵》:“讲,谋也。”《左传·襄公五年》:“谋事不令,集人来定。”杜预注:“讲,谋也。言谋事不善,当聚致贤人以定之。”计划不善灵,应招集贤人决定。

(6)明白;知晓。《礼记·礼运》:“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孔颖达疏:“讲,犹明也。”符合标准(是非),知晓仁爱,谁做到这两条谁就强大。

(7)告诉。《广韵·讲韵》:“讲,告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8)读。《广雅·释言》:“讲,读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9)考核;比较。《国语·郑语》:“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韦昭注:“讲,犹校也。”选择敢于直谏的人来做官吏,考核众多的事情,努力做到和谐而不是完全一致。

此外,讲还通“顜”。直;明。《汉书·曹参传》:“萧何为法,讲若画一。”萧何制法,直如画一;曹参代之,守而不失。这是说萧何制定的法令,直如一画。这是“萧规曹随”的典故。

论语宪问篇第十八章深度解读(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7)

(萧规曹随)

讲的小篆写法如图:

论语宪问篇第十八章深度解读(说文第433课论语德之不修)(8)

(讲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3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