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忘的知青插队经历(在农村插队她爱上了队长的儿子)

1968年9月29日,十七岁的周玉芳和她的同班同学一起坐上了延吉开往长春的火车,她们是响应国家号召,去敦化县双发大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

太阳偏西的时候,双发五队的李队长和队里的饲养员张春来赶着两辆牛车,把九名(五男四女)城里来的知青从公社驻地接回了村子,队部里那两间存放杂物的仓库成了九名知青的临时住所。

我难忘的知青插队经历(在农村插队她爱上了队长的儿子)(1)

把知青们的行李拉到队部大院,饲养员张春来就牵着牲口回了牛棚,他和李队长一大早就去公社迎接知青,这眼看着太阳都快落山了,不光是人饿了,牲口也饿了。张春来非常怜爱队里的牲口,他一天不吃饭都行,要是哪头牲口一顿不吃草料,张春来就心疼。

队里的这两间仓库倒也不漏雨不透风,只是里面没有火炕也没有床,李队长就让知青们到场院抱来玉米秸秆铺在地上,搭了地铺,大家只好暂时睡在玉米秸秆上。五名男知青住一间仓库,四名女知青住另一间仓库。队部院子里有一口大锅,那是农忙时节给社员们往地里送饭时使用的,知青们暂时就用那口大锅做饭,负责给知青们做饭的是张春来的媳妇,知青们都称呼她张大婶。

第一顿晚饭是贴大饼子炖鱼,外加一锅玉米糊糊。招待知青们吃的鱼是李队长家的大小子李吉生在大河泡里抓来的,炖鱼的水萝卜也是李吉生在生产队的菜地拔来的。玉米面饼子和炖菜虽然有一股子淡淡的铁锈味,可并没有影响到知青们的食欲,大家吃得都很饱,都夸张大婶做菜的味道不错。张大婶却笑着说:“要是没有吉生抓的鱼,要是没有吉生从他家拿来的红辣椒,一锅水煮萝卜片就没这么好吃了。”

因为一顿好吃的炖鱼,知青们都记住了李吉生。因为知青们和李吉生的年纪相仿,大家很快就和他熟悉起来了。

知青们安顿好自己居住的地方,在家休息了一天,熟悉了一下村子周边的环境,就投入到紧张又忙碌的秋收劳动中去了。

秋收快结束的时候,一场大雨不期而至,田间和道路上都很泥泞,无法下地收庄稼,李队长就让社员们在家歇一天,等地里不泥泞了再继续秋收。

一听说让歇一天,知青们都很高兴,特别是周玉芳她们四名女知青,半个多月的秋收劳动,她们不光压肿了肩膀,磨破了手掌,就连皮肤也晒黑了。她们很想利用雨后歇工的这一天,好好睡上一天,把这段时间的疲劳都释放掉,把这段时间睡不足的觉都补回来。想想天不亮李队长就敲钟催着大家上工,知青们真的是在睡梦中就穿衣服,闭着眼睛往田间走,等到了地头,好像还没清醒。

那天刚吃过早饭,李队长的儿子李吉生和几个青年男女挎着土筐(用荆条编的篮子,能挑粪土也能装其他东西,有提系)从队部门口路过,周玉芳问他们去干啥,李吉生说:“今天歇工,我们上山捡(采)蘑菇。”

一听上山采蘑菇,周玉芳动心了,长这么大她还没见过蘑菇长在什么地方呢,更别说采蘑菇了。周玉芳问其他知青去不去采蘑菇,那几名男生都说不去,都说在家休息。周玉芳就拿起自己的书包和一只水桶去追赶李吉生他们去了,另三名女知青看周玉芳去采蘑菇了,她们也拿了篮子拎着水桶去追赶周玉芳。

在泥泞不堪的羊肠小路上走了大半晌,都快晌午了,大家才来到了林子边。看着茂密的丛林,周玉芳胆怯地问李吉生:“这林子里不会有老虎吧?”“哪来的老虎,我们年年都来捡蘑菇打松子,只见过狍子和兔子,连野猪都少见,更别说老虎了。放心吧,这里离村庄近,又不是原始森林,不会有老虎的。再说了,有老虎也不怕,不还有我们吗。”李吉生说完,指了指身边几个身体健壮的小伙子。

听了李吉生的话,四名女知青才小心翼翼跟在大家身后走进了树林。

又往前走了十来分钟,过了一道沟,爬上沟坡,周玉芳在一片榛子树丛中发现了大片的蘑菇,李吉生说那是榛蘑,很好吃,大家就开始采蘑菇。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周玉芳的书包里装满了蘑菇,水桶里也有多半桶蘑菇了。

就在这时,忽听“嗷吼”一声响亮的吼叫声,周玉芳抬头一看,一头像牛一样的黑色动物就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李吉生一眼就看到了那头熊瞎子(黑熊),他小声对周玉芳说:“快,倒退着往回走,别跑,那是黑熊。”

一听是狗熊,周玉芳吓坏了,咕咚一声倒在了地上,吓昏了过去。别人也顾不上周玉芳了,都撒腿往回跑。李吉生看熊瞎子向他和周玉芳这边扑过来,他抓起地上的土筐,奋力砸向黑狗熊。土筐没有砸中那头黑熊,贴着狗熊的头飞了过去。

那头狗熊愣了一下,回头扑向了李吉生扔过去的那个土筐。李吉生没敢再动,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头狗熊。只见不远处,还有一只很小的狗熊,李吉生扔出去的土筐正好落在了那头小熊跟前。大狗熊来到小熊身边,“嗷吼”叫了一声,和那头小熊一起往林子里跑去。

确定那两头狗熊走远了,李吉生赶忙蹲下来呼喊周玉芳,他看周玉芳人事不省,忙背起周玉芳往回跑。

快到林子边缘的时候,趴在李吉生背上的周玉芳哭了起来,李吉生赶忙把周玉芳放下来,周玉芳瘫坐在了地上,满头大汗的李吉生也瘫坐在了地上。过了好一会子,跑散的那几个青年男女和那三名女知青才找了回来,看周玉芳和李吉生都没啥事,大家才放心了。

回到家,李吉生把在林子里遭遇黑熊的事情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不太相信,疑惑地说:“这么多年我一次也没见到过熊瞎子啊,也没听谁说进林子遇到过熊瞎子,这真是怪了,难道是是从黑龙江那边过来的?以后可要小心了,幸亏这次没啥事,要是出了啥事,咱咋给人家家长交代呀。”

我难忘的知青插队经历(在农村插队她爱上了队长的儿子)(2)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有了进林子采蘑菇的那次经历,周玉芳对李吉生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她发自内心爱上了这个淳朴善良又勇敢的小伙子,她逢人就说李吉生是她救命恩人,李吉生是最勇敢的人。

之后的日子里,李吉生对知青们很是照顾,冬天上山给知青们套兔子,夏天就到河里抓鱼,有了李吉生的关照,知青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第二年春天,周玉芳到双发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她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教书非常认真,对学生也非常好,学生的家长和乡亲们都夸周玉芳是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师。

转眼就到了1972年的春天,二十一岁的周玉芳越长越漂亮,她不光模样更好看了,个头也高了不少,从刚来插队时的一个黄毛丫头一下子就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小队会计家的儿子非常喜欢周玉芳,三番五次托人来提亲。可周玉芳心里早就有了自己心爱的人,那个人就是李吉生。

那年秋天,敦化林业局下属的国营林场来招工,有两名男知青去林场当了工人,女知青们嫌林场的工作累,她们都不愿去林场工作。木器厂也有过一次招工,女知青也不愿去木器厂,她们听说木器厂的工作又脏又累,工资待遇还不好,大家都在等着更好的招工机会,她们都希望能去供销社或回延吉工作。

那年年末,在双发五队插队的四名知青(还剩下一男三女,其他知青都通过招工离开了双发大队)都回延吉探亲过春节了。春节后从延吉回来,周玉芳给李队长家带来了两瓶酒和两斤点心,还让她妈给李吉生织了一条毛线围脖。

李队长觉察到了周玉芳看李吉生异样的眼神,他也看出了两个人关系的不寻常,李队长突然明白了他儿子为什么不去相看对象了。李吉生过完年也二十二岁了,他和周玉芳同岁,在当时都到了结婚的年龄,李吉生却还不着急相亲,原来他在和周玉芳胡闹腾。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李队长很生气,他把儿子叫到没人的地方说:“吉生,你别和人家周玉芳瞎闹腾了,你俩不可能有结果,你就早点死了这条心吧。”

李吉生长得高大帅气,勤劳本分,周玉芳长得文静漂亮,他俩真的是天生的一对,可李队长为什么要棒打鸳鸯呢?

其实,不光是李队长要棒打鸳鸯,乡亲们也都觉察到了李吉生和周玉芳的特殊关系,大家虽然都觉得他俩是天生的一对,可大家也都明白,当时的城乡差别很大,一旦周玉芳招工回城,她就不是农村户口了,城里的姑娘咋会和农村人结婚呢?就算周玉芳本人同意和农村人结婚,她的父母会愿意吗?这一点,李队长比谁心里都清楚。

1974年春天,县工商局要在双发大队知青中招一名办公室文员,大队书记就把这个名额给了五队,让李队长推荐人选。经过认真考虑,李队长把这个名额给了周玉芳,他向大队书记推荐了周玉芳。周玉芳是小学老师,文化底子好,人品也好,正适合到工商局工作,大队书记非常满意。

周玉芳离开双发大队那天,她哭着问李队长:“李叔,你咋就这么不待见我?我有这么招人嫌吗?吉生哥(李吉生比周玉芳的生日大十八天)喜欢我,我也喜欢吉生哥,你为什么非要拆散我俩。就算我离开了双发大队,我还是要和吉生哥在一起的。”“闺女,因为我和吉生他妈都喜欢你,所以我们要为你着想,不能害你。你现在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以后你会明白的。”李队长说完,眼睛里泛起了泪花。他也想有一个知书达理又漂亮的儿媳妇,可他不能这么自私,他要为周玉芳的幸福和前途着想。

带着不舍和不理解,周玉芳含泪离开了她插队落户生活了近六年的双发大队,到县工商局工作了,她的户口和粮食关系也迁到了县里。当年年末,李吉生在父母的逼迫下,娶了饲养员张春来家的二闺女张燕,婚后的生活虽算不上幸福甜蜜,两个人倒也你谦我让,和睦相处。

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周玉芳考上了吉林师范大学(不是现在的吉林四平市的吉林师范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长春,分配到教育局工作。工作稳定后,周玉芳和一名大学教师相爱并结婚,婚后的生活很幸福,很和睦,很快乐。

1989年夏天,周玉芳带着六岁的儿子回延吉看望父母,返回途中,她和儿子一起去双发大队看望了刘队长一家。看着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队长,看着满身泥土刚从责任田回到家的李吉生,周玉芳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虽然早就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村的生活状况也在逐步好转,可当时的城乡差别还很大,乡亲们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老队长一家人还是住在那所老房子里。

看到了穿着入时的周玉芳,李队长喜极而泣,他哽咽着说:“闺女,你现在还记恨我吗?我当时要是不撵你走,你现在就该恨我了。原来在一队插队的刘玉梅你知道吧,当时结婚留在了咱双发,那年孩子还不到三岁,为了能回城,她就和他男人离婚,扔下孩子回城了,再也没回来。闺女,看到你生活得不错,我和你婶子也就放心了。”

那次回双发,周玉芳只给老队长一家留下了五百块钱,她的衣兜里扣除返回的车费,就剩下那些钱了。

之后的日子里,逢年过节,周玉芳都会给老队长家邮寄一些钱物,还给李吉生买过一身像样的衣服。

2005年初冬,老队长病逝,周玉芳专程从省城赶回双发村,送了老队长最后一程。2013年老婶子(李队长的老伴)去世,周玉芳夫妻俩都赶回双发村为老人送行。

我难忘的知青插队经历(在农村插队她爱上了队长的儿子)(3)

目前,周玉芳还和李吉生一家保持着密切联系,生活经济方面,周玉芳都给了李吉生一家很多帮助。时隔这么多年,每当说起当年老队长撵她离开双发大队的事情,周玉芳还很激动,她说现在总算理解老队长当时的良苦用心了,她从心里感激淳朴善良的老队长,永远也不会忘记李吉生哥哥曾经的救命之恩。

作者:草根作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