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

编者按: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防控感染,抗击疫情,成为全国上下民心之所向。为充分展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面貌,充分发扬宛城文艺界敢于担当的精神,更好地凝聚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区文联及下属各文艺家协会积极开展“‘艺’呼百应 同心战‘疫’——宛城文艺界在行动”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全区广大文艺家及文艺工作者以蓬勃的爱国情,高度的使命感,用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短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积极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讲好宛城故事,鼓舞人民斗志,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宛城文艺界的力量。2月15日起,区委宣传部对参与活动的优秀文艺作品陆续进行集中展播,敬请关注!

1、集邮漫画剪纸作品:“鼠”你有福系列

作者:张金涛,宛城区民协会员,集邮漫画爱好者。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2)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3)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4)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5)

2、面人作品:白衣战士

作者:王新有,宛城区民协会员,面人非遗传承人。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6)

3、面人作品:致敬白衣天使

作者:张静伟,宛城区民协会员,面人非遗传承人。

向无私丰献的白衣天使致敬,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7)

4、糖画作品:虎虎生风

作者:李丽,宛城民协会员,非遗传承人。

愿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国安民定。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8)

5、东汉画像石拓片作品:伏羲像

作者:刘东阳,宛城民协会员,非遗传承人。

原石长130cm,宽38cm。在中国古代传说的帝王世系中,太昊伏羲氏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传说伏羲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教人缝制衣裳,又结绳为网,教会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故被称为人文始祖;传说他人首蛇身,故其后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传说他与女娲成婚,生儿育女,被敬称为人类始祖。伏羲画像上,人首蛇躯的伏羲,侧面人像上刻画了正面的五官。这种二维平面,三维挪换的手法,已经远远超出了视觉透视的范畴。这种图式,后来成为了毕加索的经典脸谱。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9)

6、东汉画像石拓片作品:神鸟朱雀

作者:刘东阳

原石长87cm,宽56cm,画面均刻一独立之凤,展翅欲飞,凝重而不失华丽。朱雀即凤凰,为四象之一、四灵之一,出自星宿。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连起来就是朱雀,因而说朱雀是南方神灵。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则叫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它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0)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1)

7、西汉画像石拓片作品:福禄贺寿

作者:刘东阳

原石长163cm,宽49cm。门头匾额石。左侧为修长而清瘦的仙人,右侧是一匍匐在地、福态丰腴的神鹿。前者意为长寿,后者伏鹿谐音“福禄”,有福有禄更需长寿以飨。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2)

8、东汉画像石拓片作品:共享盛世----张骞会见西域大使

作者:刘东阳

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西汉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密切了胡汉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友好交往,民族融合有了新的发展。原石出土于南阳市宛城区新店乡,北接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博望,古县名,西汉置,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

原石长185cm,宽40cm。这是一款石头的双面图画,下面是正在表演的歌舞杂技,上面是观众。下面图中,左边是汉人盘坐吹埙,右边是胡人席地弹琴;中间二汉人击建鼓,左侧一人摇小鼓;右边一小丑逗趣,一人单臂倒立。吹弹和鸣,歌舞曼妙。上面图中,左侧六人为佩戴尖顶帽子的胡人使官及家眷,三男三女;右侧八人为汉人官员及家眷,三男五女。女的有发髻且肩窄。中间部分博望侯张骞与西域大使面对面在交流,两端各两对男女在分别相顾私语。胡汉两家同台演出,同场观看,同享盛世。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3)

9、东汉画像石拓片作品:车马行乐

作者:刘东阳

原石长95cm,宽39cm。画面左边并排骑马的二人对面交谈,中间并排骑马的二人在凝神聆听,后面是二马拉双轮车,车上一夫驭马,一官乘驾。前面四人四马皆悠闲自得,情趣可掬,而拉车的两匹马则奋蹄前行,乘车人若有所思。他们行走在自然的原野,游乐自在。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4)

10、汉画像石拓片作品:鱼

作者:王春晓,宛城汉画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宛城民协理事,宛城古琴研究学会秘书长,南阳收藏协会会员。

《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妻。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以黄河的鲂、鲤喻宋齐两地的女子,将鱼与娶妻联系起来,象征着家族兴旺,人丁众多。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5)

11、明代石刻拓片作品:鱼跃龙门

作者:王春晓

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在古代,莘莘学子十年寒窗,“鲤鱼跳龙门”是光宗耀祖、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今天,人们用“鱼跃龙门”比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6)

12、汉代画像石拓片作品:获鹿图

作者:王春晓

图中一只猛虎捕获一只肥鹿。鹿者,天下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认为鹿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那些长寿神就是骑着鹿作为坐骑,获鹿即为获得幸福。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7)

13、汉画拓片作品:伏羲玄武图

作者:栗元君,宛城区民协名誉主席。

汉画像石上刻伏羲,手举建木,上身着襦,人首蛇尾,头束双髻。伏羲者,人文始祖。下刻玄武,龟蛇结合体。玄武,主北方之神。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8)

14、明信片作品:“疫情催生口罩文化”明信片

发行单位:南阳爱情邮局

设计者:杜全山,宛城区民协副主席。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19)

15、盆景作品:奋起

作者:姜建平,宛城区民协会员。

民间文艺作品展献礼(艺呼百应同心战)(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