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陆续拍摄了一大批反映八路军抗战故事的经典影片,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抗日英雄形象,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成为难忘的记忆。

在很多反映抗战的黑白老电影中,“晋察冀”是个经常被提及的称呼,“我晋察冀部队”“我冀中部队”“晋察冀军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这样的台词被频频提及。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1)

晋察冀军区,是由原八路军115师政委聂荣臻带领三千余人,逐步创立、巩固和发展的。它以五台山地区为中心,涵盖山西(晋)、察哈尔(察)、河北(冀)三省交界地和周边广大地区。

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根据地,地处华北平原腹地,这里是华北日军的心脏,是关内关外、塞内塞外的枢纽和交通脉。经过多次调整整编,到后期形成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主力部队达到20余万人,涌现了杨得志、杨成武、吕正操、邓华等著名的开国将领。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2)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3)

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各部队涌现了不少经典战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土岭伏击战,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被八路军击毙,这也是被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日本朝野无不痛惜,日媒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取材晋察冀抗日军民的战斗故事,经过艺术加工,陆续拍摄创作了如《鸡毛信》《平原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地道战 》《回民支队》《董存瑞》(影片前半段是抗战,后半段是解放战争)等影片,让晋察冀部队的战斗故事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4)

为什么晋察冀的抗日老电影如此之多、流转如此之广呢?

01

晋察冀被誉为“抗日模范根据地”,典型故事较多

八路军进驻这一地区前,当地的国民党政权大多瓦解,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八路军开进晋察冀,在这里建立健全党的领导机构和政权组织,大力发展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使敌后抗战和持久抗战有了坚强堡垒,有力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

晋察冀军民在对敌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中创造的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抵御侵略、舍生取义的精神象征,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誉之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5)

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涌现出模范又典型的抗战事迹,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老电影涵盖了晋察冀军民在抗战时期的多数经历,在严格遵循抗战史实的基础上,编导又借助想象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艺术架构,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地道战》的智慧等等,不但有“抗战史”的真实,还有“主旋律剧”的神韵,历史真实与艺术审美实现了完美统一。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6)


02

晋察冀部队是八路军“由小变大”的生动体现

晋察冀军区组建伊始,部队只有三千多人,可以说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地没地。

但是晋察冀部队“撒豆成兵”,以一个连、一个排甚至一个班为骨干,将部队作为种子洒向广大城乡,不断扩充部队。往往一个大县,其子弟兵就能组成一个正规团;一个小县,能组成一个或数个营,各乡、村也组织起了自卫队。

这些家乡子弟兵经过战斗的磨砺,慢慢从“土八路”变成正规军和主力部队。到抗战胜利时,晋察冀八路军正规部队超过20万人,地方部队有10万余人,民兵扩大到90万余人。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7)

在《董存瑞》这部影片中,这一点就有着较好体现,董存瑞等民兵在配合八路军正规军的战斗中不断成熟,最终如愿以偿加入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基层连队,八路军也通过吸纳民兵逐步发展壮大。

《回民支队》也是如此,回民支队这支自发的人民武装组织,经过八路军的教育,在残酷的战斗中经受锻炼和磨砺,逐渐成长为一支合格的、成熟的武装队伍,马本斋也从一名民兵队长蜕变成优秀的八路军指挥员。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8)


03

晋察冀军民鱼水,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成果和威力

经过中国共产党教育,晋察冀群众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军区借助群众智慧,创造了多种人民武装斗争的形式,如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等,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有效打击了敌人。

以晋察冀军区为背景的老电影,无处不体现着“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9)

像《鸡毛信》、《地道战 》,与日军交手并不是八路军主力部队,而是广大民兵,略带喜剧色彩的《小兵张嘎》,更是展现了白洋淀地区的军民鱼水情,电影编者向观众传达着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日本侵略者深深地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在《平原游击队》的结尾,李向阳那句“在中国的土地上,绝不允许你们横行霸道!”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句台词,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发出的拷问和怒吼,是最铿锵有力的抵抗宣言。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10)


不但这些黑白老电影,像儿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儿童文学《小英雄雨来》等,讲述的也都是晋察冀军区的抗战故事,成为代代相传的经典。

这些老电影成功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新形象,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无畏李向阳的足智多谋“老罗叔”罗金宝的坚定果断马本斋老母亲的民族大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抗日英雄影像图谱,就连胖翻译、龟田、松井,都不是单纯脸谱化的坏蛋和鬼子,这也避免了简单化的艺术处理,衬托了正面人物更加有血有肉。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11)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12)

晋察冀军区八路军部队同人民一起并肩战斗、殊死抵抗,这些老电影真实还原了抗战的历史真相、体现了人民的爱国情怀。拍摄这些影片的意义,不仅仅纪录晋察冀军民抗击侵略者的丰功伟绩,还凸显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八年抗战中,在长城内外、在太行山麓、在易水河畔、在白洋淀旁,晋察冀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浴血山河,不断打击日伪军,以无数的青春和生命,最终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源于晋察冀根据地往事的这些老电影,时至今日依然可以作为生动形象的活教材,教育我们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晋察冀抗日纪录片(晋察冀的抗战故事)(13)


—全文完—

作者:头条号@任微言卿

历史人物的深度分析

不为人知的历史秘闻

脑洞大开的经典解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