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初中历史模拟试卷九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局部),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该作品体现了()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

A.中国与异域文化的融合

B.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C.中国文人画的基本特征

D.外来绘画、风格居主导

2.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开始是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表明(

A.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B.最基本的单位县较稳定

C.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削弱

D.君主专制体制日趋完备

3.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4.唐朝初年,以三省长官分掌相权,六部尚书负责具体执行,唐玄宗后,以同中书2门下平章事为专职宰相,在其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完全听命于宰相。这一变革的目的是()。

A.制衡日益膨胀的藩镇势力

B.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C.削弱门阀贵族的政治影响力

D.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5.古代帝王将祖先神位供奉于太庙,并选取少数王公大臣进行供奉,使其“从与享之”,称为配享。汉以降,更是相沿成制,例如两晋裴秀、北魏崔宏、唐代郭子仪、宋代司马光、金代完颜宗望、明代徐达等皆获此殊荣。这一做法()。

A.彰显皇权权威

B.尊崇共同祖先

C.宣扬忠义理念

D.体现尊卑有序

6.东汉各郡国所察举的“孝廉”有一部分出自供职于郡县的属吏,而绝大多数的郡县属吏是由郡守自行辟除的,郡守辟除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来自当地的“大姓子弟”。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士族制度的建立

B.选官制度的异化

C.地方选官权扩大

D.察举名额的增多

7.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须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

A.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

C.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

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8.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

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

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C.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

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嗜利。因此,可以3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

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

10.据 1909—1911 年编辑的《新疆图志》统计,沙俄在新疆地区各主要城镇建立许多“洋行”。这些俄国“洋行”,不仅将低价收购的新疆土产皮毛、棉花、马匹等驮运回国,以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每运回国一驮货物,就从俄国政府得到 16 卢布的奖金。然后,他们又将俄国的工业品行销新疆各地。“洋行”的设立()。

A.体现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

B.使新疆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标志俄国政府控制新疆经济

D.极大促进新疆近代化进程

11.1950—1956 年,中国出口额由 5.5 亿美元上升到 16.5 亿美元,进口额由 5.8 亿美元上升到 15.6 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1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符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其实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

13.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A.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C.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D.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14.1932 年年底,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开始对粤汉铁路沿线的湖南湖北地区、津浦路沿线、胶济铁路沿线等地进行调查,内容涉及煤矿的地点、交通设施、矿山公司的历史、组织、资本、工厂设备等诸多方面。国民政府制定上述建设计划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蓬勃发展

B.革命武装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

C.改变工业布局不合理的考量

D.日本侵华致使民族危机加深

15.黑格尔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这句话意在说明()。

A.地理差异使文明具有多元性

B.海洋对人类文明影响更大

C.社会历史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沿海比内陆居住环境优越

16.北宋程颢提出“定心”的修养方法,“所谓定心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崇尚切身感受的内心直觉体验。这一学说()。

A.对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用

B.反映出程颢是心学的开创者

C.指明了修养最高境界是仁

D.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意义

17.20 世纪 20 年代初,受胡适影响,北大学生顾颉刚由辨伪书进而辨伪史,提出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冲击了人们确信无疑的古史系统,并形成史学研究的“古史辨”派。作为个例,这可以说明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思想解放

B.促进青年民族觉悟高涨

C.完全割裂了传统

D.促成文化的全面转型

18.虽然明淸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但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 19 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白银大量流入

B.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且传统手工业水平高超

C.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保护,重农抑商的推行

D.明清时期政治稳定,文化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大

19.深圳市于 1987 年公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土地市场,率先试行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材料反映了()。

A.改变了我国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B.说明计划经济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证明市场经济体制在当地已确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20.1957 年,《罗马条约》规定:把当时的六国分为 4 个关税区,将 4 个关税区在1957 年 1 月实际实施的关税率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共同税率。成员国 1958 年 1 月的平均税率,法国为 22%,意大利为 18%,联邦德国为 11%,卢、比、荷是 9%,六国税率分三个阶段拉平,统一对外关税税率于 1968 年 7 月实现。这些规定()。

A.导致东西欧经济市场分裂

B.致使世界经济一体化受阻

C.制约了资本的集中与垄断

D.助推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21.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22.“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23.目前,区域集团的各种形式中,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十分突出。自由贸易协定,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引人注目。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这反映出自由贸易区()。

A.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B.成为区域集团的主流

C.是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

D.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

24.纸笔测验是目前中小学最常见的测验方法,为了达到要检测的最佳效果,试卷的信度与效度应该保持在()。

A.0.7;0.2-0.9

B.0.6;0.3-0.8

C.0.9;0.4-0.7

D.0.8;0.5-0.6

25.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按类别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A.《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

C.端纳口述《我在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身边的日子》

D.《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26.“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美苏“冷战”对第二次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有何影响?

27.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8.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题,每题 16 分,共 48 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 世纪中期,美国人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诞生。为了将日本变为“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波堤”,美国在 50 年代中后期积极向日本转移先进技术。五六十年代,日本颁布文件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与紧盯军方订单的美国半导体企业不同,日本企业致力于打造利用晶体管的大众化民生用品,如晶体管收音机等电子消费产品。

70 年代后期,日本最大的五家计算机公司与通产省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组成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从此时起,日本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以半导体芯片为核心的电子产品深受美国消费者欢迎,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电子产业。1986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半导体生产国。随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先后两次与美国签订半导体协议。通过协议,美国剥夺了日本半导体存储器生产经营的自由,同时规定美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提升一倍。1993 年,美国在世界半导体市场占有率方面重新夺魁,还强化了微处理器等高附加价值尖端产品的优势。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被评价为“不再重要”。

——据冯昭奎《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与日美贸易摩擦》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 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 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

——据王龙兴《集成电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原因,并分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的特点。(4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本相比,中国应对中美半导体领域贸易摩擦的有利条件。(4 分)

30.下面是某教师采用史料教学法的教学片段: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课,教科书引用了在广州乡客村出土的砖铭材料:“永嘉世,天下灾。但江南,皆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土,盛且丰。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平且康”。

教师设计如下活动:

师:同学们,这块砖铭材料出土在何地呀?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

生:广州…东南沿海…南方地区……

师:同学们说得对,那么大家从材料中解决这一些问题:“永嘉”年代处于我国的

什么历史时期呢?在这个历史时期(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平衡吗?哪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好?

生:魏晋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或南方地区)发展比较好……

师:材料中的哪些信息(语句)能说明这些问题呢?

生:永嘉世,天下灾。但江南,皆康平。

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土,盛且丰。

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平且康。

师:同学们总结得比较全面,这则材料说明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显著成果。

问题:

(1)试对该教师的教法做出评论。(10 分)

(2)结合案例,分析运用史料教学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 分)

31.下面是某位历史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片断的基本内容,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问题。

内容一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4)

内容二 1950 年 5 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煤钢共同市场的“舒曼计划”。

1951 年 4 月,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签署《巴黎条约》。

1957 年 3 月,上述六国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 年 1 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1967 年 7 月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 年爱尔兰、英国、丹麦正式加入欧共体;1981 年,希腊加入;1986 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

1992 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 年欧盟成立,推动该组织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2002 年 1 月 1 日,欧元正式启动。截止到 2004 年 1 月,欧盟发展到 25 个成员国,4.56 亿人口。

(1)假若你上本节课,你将从哪些方面向学生解析上述史实反应的历史发展趋势的原因。(8 分)

(2)结合本教学片断,请你就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应用谈谈自己的想法。(8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1 题,共 22 分)

32.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1911 年 12 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 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随后,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交涉,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也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 年 2 月 12 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 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

2 月 13 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2 月 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 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91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真题(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5)

后台踢小编领取答案,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东方胖胖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