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气质的句子(爱莲说告诉你何为君子)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气质的句子(爱莲说告诉你何为君子)(1)

白莲

儿时家门前的水塘当中有很多莲花,一碧万顷,摇曳生姿。每到夏天的时候,就能看到莲池当中的花亭亭玉立在碧绿的枝叶间,如含羞少女,欲露还藏。

每到这时我们就会邀上两三个伙伴到莲池当中采摘嬉戏,那时的我们对莲花的认知也不过是美丽和好吃。但当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后,再看莲花便多了几分高贵、清寒和遗世独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此说中特别是那一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多了七分高贵和冷艳。让我懊悔小时候将莲花摘下简直就是亵渎了这样圣洁和风雅的花。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气质的句子(爱莲说告诉你何为君子)(2)

亭亭玉立

而当我解了作者以后,对于莲花更是多了几分敬仰和崇拜。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另外四个有一半是他的学生。他还是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影响了“程朱理学”世称濂溪先生。

而他的《爱莲说》也是人生的“爱廉说”

这篇散文开头便是说,水里的或者岸上的花草,美丽可爱有很多,就像陶渊明喜欢菊花,李家唐朝喜欢牡丹。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气质的句子(爱莲说告诉你何为君子)(3)

菊花

其中陶渊明的菊花是避世之花,花开在深秋不与百花争艳,独立寒霜。

而陶渊明亦如此,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既想“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又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既告诫人们要“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自己却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实与其说陶渊明爱“丘山”不如说他宦海沉浮,已然心凉。毕竟陶渊明从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求仕了,一直四十岁守孝完毕还抱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求仕之心。但是官场的人心险恶,社会的动荡腐败让他既无力改变又不忍再看,只好解甲归田,隐居山林。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气质的句子(爱莲说告诉你何为君子)(4)

而李唐时期的牡丹很出名。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闲暇之时便是吟诗赏花。

洛阳更是牡丹之城,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曾云“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者,盖其不接则不佳。”牡丹的培植栽种宋朝时才从长安移至洛阳,而是唐朝时期,栽种的中心是在长安。

其中牡丹种类之多有云 “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

而最能体现牡丹之意的便是刘禹锡的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可见牡丹是富贵之花,雍容华贵,盛世繁荣。

这两朵花,一是隐居避世一是富贵荣华。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气质的句子(爱莲说告诉你何为君子)(5)

但是周敦颐却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他心中的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无论社会多么动荡腐败,他仍旧坚守本心在浊世中做一朵“清廉”。

“濯清涟而不妖”便是所做之事,无愧于天地足已,不为富贵而动摇。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气质的句子(爱莲说告诉你何为君子)(6)

正所谓你可以欣赏或嘲讽,但那清骨是你所影响不了的圣洁。

莲花是君子,周敦颐亦是君子。正所谓“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关于周敦颐的君子之风有一个小故事,说是周敦颐刚做官的时候,接管的地方就有一个犯人,在案件审理当中,一直没有弄清楚所以一直没有判决,但是周敦颐一去,立马就将事情给分辨清楚了,乡里的人都赞叹道连最熟谙公务的胥吏都不如他。于是被推荐去做了南安军司理参军。

到了那里就听说 当地有一个犯人虽然犯了罪但是却罪不至死,但是当时地方的转运使却看不惯那个犯人,想着要将他重判处死。很多人想要求情劝解,但是那个转运使是出了名的凶狠霸道,在这里没有人敢惹他的。

但是周敦颐却不怕他,单独找了他就此事辩解,但是转运使太过蛮横,根本就不听周敦颐的,誓要将那人处死。

周敦颐顿时大怒,将笏板往地上一掷说道“怎么能够这样做父母官?杀一个罪不至死的犯人就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之强,办案能力之高吗?这样的事情我绝不会做”说完就准备辞官而走。那转运使这才醒悟过来,没有将那人处死!

《琅琊榜》中言侯爷曾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愚’但同时亦为 ‘勇’。”

旁人都不敢说的话他会说,直言不讳,语必有理。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情他会解决,处事果断,行必有道。

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美好气质的句子(爱莲说告诉你何为君子)(7)

春华秋实

周敦颐的“达则兼济天下”

周敦颐自幼好学,爱问为什么,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经常会问太阳为何从东边升起,星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他的父亲对于他这些刁钻古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所以后来周敦颐去了月岩悟道并在那里刻苦学习,为后来的兼济天下奠定基础。

莲花在道教上是修行者,“于五浊恶世而不染卓,历练成就”

在佛教中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

而周敦颐二者有之,其志向便是为君子,于浊世追求自己的清明理想。三十岁的时候便开始办学堂,以“诚”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在教育上更是以“教人向善,进德修业”为目的,以“六经为主,以诚为本”为内容,下教学子重师重学,上教为官者慎刑圣德。

在古书《峪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其意便是指有水的地方便有莲花,而周敦颐的基于儒家而生的理学思想也若莲花般遍地开花。

周敦颐爱莲,赞其为花中君子,而自己追求的也便如莲花一般的风骨,做人中白莲,乱世君子。

而我们也当学其风骨,德而为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