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

· 阅读推荐 ·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1)

《簪缨世家:六朝琅邪王氏传奇》

萧华荣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六朝琅邪王氏家族,历世十几代,延续三百年。与六朝另一望族谢氏相比,王氏家族更重权位功名,所获得的政治权势使其成为中国名门豪族。王氏子弟具有“与时推迁”的精神,善于进取机变,不断适应政治形势。其家族历史不仅是一部两晋南朝的权力更迭史,而且是一部思想流变史。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王氏世代书法家则标识着这个家族的另一种更为永恒的风流。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2)

《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传奇》

六朝陈郡谢氏家族,历世十几代,延续三百年,其风流子弟均为六朝名士的代表,与琅邪王氏并列当时最显赫的家族。谢氏家族世代怀抱适情悦性的生活理想,“朝隐”的处世态度,讲究风神仪表,纵情山水诗歌。在那样一个乱世,诞生了这样一派源于老庄心态的名士家风,聪慧俊秀、狂狷放达的谢家子弟虽最终消亡于严酷的政治环境,然其芝兰玉树般的风神何尝未留在后人吟咏的诗篇之中。本书以十几位谢氏子弟的才情风貌和人生际遇作为主线,纵横交错地勾勒出六朝三百多年的政治图景及士人心态,展现出这个家族的精神传统在不断变幻的大环境下的传承和变迁、融合与抗拒,直至消亡的过程。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3)

六朝名士之代表,王谢风流,一代传奇。

著名学者萧华荣化身说书人,漫笔描画大时代门族兴衰,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感受簪缨世家和华丽家族的传承和变迁。

以王氏子弟的与时推迁和顺势而为勾勒出两晋南朝的权力更迭史和思想流变史;以谢氏子弟的才情风貌和人生际遇勾勒出六朝三百多年的政治图景及士人心态。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4)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簪缨世家:六朝琅邪王氏传奇》及其姊妹篇《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传奇》所写,就是那曾经住在乌衣巷、有着“堂前燕”的王、谢家族。六朝世家子弟十分看重其“世模”“家风”,他们的“家传”“家训”之类常作标榜。标题中的“簪缨”“华丽”,就是试图以之区分二者的不同家风。“华丽”二字,主要立意于时人所申斥的“老庄浮华”之语,因为在萧华荣先生看来,谢氏子弟更倾向于老庄,传续着一种“老庄心态,名士家风”,他们的“华丽”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至于“簪缨”,众所周知是达官贵人的冠饰与徽标,象征着权力与势位。

谢氏家族在六朝的延传,人逾十代,年过三百,从其第三代谢鲲起,便长久保持着一种生活基调:萧华荣先生称之为“老庄心态,名士家风”。这在行止上体现为“风流”。谢氏子弟的“风流”是古今共认的。其最高代表人物谢安被称为“风流宰相”,他也是“潇洒”的始作俑者。他们的同时代人兼同乡袁昂曾见证说,“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自有一种风气”,直到宋代词人辛弃疾还称“谢家子弟,衣冠磊落”。总之,他们的“华丽”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可谓身心俱华。

王氏子弟比谢氏子弟更富有进取心与权势欲,他们头上的簪缨也比谢家更辉煌,更神气。他们恰巧生于改朝换代最频繁的年代,权力更迭为他们提供了机遇。除了传承不绝的炫目簪缨之外,王氏家族还有以“书圣”王羲之为代表的千古书法。“政统”与“书统”合二为一。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5)

雅 道 相 传

六朝风流

现在说到由谢鲲开启的谢氏名士家风。让我们先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说起。王、谢等贵族名士活动的主要历史单元是六朝,即魏、晋、宋、齐、梁、陈,谢氏则较为晚出些,主要是两晋南朝,在乌衣巷聚族而居,更是两晋之际的事情——那正是从谢鲲开始的。

以王、谢为代表的乌衣豪门,原是北方的中朝衣冠。王氏的祖籍是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谢氏的祖籍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八王之乱”开启了“五胡乱华”之局,匈奴、鲜卑等族相继陷洛阳,占长安,杀怀帝,害愍帝,中原衣冠士族纷纷南渡避乱,投靠后来成为东晋元帝的琅邪王司马睿,成为侨姓士族,并在这残山剩水中世世代代生活下来。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6)

把魏晋六朝看作一个历史单元,是因为有三条线索贯穿始终:一是社会组织上的门阀等第制度,二是保障这门阀延续的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三是标志着门阀清雅的清谈玄学风气。这三条线索虽日趋衰减,却不绝如缕,有异于其他历史单元。这便形成了一个个源远流长的豪贵家族,其子弟凭借世资,依靠地势,麈尾风流,坐取公卿。他们极为珍视、竭力护持家族的势力,因为这是他们的升官图与护官符,也是高贵血统的象征与标记。他们不仅可以以此傲视寒人庶族,也可以以此傲视那些依靠汗马军功暴发的新贵,甚至可以以此傲视皇权。皇帝有权把一位寒人封为达官,封为公侯,却无力把他们封为士族,因为士族是世世代代形成的,不是一道圣旨可以加封的。

魏晋六朝,帝姓屡迁,对于世家子弟来说,做皇帝的无论是张三,是李四,还是王五赵六,都可以漠然处之而无动于衷,要紧的是家族的地位。在背后森森剑影而外表谦谦礼让的禅位大典中,起草禅诏、传递玺绶这皇权象征的,大都是头号士族的王、谢子弟。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将一家物与一家”,没有伤感,更没有愤慨。所以在魏晋六朝世家子弟中,要找到三五个忠臣不易,要找到三五打孝子不难。他们关心的是家族的延展,而不是朝廷的兴衰。当时流行的老庄处世态度教育他们超越,但处理国事可以飘逸潇洒,处理家事则不可。

不过,这六朝虽然门阀如林,家族众多,他们修撰的族谱甚至有“百家谱”之称,但有的中衰,有的晚起,有的原是世居南方的吴姓士族,真正能够贯穿始终的,不过王、谢等几家而已,其中尤以王、谢两家为兴隆。随着门阀制度的变迁,他们虽也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但毕竟代代有人,朝朝为官。据台湾地区学者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统计,此间一品至五品官员数量,王氏共171人,谢氏共70人,何况还有众多的五品以下者未计在内。

从这个数字还可看出,虽然王谢两家在当时已经并称,所谓“王谢高门非偶”“麈尾扇是王谢家物”,后世也以王谢为豪门华宗的典型,但谢氏比王氏显然南风不竞,二者的家风也有异。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7)

名士家风

当时的各个家族,权势虽有大有小,有久有暂,有长有消,但其为“权势”则一,其于家风则有异。

“家风”二字,完全可以对等译为家族精神文化传统。当时士人好教子弟,诫子弟,以致南北朝之末有集大成式的《颜氏家训》一书,正是向后世传递自家传统。当时又好修撰“家谱”“家录”“家传”之类,也是提醒后世保存家族传统,如谢灵运《山居赋》有云:“家传以申世模。”便明言以家传申述家族文化模式的用心。

各个家族的家风除有“共相”外,又有相对而异、保持甚久的“殊相”。何为陈郡谢氏家风的殊相?《南史·谢晦等传》史官评论说:“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显然,“雅道相传”便是谢氏特有的殊相,而“自晋以降”,其实便是自谢鲲以降。

“雅道相传”四字甚好。“雅道”是一种精神文化风貌,“相传”正是现代所说的文化传承。“雅”“俗”这对价值判断,其标准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儒学兴盛的汉代,以言行合于五经为雅,以悖于五经为俗。在老庄玄学流行的魏晋六朝,则以高蹈出尘、任情背礼为雅,以尘务经心、拘挛礼法为俗。如当时语云:“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以偃蹇倨肆为优雅”,可以看出那种喜尚不理政务、任诞放达的价值取向。在魏晋六朝,雅是名士风流的同义语,“雅道相传”的谢氏家族便得此种精神风貌。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8)

《晋书·谢安传》说时人比谢安为王导,只是“文雅过之”。王导、谢安都是东晋名相,是王谢两家在政治上最有成就的人物,也是两家家风的典型代表。“文雅过之”不仅是王导、谢安二人之异,也是王谢二家之异。王导的五世孙、南齐名臣王俭曾说: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一人而已。他也不能不承认在名士风流方面,其高祖王导终不能不让谢安一头。

在我看来,谢氏文化传统的殊相是名士家风,这种家风的精神底蕴是老庄心态,这种心态的结构是重情轻礼。

诚然,在魏晋六朝,名士家家有,代代有,却都不像谢氏那样一以贯之;老庄玄学处处谈,世世谈,始终不绝如缕,而以谢氏最为持久。在两晋南朝谢氏家史上,除一世祖谢衡是“硕儒”,末世孙谢贞受儒学熏陶外,再无一人好儒学者,这与琅邪王氏大不相同。

早在梁朝,谢氏的同乡袁昂便说过:谢氏子弟纵使长得不甚端正者,也“爽爽自有一种风气”。这其实就是名士家风。直到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还在一首词中写道:“谢家子弟,衣冠磊落。”在众多名家子弟中单独挑出谢家子弟,也可见他们尤其喜尚高华。

谢氏“雅道相传”的名士家风、庄老心态,在行为上大抵外现为以下数端:适情悦意的生活理想;“朝隐”的处世态度;讲究风神仪表;向往山水风月;爱好文学;由上述种种熔铸而成的山水诗的“合金”。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说:“荣华之族谓之华宗,其子弟谓之华胄。”这大抵指显耀地位与豪贵生活而言。六朝人批评清谈玄学、放诞任达之风为“华竞”“华伪”“庄老浮华”,则主要指精神状态而言。本书称谢氏为“华丽家族”,实兼有二者之意,即它不仅是一个政治贵族,亦是一个精神贵族。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9)

传承与变异

上述一脉相传的名士家风,不过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从另一方面说,六朝毕竟经历了六个朝代,各朝代内部又发生过许多动乱变故,它们虽有许多共同特点贯穿其中,自成一个历史单元,但其间也有政治环境的深刻变迁,如晋宋之际便是。在谢氏子弟方面,他们毕竟历世十几代,为了保存门户,以利生存,亦不能不自我调节以应世,其家风也显示出变异性与阶段性。

大致而言,谢鲲、谢安、谢弘微是谢氏家史上三座里程碑。主要生活于西晋的谢鲲是谢氏名士家风的开启者,其文化心理结构的特征是纵情悖礼;东晋谢安是这种家风的奠定者与标志,其文化心理结构的特征是扬情抑礼;晋宋之际的谢弘微是家族传统的“变体”,其文化心理结构的特征是内情外礼。到南朝之末,当政治环境根本改变,谢氏无法在原有文化心理结构内进行调节以适应时势,它便永久消亡了。

好书推荐第一本(好书推荐)(10)

处于这三座里程碑中间或前后的谢氏子弟,则是一些传承、稳定、过渡性人物,其中自然也有较小的门风变迁,共同构成家族传统的“变体链”。

即使在发生较大变迁之时,谢氏家风的一些基本因素并未改变。正因如此,才有一以贯之的线索可言,才能将谢氏家风概括为“名士家风”。

当这种家风与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那些不能及时自我调节以适应的谢氏子弟,便殒身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这大抵发生在晋宋之际和之后,寒人势力崛起并掌握权力的时候。

节选自《华丽家族:六朝陈郡谢氏传奇》

资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段鹏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