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艰难跋涉(闯关夺隘风雨兼程)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多在壮烈的牺牲中”1919年,李大钊在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又写下了铿锵有力的《牺牲》 这当然不是巧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揭示着这样一个“铁的必然性”——唯有“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的无畏牺牲,才能让一个民族迈出风雨兼程的脚步,才是一个政党历经磨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检索百年前的各种报刊不难发现,苦难与苦闷,是那一段泛黄的历史底稿中最常见的词汇正如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到,残酷的资本压榨,恰恰产生了它的“掘墓人”风雨如磐的民族苦难,成为了先锋队的集结号 列宁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是以《共产党宣言》为依据的”打碎旧世界锁链的宣言,从来都不是金相玉质者的侃侃而谈、请客吃饭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历史凛冽的语境中对英雄的诠释,不仅需要具备精神的纯度、人格的高度,同时还必须拥有血液的热度 负弩前驱,这是古人留下的充满激情与铁血的成语,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准确刻画——负弩者,携带武器;前驱者,斩关夺隘、剑及履及、奋勇向前 史学家曾给出简洁而明晰的论断:“历史,就是人”一切难关险境,都在锻造着创造历史的人 80多年前的夜色迷雾中,8.6万余名红军在月光下悄然蹚过于都河撤离瑞金时,并不清楚将去向何方,并不知道哪里是终点,更不知道队伍里最终能够到达目的地的战友不足十分之一…… 他们不是迁徙的候鸟,而如逐日的夸父他们不知道将会遇到怎样的险关困境,却用脚步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辉煌 革命理想高于天,万水千山只等闲 奇兵四渡之赤水河、铁索横江之泸定桥、红旗漫卷之六盘山……探访过长征之路的一些重要地域,虽然已难回到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但在对红色印记的温习中,除了厮杀场景的回放、战场态势的解读,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人 有一句话叫“杀开一条血路”对于长征,这不是形容而是写实事实上,长征路上的许多战地,如果纯粹就军事地理价值和作战需求而言,未必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甚至是兵家弃舍或回避之地然而,为了挽救民族危难,寻找中国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军队,偏偏要从兵临绝境、杀机四伏中搏出一条路来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写下的激昂文字,“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当年的法国《人道报》对这些“英雄好汉”有过这样的评论:“英勇的中国同志的民族精神,突然像一道新的万里长城耸立起来”长城,是一种披坚执锐的身姿,是一种经山历海的存在,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历史逻辑——山河属于不屈不挠的屹立者 1933年7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我军最早的军人誓词,第一条就写得分明,“为着工农解放奋斗到底”何谓“奋斗到底”?那就是即便倒下,身躯也要作为醒目而耀眼的路标,始终指向胜利,“不胜不休” ——“寸土千滴红军血”的湘江之战中,26岁的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陷敌包围,得知中央纵队已经安全渡江,大呼一声“大功告成,死而无憾”,毅然饮弹自尽…… ——彭雪枫师长的警卫员被反动派活埋在洪泽湖,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在整个身躯被掩埋时,坚定地把手高高举起,左手伸出4个指头,右手竖起大拇指人们明白了,他想说的是:新四军、胜利 ——地下党员陆延年从事秘密工作时不幸被捕关押在龙华监狱,他在一双筷子上刻下这样的留言,“人生的过程便是斗争,斗争的结晶便是经验” 一个民族要有一群风雨兼程的人,他们从不畏惧在披荆斩棘中洒血前行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至1949年28年的英勇奋斗中,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同志留下姓名的,尚不到十分之一秉承忠诚的血脉,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这样的队伍,构成了一个民族改天换地历史叙事中最有价值的导读 土地,给了像土地一样淳朴的农民;蓝天,给了像蓝天一样纯洁的孩子;红旗,为鲜血染红经纬的先烈飘扬…… 战斗,从未止息;脚步,从未止息 新中国百废待兴兴,意味着一场新的长征面对一片凋零的民族工业和落后的农耕业,加之帝国主义处心积虑的封锁,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向中国、向世界发出史诗般激越的宣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拔剑何峥嵘,侠骨磨青天”几十年时空叠影间,在新中国光荣的征程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人民面对内外挑战,无惧风雨、勇往直前,续写着史诗般的胜利 有血与火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有挺起民族脊梁勇铸大国重器的“两弹一星”、有力挽狂澜的1998年抗洪决战、有注定载入世界反贫困史册的脱贫攻坚…… 每一次闯关涉险的战斗中,总会有一些相似的数字震撼着我们——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战场上,我军13万救灾大军中有4万多名共产党员、近万个基层党组织,在最危险的一线有2000多个“党员突击队”冲锋陷阵;2020年初春,党旗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第一线最明亮的色彩,“我先上”是共产党员共同的语言与“特权”,2.5万余名优秀分子在火线上宣誓入党 数字有时并不枯燥它会告诉你什么是胜利的源泉,什么是前行者的激情它会让你读懂歌德的一句话:“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一部百年激荡史,无数英勇奋斗人这就是一个政党的红旗谱、一个民族的胆剑篇、一支军队的热血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风雨兼程艰难跋涉?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风雨兼程艰难跋涉(闯关夺隘风雨兼程)

风雨兼程艰难跋涉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多在壮烈的牺牲中。”1919年,李大钊在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又写下了铿锵有力的《牺牲》。 这当然不是巧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揭示着这样一个“铁的必然性”——唯有“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的无畏牺牲,才能让一个民族迈出风雨兼程的脚步,才是一个政党历经磨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检索百年前的各种报刊不难发现,苦难与苦闷,是那一段泛黄的历史底稿中最常见的词汇。正如马克思深刻地揭示到,残酷的资本压榨,恰恰产生了它的“掘墓人”。风雨如磐的民族苦难,成为了先锋队的集结号。 列宁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是以《共产党宣言》为依据的”。打碎旧世界锁链的宣言,从来都不是金相玉质者的侃侃而谈、请客吃饭。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历史凛冽的语境中对英雄的诠释,不仅需要具备精神的纯度、人格的高度,同时还必须拥有血液的热度。 负弩前驱,这是古人留下的充满激情与铁血的成语,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准确刻画——负弩者,携带武器;前驱者,斩关夺隘、剑及履及、奋勇向前。 史学家曾给出简洁而明晰的论断:“历史,就是人。”一切难关险境,都在锻造着创造历史的人。 80多年前的夜色迷雾中,8.6万余名红军在月光下悄然蹚过于都河撤离瑞金时,并不清楚将去向何方,并不知道哪里是终点,更不知道队伍里最终能够到达目的地的战友不足十分之一…… 他们不是迁徙的候鸟,而如逐日的夸父。他们不知道将会遇到怎样的险关困境,却用脚步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辉煌。 革命理想高于天,万水千山只等闲。 奇兵四渡之赤水河、铁索横江之泸定桥、红旗漫卷之六盘山……探访过长征之路的一些重要地域,虽然已难回到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但在对红色印记的温习中,除了厮杀场景的回放、战场态势的解读,还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人。 有一句话叫“杀开一条血路”。对于长征,这不是形容而是写实。事实上,长征路上的许多战地,如果纯粹就军事地理价值和作战需求而言,未必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甚至是兵家弃舍或回避之地。然而,为了挽救民族危难,寻找中国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军队,偏偏要从兵临绝境、杀机四伏中搏出一条路来。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写下的激昂文字,“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 当年的法国《人道报》对这些“英雄好汉”有过这样的评论:“英勇的中国同志的民族精神,突然像一道新的万里长城耸立起来。”长城,是一种披坚执锐的身姿,是一种经山历海的存在,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历史逻辑——山河属于不屈不挠的屹立者。 1933年7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我军最早的军人誓词,第一条就写得分明,“为着工农解放奋斗到底”。何谓“奋斗到底”?那就是即便倒下,身躯也要作为醒目而耀眼的路标,始终指向胜利,“不胜不休”。 ——“寸土千滴红军血”的湘江之战中,26岁的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陷敌包围,得知中央纵队已经安全渡江,大呼一声“大功告成,死而无憾”,毅然饮弹自尽…… ——彭雪枫师长的警卫员被反动派活埋在洪泽湖,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在整个身躯被掩埋时,坚定地把手高高举起,左手伸出4个指头,右手竖起大拇指。人们明白了,他想说的是:新四军、胜利! ——地下党员陆延年从事秘密工作时不幸被捕关押在龙华监狱,他在一双筷子上刻下这样的留言,“人生的过程便是斗争,斗争的结晶便是经验”。 一个民族要有一群风雨兼程的人,他们从不畏惧在披荆斩棘中洒血前行。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至1949年28年的英勇奋斗中,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同志留下姓名的,尚不到十分之一。秉承忠诚的血脉,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这样的队伍,构成了一个民族改天换地历史叙事中最有价值的导读。 土地,给了像土地一样淳朴的农民;蓝天,给了像蓝天一样纯洁的孩子;红旗,为鲜血染红经纬的先烈飘扬…… 战斗,从未止息;脚步,从未止息。 新中国百废待兴。兴,意味着一场新的长征。面对一片凋零的民族工业和落后的农耕业,加之帝国主义处心积虑的封锁,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向中国、向世界发出史诗般激越的宣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拔剑何峥嵘,侠骨磨青天。”几十年时空叠影间,在新中国光荣的征程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人民面对内外挑战,无惧风雨、勇往直前,续写着史诗般的胜利。 有血与火的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有挺起民族脊梁勇铸大国重器的“两弹一星”、有力挽狂澜的1998年抗洪决战、有注定载入世界反贫困史册的脱贫攻坚…… 每一次闯关涉险的战斗中,总会有一些相似的数字震撼着我们——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战场上,我军13万救灾大军中有4万多名共产党员、近万个基层党组织,在最危险的一线有2000多个“党员突击队”冲锋陷阵;2020年初春,党旗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第一线最明亮的色彩,“我先上”是共产党员共同的语言与“特权”,2.5万余名优秀分子在火线上宣誓入党。 数字有时并不枯燥。它会告诉你什么是胜利的源泉,什么是前行者的激情。它会让你读懂歌德的一句话:“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一部百年激荡史,无数英勇奋斗人。这就是一个政党的红旗谱、一个民族的胆剑篇、一支军队的热血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