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

有一句唐诗,是这样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通常认为,这首诗是写给老年人的,是鼓励老人家不怕老、不愿老、好好享受晚年生活,诚然,诗中的本意确实是这样,但是在我的理解中,这句诗,不仅仅是写给老人的,也是是写给年轻人的,激励着年轻人,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但还是有一二美好的事情,当我们面前都是不如意的时候,何不换个角度,去寻找那一二分美好呢?

这首诗,我们从作者刘禹锡说起——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1)

诗豪

刘禹锡,一个被称为“诗豪”的男人。

在诗词世界中,只要听到刘禹锡这个名字,咱们就可以把悲伤、难过、消极这些词语删掉了,因为刘禹锡这个人,是在太豪气,太豪迈了!

全世界的诗人都在悲秋的时候,他跳出来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哼,在悲伤的时候,我都有自己的豪迈;

当他被贬谪二十三年之久的时候,他站出来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老子总会好起来的;

当他经历了种种磨难,再度回到年轻时经过的桃花园林时,他说:“种桃到时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你们都以为我会被磨难击倒,哼,我这不又生龙活虎地回来了吗?

……

这,就是刘禹锡的豪。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2)

白居易

说刘禹锡之前,必须要说白居易。题中这句诗,是一首唱酬诗,酬的是白居易那首《咏老赠梦得》。

彼时,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已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要知道,在唐朝平均四五十岁的寿命,这两位70多岁的人,已经称得上是老不死了。

但是,他们俩对老这件事,态度完全不一样,这当然是由于两人的性格,境遇,经历大不相同造成的。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3)

白居易虽然官运也不怎么好,但是比刘禹锡还是好多了,没有遭到过那么多磨难,本着明哲保身的人生哲理,他也从来不惹是生非,每天做的事无非就是跟樊素、小蛮这样的小姐姐一起玩耍,或者跟元稹互诉相思,所以当他老了之后,就产生了一定的担忧,从《咏老赠梦得》这首诗第一句就能体现出来: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都老了哟,怎么办哟!

笔者还没老过,所以不能特别好地理解这其中的无奈,或者说是焦虑,这里就按下不表了(其实是懒)。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4)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当刘禹锡收到白居易那首诗后,他赶忙提起笔,写下了这篇酬诗: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5)

这首诗共12句,我们分为4层理解。

前2句为第一层,主要是对白居易作的回复,说老了就老了呗,你不要这么多废话;

接下来4句为第二层,主要是说自己老年生活的状态,意思是咱俩都差不多啦;

接下来又4句为第三层,主要是对白居易的伤感作出了批评,说老白同志,你不能只看到老了的坏处,其实还有很多好处嘛,人老了,经历丰富了,你要看开点。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6)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最后两句,是第四层,也是全诗的重点,真正能体现出刘禹锡“豪”的两句!

你不要说天阳已经要落山了,夕阳的余晖,还能继续发光发热呢!

李商隐诗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刘禹锡说:“夕阳确实无限好,黄昏更好!”

日落西山红霞飞,傍晚的红霞,是一天中最后的美好,老朋友啊,你为何不好好去体会人生最后的美好,反而在这里抱怨呢?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7)

读过这么多诗,能与刘禹锡这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媲美的,也就只有曹操那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了。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8)


刘禹锡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