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死后为什么叫鬼(鬼死后变成聻)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再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鬼死后为什么叫鬼(鬼死后变成聻)(1)

鬼死后为什么叫鬼(鬼死后变成聻)(2)

一袭白裙,顾盼生姿,款款而来,聂小倩嘴角上扬,眼里尽是风情,书生宁采臣看得恍了心神,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两人情根深重,最后,却因为人鬼殊途,不得不挥泪斩断情丝,依依惜别,相忘于江湖,不再往来,让人自觉遗憾和惋惜。这是影视剧给为两人书写的结局,但是,在原著中却不是如此。

蒲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聂小倩与宁采臣喜结良缘,共同建造了一个家,两人婚后幸福美满,育有一子,好生快活。孩子十分聪慧,长大之后,仕进有声。这倒也应了聂小倩和宁母说的那句话:宁采臣是个有福气的人,注定会有儿子光宗耀祖的。

鬼死后为什么叫鬼(鬼死后变成聻)(3)

什么?女鬼居然能和凡人结婚,而且尚能生育,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在蒲先生的聊斋里,还有很多人鬼同床共枕,结为夫妇的例子。例如:其他故事里的巧姐,连琐和伍秋月等等。如此看来,这些女鬼和寻常女子并无异样,能够寻得良婿。

这下便有人问了?女鬼可以这般,那男鬼又当如何?或者说,只有女鬼才有这样独特的权利,其实呢?男鬼也能在死后游荡人间,叶生便是在死后努力读书,考取功名,荣归故里之后,被结发妻子点醒,才想起来自己已经去世很多时日,成为一缕鬼魂了。

鬼死后为什么叫鬼(鬼死后变成聻)(4)

在蒲松龄看来,生理上的完结并不代表生命走到了终点,人到了阴曹地府之后,还可以让生命继续,并且,继续的过程和活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先生的想法真是奇特,让人摸不着头脑。读过《章阿端》之后,仿佛通透了一些:

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叫做阿端,和戚生很亲近,不过,突然有一天,阿端病了。整个人昏昏沉沉的,一点精气神都没有,脾气暴躁,时常摔东西,有时还会胡言乱语,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戚生遍寻医书得知,她得了鬼病。此外,人死了会变成鬼,鬼死了变成聻,变成聻才算是彻底到达生命的终点。

鬼死后为什么叫鬼(鬼死后变成聻)(5)

原来还有聻这一说法,着实令人大开眼界,那么,聻到底是怎样的新奇物种呢?

据唐代张读书中所说,有一个叫做冯斩的人,是个捉鬼能手,李君很佩服他,给朋友写信提起此人之时,便写了一句:“当今制鬼,无过渐耳”,由于古代独特的书写方式,便让人们以为渐耳是可以驱鬼的东西,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发酵之后,就有了聻的传说。

薛渔思也在《河东记》中写道,鬼有住所,死后也有专门的去处——鸦鸣国的空地,鬼死后就埋葬于此。当然,这些也只存在于文学创作中,直到宋金时期,“人死为聻才”被正式确立,韩道昭收录了聻字,注解是人归西后会变成鬼,人人惧怕,鬼死后成为聻,鬼见到之后会十分恐惧。

鬼死后为什么叫鬼(鬼死后变成聻)(6)

此举结合了鬼畏惧聻和鬼与人一样,会经历生死之事的两种说法,演变成了鬼死为聻。

蒲先生知道之后,难掩喜悦之情,终于,为自己创作了故事找到支撑点了,再也不会被称作没有出处的荒谬之谈。人变成一缕鬼魂之后,只要掌管地府的阎王老爷派出的鬼差找不到,抓不到他们,就依然可以四处走动,游山玩水,依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考取功名,寻找爱情,甚至,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喜结连理,生儿育女。

《伍秋月》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王鼐和鬼妻伍秋月被黑白无常抓到了,王鼎为了救出自己的兄长和嫂嫂,两次进出阴曹地府,一口气杀死了四个鬼,看得人热血澎湃。所以,如果鬼不会死去,那么,王鼎的做法将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鬼死后为什么叫鬼(鬼死后变成聻)(7)

在蒲松龄的聊斋中,鬼可以和人相恋,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是多么的美好。他们不用被家庭束缚手脚,束缚内心,不用听从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爱了,就将阻碍一一扫除,他们可以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做主,可以坦坦荡荡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共度余生。

书里描写的故事令人向往,但是,故事只是故事,美好的愿望也只是愿望。在那个专制的时代里,女子是无法拥有这些自由的,她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安排好了,生她们养她们的爹娘让其嫁给谁就嫁给谁,纵使那个人有千般万般不好,纵使自己有几万个不情愿,也得穿上大红嫁衣,盖上红盖头,坐上喜娇,成为他的新娘。

鬼死后为什么叫鬼(鬼死后变成聻)(8)

康熙元年,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可以说,《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更是倾注了蒲松龄的大半生精力。

参考资料:

『《聊斋志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欣赏》、《探析“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