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易昺 面对面 突破历史(吴易昺创造历史)

吴易昺 面对面 突破历史(吴易昺创造历史)(1)

当地时间2月12日,2023达拉斯ATP250男单决赛,吴易昺2-1伊斯内尔,获得冠军。 视觉中国 图

北京时间13日凌晨,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TP)250巡回赛达拉斯站男单决赛落幕,中国球员吴易昺战胜伊斯内尔,夺得中国大陆男子球员首个巡回赛单打冠军,创造历史。

此前,从未有中国大陆男子球员闯入过ATP巡回赛的单打决赛,1995年潘兵所获得的首尔公开赛四强成绩,已经是我们的最好成绩。在接连战胜多位TOP30、TOP10选手,一举打破漫长岁月的尘封之后,吴易昺终于改写了这一切。无数的中国球迷熬夜看球,向他致敬。

赛后接受采访时,他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以此作为新的出发点,就像在社交媒体上所写的“看见一只蝴蝶飞过废墟”。在伤病交缠、低潮徘徊的经历中,他的确像极了一只直面逆境的蝴蝶,在欧美传统强项“势力范围”中,不断飞翔和冲撞,从而打开了一片天地。要知道,11个半月前,他的ATP排名还只有1869位。

这让人想起了2002年拿下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冠军的丁俊晖。从形如钢铁森林的欧美传统强项领域中分一杯羹,谈何容易?但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当我们总是在艳羡欧美强手在网球世界中的统治性地位,谈论着费德勒退役意味着“让一个比他本人更大的时代”结束时,我们唯有拼命挥舞翅膀,在飓风中成长,并且加入强手行列。

令人欣慰的是,多年来,我们不断在那些艰险莫名的领域取得新突破,拿下了很多从未想到过的胜利。譬如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的一飞冲“添”,譬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等一众健儿共同书写的中国传奇。

其实,体育领域所有的奇迹,都不是“望天收”,都有规律可循。体育英雄背后的团队,为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仅以战胜伤病课题为例,吴易昺在动完手术后,于今年1月重返国际赛场,却在第二场比赛中就遭遇脚踝严重扭伤。他能这么快地再次“复出”并夺冠,除了他本人非凡的意志力外,靠的是科技和医疗的力量。

赛后吴易昺重点提到了“团队的支持”,而这样的话很多人都说过,苏炳添便多次感谢过团队的支持。当我们感慨于中国体育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进步时,我们不能不为团队的强大而骄傲。这个团队,既代表着一个个具体的名字和单位,更代表着这些年来奋勇进取的中国体育形象。

体育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国家的强大,是体育团队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根本原因和动能。体育的进步,终究是国家的进步所撑起的“大模样”。

苏炳添曾直言,他取得的突破,正是得益于更加系统的训练方法,得益于获得更多锻炼机会,得益于有力的保障,他才能心无旁骛全力投入训练和比赛。中国首个获得北欧两项冬奥会资格的赵嘉文,也曾谈及科技对训练的帮助:“如果没有像风洞这样的科技助力让我迅速掌握跳台滑雪的技术,我还只是一个越野滑雪运动员。”

在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全项目参赛”的盛景背后,也是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是科技赋能所展现的诸多快车道,是3亿人“上冰雪”所撑起的万亿级产业。

欧美传统强项往往代表着竞技体育的最高峰,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吴易昺、苏炳添等取得的成绩振奋人心,但这只是中国体育迈出的一小步。遥望座座高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则为中国体育健儿注入了最大的心气,锻造了最灵动的翅膀。涌现更多“坚强的蝴蝶”,飞越更广阔的山海,我们可以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