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少年和三好学生哪个好(少年记忆之三好学生)

一九七O年九月一日,母亲按照杨柳陂的专统风俗,煮了一碗面和两个红鸡蛋放在餐桌上,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吃了这碗面和鸡蛋,你就是小学生了,要向良才叔叔学习,好好读书,做个文化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美德少年和三好学生哪个好?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美德少年和三好学生哪个好(少年记忆之三好学生)

美德少年和三好学生哪个好

一九七O年九月一日,母亲按照杨柳陂的专统风俗,煮了一碗面和两个红鸡蛋放在餐桌上,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吃了这碗面和鸡蛋,你就是小学生了,要向良才叔叔学习,好好读书,做个文化人。

那个时候,大姐、大哥和二姐都已辍学在生产队务农,自己没有文化的母亲非常希望排行老四的我能好好读书,为家里挣口气,也为后面弟弟开个好头,做个好样。

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我是在兄弟姐妹众目睽睽之下吃完那碗面条的,几次要分给弟弟吃,母亲都不允许,说是要完完整整吃完,才能读好书。

带着母亲的殷切期望,我在下村岗上分班开始了小学学习生活。可能是自幼受母亲唠叨教育次数太多,也可能是良才叔叔伟大榜样的吸引力,我对文化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读书认字及写字都十分好奇和兴奋,加上红秀老师又是杨柳陂人,对我们都非常好,特别是对我们喜欢读书写字的几个人,经常表扬和鼓励。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稍微长一点了,有些同学已经不能全文背诵,我和建光,良贤及阳发几个却一点问题都没有,很快,通过红秀老师的传播,我们会读书的名声就在杨柳陂传开了。

山区的老百姓很朴实,对会背课文的我们都很关爱,这种崇尚文化的风气和氛围,反过来促进我们在学校听老师话,认真读书;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坚持背书。

到了学期末,红秀老师根据全班同学的表现和考试成绩,公布了“三好学生”的名单,我是其中之一。

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红秀老师念一个名字,就带头带领全班同学鼓掌,当念到我的名字时,在大家的目光关注下和掌声中,我满脸通红,小心脏卜通卜通地跳。

那个时候评三好学生,是老师评的,每个人有一张彩色的奖状。红秀老师把奖状卷成一个小圆筒,并用一条红布条绑着。那天傍晚,手拿着这个红布条绑着的奖状的我,故意走人多的地方,蹦蹦跳跳地回家。

母亲对我的这张三好学生的奖状非常重视,亲自把奖状贴在餐厅那座应该是我们家最值钱的碗柜的左边的门上,并当着全家人的面说,左边有了,右边也不能空着,不然不好看啊。

没有文化的母亲,非常珍惜我们家的第一张奖状,通过张贴在显眼位置的方式,鼓励我要继续好好学习,认真读书,争取二年级继续当三好学生,继续把奖状拿回来贴在碗柜右边的门上。

那个时候的的我,根本不知道现在人说的什么压力,只知道自己喜欢背书和写字,只要听红秀老师的话,好好上课和做好作业就行了。当然,那个时候农村的小学教和学,相对于现在而言,应该是简单很多很多。

正是母亲这种把奖状贴在显眼地方并预留位置的表扬和鼓励方式,后来的很多年,我和大弟弟的三好学生奖状把餐厅碗柜两扇门贴得满满的。小学五年,年年“三好”。当然,三年级那一年因为和同学闹不团结,差一点没有评上。

从下村岗上分班教学点转到大队部阳民小学本部读三年级时,我们和中陂的同学经常闹意见,那个时候,我们一闹意见就“巴结”,“巴结”就是好几天不说话,见面都不打招呼。

记得有一天放学路上,我因裤子从大腿到小腿都破了,中陂村几个同学一路调笑,我就宣布和他们“巴结”,然后又拉拢上陂的几个同学一起参与“巴结”,并于几天后的傍晚,在山塘坝上互相扔泥块吵骂。

这件事不知道怎么被班主任肖老师知道了,肖老师找到我谈话,要我团结同学,不能搞“巴结”,更不能搞集体“巴结”,要我主动去找中陂的同学认错和解。自以为自己会读书的我,在肖老师谈话后,仍然没有去和解,而是继续“巴结”。

过了一段时间,肖老师又找到我,对我说,“三好学生”的第一好就是思想品德好,你不团结同学,和同学不友爱,学期结束时怎么评“三好”啊?肖老师的话让我恍然大悟,一想到评不到三好学生,家里的碗柜门上空了怎么办?于是,主动约上陂的同学与中陂的同学和好,不再“巴结”了。

以后的很多年,我都很少与同学闹不团结,包括后来的中学和大学。这都是缘自小学三年级那一年,肖老师关于三好学生的教育。

少年时代三好学生的记忆,终身不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