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的一生(被神话传说包围的末代天子)

周幽王的一生(被神话传说包围的末代天子)(1)

西周的末代天子周幽王算是历史上最知名的皇帝之一了,只可惜这“名”是个恶名——烽火戏诸侯。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烽火戏诸侯是后人杜撰的了,但这背了几千年的恶名怕还是不容易洗掉。要不说不能得罪文化人呢,万一他编排你的话传世了,那可就改不过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到了西周末年,或者说任何朝代的末年,皇帝干啥都是错的,干啥都会得罪人。也许,这些末代皇帝也曾想力挽狂澜,也曾想重铸祖上荣光,驾驭群臣,号令天下,但时势已不允许皇帝做出什么改变了。亡国之君的帽子,乖乖戴好。

史书中并没有记录周幽王在位的十来年有啥实质性的改革,可能是经周宣王那么一通折腾,贵族们觉得不能给周天子太多实权,给多了这小伙子就要搞事情了。内政是没啥作为了,也就外面还能打打仗。幽王三年,前779年,周幽王派大将伯士带兵打六济之戎,结果打输了,伯士战死沙场。

这场战争算是周幽王在位的十一年间,为数不多的“实事”之一了,虽然办砸了。有意思的是,与“实事”相比,关于周幽王的神话传说倒是不少。

古代非常之人出生时,都是“天降祥瑞”,有的是电闪雷鸣,蛟龙降世,有的是青气缭绕......不一而足。周幽王出生的时候,也有异象——有马化狐。马变成狐狸了,咱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祥瑞。

幽王生在宣王三十三年,他上位时才十三四岁,年纪轻轻没啥经验,可能这也是他在位期间没啥大作为的原因之一。幽王上位后的第二年,前780年,国都镐京大地震,周边的泾水、渭水、洛水震感强烈,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呀。

当时有一位叫伯阳甫的大臣看到大地震,感觉到西周要完蛋,还做了个预言说,西周十年之内必亡国。巧的是,正好是在地震后的第十年,周幽王被杀。伯阳甫可谓神人,有一种说法是,此人就是道家的祖宗老子。相关的考证,在此不表。

地震亡国论还没消停,下一个神话故事又来了——大名鼎鼎的褒姒登场。褒是她的国,姒是她的姓。传说在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飞到了夏帝跟前,口吐人言,自我介绍道:“俺们是褒国的先王。”夏帝搞不拎清这俩龙来这是啥意思呀,难道是上天给啥新任务了?于是就占了一卦,看看怎么处置这俩龙。

卦象说,这龙不能留,也不能赶走,更不能杀掉。夏帝蒙了,话都让你说了,不杀不留不赶,那还能咋办;为此又占了一卦,这次给明确指示了,原来得让俩龙留下点“漦 ”才行。漦 ,就是龙吐的沫,就是龙的精气所在。

夏帝赶紧整了个“请龙仪式”,俩龙可能对夏帝的表现很满意,就留下了点儿沫沫。夏帝拿个小勺,把沫沫一点一点地擓到小匣子里,封存起来当传家宝。夏传商,商传周,这小匣子传了几千年都没人敢打开瞅瞅,一转眼就轮到了周厉王当朝。

周厉王被赶出国都的那年,也不知道哪位勇士把这个匣子打开了,沫沫流了一地,把周厉王恶心得不行,赶紧让人拖地。可拖来拖去,这沫沫还就是不走。周厉王急中生智,沫沫不是龙的精气嘛,没准偏好女色,于是找了几个妇女脱光了冲着沫沫大喊大叫,我猜喊的可能是“你过来呀!”这种挑衅之语。

沫沫看到这几个妇女,可能才想起来自己要干啥,就变成了一个叫“蜤蜥”的小动物,跑到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跟这个小动物撞上了,之后没结婚就怀孕了,长大的小女孩很害怕,就把生下来的孩子给扔了。

当时正值宣王当政,民间有童谣唱到 “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正好有一对夫妇卖桑弓箕箭袋,于是周宣王派人去杀掉他们,夫妇在逃跑的路上听到了被丢在路边的小孩的哭上,便带着这孩子逃到了褒国。

后来这孩子长大成人,即是褒姒。褒国得罪了周幽王,为了赎罪就把褒姒献给了幽王。幽王见而爱之,时幽王三年。幽王八年,褒姒生了儿子伯服,幽王立马把现任皇后和太子给废了,另立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这次大胆得很,因为他不仅是废长立幼,还把皇后给废了。皇后是什么人?是世世代代跟你姬家联姻的申家人呀,这就相当于直接跟申家宣战了。跟着皇后一起被废的太子叫宜臼,即周平王,被废之后,立马逃到他姥爷家去了。

幽王十年,周幽王和一些诸侯盟于太室,具体有哪些诸侯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应该没有申国,因为结完盟之后,幽王就带着兵来打申国了。申国借坡下驴,联合缯国和犬戎反击,把幽王杀了个底儿掉。幽王、幽王的儿子伯服和幽王的叔叔郑桓公死在了骊山。

从结果来看,周幽王一败涂地,那他怎么敢废申后废太子的呢?史料中没有记载,但我们可以结合现有史料脑补一下。

周幽王死了之后,按照礼法来讲应该是他弟弟余臣继位,因为周幽王的俩儿子一个死了,没有继位可能性;一个被废了,没有继位合法性。但宜臼的姥爷申侯联合鲁侯、许文公强行拥立宜臼继位,即周平王;与之相对,虢公翰拥立余臣继位,即周携王。

虢公翰是虢石父的儿子,虢石父在《史记》中被描述为“为人佞巧善谀好利”,但周幽王还是重用。除了虢石父,周幽王还重用了跟他一起死在骊山的叔叔郑桓公。

好了,人物都到场了,我们可以进行脑补了。周幽王死后二王并立,说明其生前朝堂就已经有两股势力了,一股是外戚申侯,一股是西周皇室。两股势力针锋相对,但谁都不敢主动出击,因为还有第三股势力。自古以来,朝堂必是三足鼎立,皇上以及另外两种势力,三者相互牵制。

西周皇室有合法性的优势,申侯有硬实力的优势,两者还是平衡的。只有第三股势力站队之后,这种平衡才会被打破。为什么周幽王废长立幼,其他诸侯没起来闹事?因为废的是申侯的外孙,是你申家下一代的合法性,如果合法性和硬实力都被你申家占了,那第三方势力最后也必定会被吞并,所以周幽王这手废立,是有利于第三方的,第三方也就不会说什么抗议。

但周幽王做事不彻底,放跑了废太子宜臼。宜臼就是申家的合法性,你不杀了他,等你幽王死了之后,申家就可以借着他卷土重来,所以宜臼必须死。讨论来讨论去,西周皇室终于和第三方势力达成了共识,太室之盟应运而生。

一切看着都很美好,周幽王以为自己终于要翻身,要摆脱申家外戚的“控制”了。年轻呀,被别人当枪使。你这个太室之盟里面有几个真心出力的?有几个只是想借你的手杀宜臼的?你周幽王有绝对的实力灭掉申侯吗?没有!没有绝对的实力,你太室之盟就是空有其表!他们向来是谁赢帮谁!

当初幽王废长立幼时,自己的亲叔叔郑桓公就开始找退路,问伯阳父自己要怎么避祸,最终在伯阳父的建议下把自己的国民迁到了东边去,给自家留个根。亲叔叔都如此,更何况其他诸侯?他们都有退路,只有你周幽王没退路,败了就死了。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解郑桓公,毕竟人家自己到死还是在陪在周幽王身边的。迁移国民,更像是就义前让人照顾自己的老婆孩子。

公元前771年,执政十一年、二十四岁的周幽王死在了骊山。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爷孙三代,跟诸侯权贵斗了七十年,由于史料不足,我们无法准确得知他们爷孙是如何穷尽一生试图重振姬周,仅能凭着想象去尽量拼凑西周最后三位天子的伟身英姿。

一位是道路以目,一位是烽火戏诸侯,千年的骂名怕是永远刻在了厉幽二王墓碑之上。杀戮无辜曰厉,动祭乱常曰幽,厉幽之名流传千古,姬胡和姬宫湦这般真名倒是随着时间而逐渐消逝。

周幽王一死,宣告了信史上第一个统一时代的落幕。

下一个登台的,则是长达五百五十年的大分裂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