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格局笔记(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

6.29今天继续阅读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四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成长的格局笔记(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1)

美国前众议员及广告业者布鲁斯·巴登(Bruce Barton)说: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惊人的结果,每念及此,我就认为世上无小事。

下面的故事可能能让我们更深刻理解巴登的话。

一名伐木工人,为了锯一棵树,辛苦了5个小时,筋疲力竭,进展却有限。

你建议他:“为什么不暂停几分钟,把锯子磨得更锋利?”

对方却回答:“我没空,锯树都来不及,哪有时间磨锯子?”

这个故事就像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故事的拆解,可是表现的意思却丰富了很多!

砍树是小事,磨锯子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却反应了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智慧等

就像巴登说的“我认为世上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能告诉我们应该反思,是不是该更新了。

我们应该养成不断更新的习惯。

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不断平衡自我的发展。

成长的格局笔记(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2)

1不断更新的习惯。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路。

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通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

对自己投资:就是从身体,精气神,智力,社会四个方面加强,平衡。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必须包括天性中的所有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其他层面产生消极影响。

人生的四个层面休戚相关:身体健康有助于心智发展,精神提升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完满。因此,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本书的七个习惯也唯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运用效果最佳,因为每个习惯之间,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柯维用下面的推理告诉我们七个习惯之间的关系。

越是积极主动(习惯一),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习惯二)和管理(习惯三);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三),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象限事务的更新活动(习惯七);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五),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四和习惯六);越是在培养独立性的习惯方面加以改进(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成长的格局笔记(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3)

2为什么要不断更新,为什么要平衡提升?

个人的成功是团队成功的基础。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个人领域的成功,要包括四个层面的提升: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精神决定一个人的状态和面貌,智力来源于知识的应用,社会情感主要是指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

从根本上讲,“不断更新”意味着要兼顾这四种要素,要以睿智而均衡的方式,经常并持续运用我们天性中的这四个层面。

对自己投资,对我们用来处世和做贡献的唯一工具进行投资是我们在一生中做出的最有效的投资。

我们取得成绩的工具就是我们自己。为了提高效能,我们必须认识到定期从四个层面“磨刀”的重要性。

也就是平衡提升的问题。

一:身体层面指有效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你刚开始时也许并不喜欢锻炼,甚至还很厌恶,但是一定要积极一点,坚持下去。”柯维这样嘱咐读者,重视健康。

精神层面的更新为你指引人生方向,与习惯二密切相关。

二:精神层面是人的本质、核心和对价值体系的坚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而又至关重要的领域。

精神层面的更新需要时间,但这是第二象限事务,忽视它对自己完全没有好处。

伟大的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有一句名言:“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要多花一个小时祷告。”

对他来说,祷告并不是例行公事,而是释放和增加活力的源泉。

有一位中国禅师在任何压力之下都能处变不惊。

有人问他:“您是怎样保持这种平静安详的?”

他答道:“因为我从未离开过我坐禅的地方。”

他早起坐禅,在一天的剩余时间里,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坐禅时的那种安详心境。

我们能够用心把握生活的方向和生命的真谛,就如同得到了一把遮挡风雨的大伞,源源不断地使我们获得新的力量。

如果能够持之以恒,效果会更加明显。

宗教领袖戴维·麦凯(David O. Mckay)说:“每天人生最重大的战争都在灵魂深处的密室中进行。

如果你能够在这些战争中获胜,将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平息下来,就会感到一片祥和,并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自然而然地,你会取得公众领域的成功,即秉持着合作精神,为他人造福,由衷地为他们的成功感到快乐。

三智力层面

智力层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借此不断学习知识,磨砺心智,开阔视野。有时需要借助课堂教学或系统的学习计划。

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

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

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

组织和规划是另外两种与习惯二和习惯三相关的磨砺心智的方式,也就是以终为始,为实现磨砺心智这一目标而运筹帷幄,运用大脑的想象力和逻辑力,事先预见到结果和过程,即便无法预见到具体步骤,至少也能预见到主要途径。

以上三个层面的磨刀,对个人领域的成功极具重要性。

四:身体、精神和智力层面与习惯一、二、三密切相关,围绕着个人愿景、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的原则。而社会/情感层面的重点则是习惯四、五、六,围绕着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生活中社会层面和情感层面之所以紧密相连,是因为我们的情感生活首先源自并体现于与他人的关系,但并不限于此。

第四个层面的成功者,几乎都是领袖级别的人物,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可以从双赢思维开始,打开局面。

这四个层面只有平衡提升,才能赢得人生的真正成功。那么让我们开始不断更新自己的四个层面吧。

成长的格局笔记(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4)

3怎么做到不断更新,也就是怎么样才能平衡提升自己呢?

首先,主动锻炼,积极锻炼。

其次,笃定自己的目标和事业,坚定做好。坚定做好自己的管理者。

第三,主动接受教育,可以自学考试,可以报班,可以读书,可以参加训练营,对某个领域要想快速前进,最高的学习就是首先系统性的学习,然后再根据弱点去刻意训练。要想快速前进,最高的联系就是做好自己的教练员!

第四运用双赢思维去改变他人。在改变他人的同事统合综效,提升自己。

不断更新,令自己平衡提升。

第五,在平衡更新中,统合综效,平衡提升自己。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不要急于求成,要螺旋式上升。

成长的格局笔记(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5)

最后

斯塔尔夫人(Madame de Staël)说:“良知的声音如此微弱,可以被轻而易举地淹没;但又如此清晰,不可能被误解。”

良知是一种天赋,帮助我们判断自己是否背离了正确的原则,然后引导我们向这些原则靠拢。

锻炼神经和肌肉对优秀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而训练头脑对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同理,培养良知对积极处世的高效能人士来说也至关重要。

培养良知需要更专注的精神和更全面的训练,以及贯彻始终的诚信人生;

需要定期阅读励志文学作品、拥有高尚的情操,而最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良知还未成熟的时候就遵循它。

修身励志没有捷径。

收获法则始终发挥着支配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多也不少。

公正的法则也不可动摇,我们越是靠近正确的原则,就越能对事情做出明智的判断,我们的思路也就越清晰明了。

当我们依照螺旋式上升的路线成长时,一定要在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中勤勤恳恳,培养并遵从自己的良知,它会鞭策和指引我们沿着自由、安全、智慧和力量的道路前行。

要实现这个良性循环,就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并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不断提高实践的层次。

如果以为做到一项就已足够,那完全是在自欺欺人。

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成长的格局笔记(第十章习惯七不断更新)(6)

最后的最后:

就我个人而言。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写作训练计划是适合自己的,发头条练笔,同发公众号,摸索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读书学习,改稿提升,参加读书会学习社群的运营。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具体的细节,还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坚持,再学习。

每天都要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哪怕是一个微笑都可以,因为这是精神焕发的起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