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时期咸阳通往各地的道路(秦国首都咸阳通向外界各方的主要交通干线是哪些)

春秋战国时代,列国之间战争频仍,商业交换也比较发达,各国都大力发展交通。到了战国后期,不仅华夏诸国之间有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例如魏、赵、齐等国之间有着许多交错的陆路大道,史称“午道”。就是进入边徼地区也新辟了道路,如金牛道等。这些都为中华民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秦国时期咸阳通往各地的道路(秦国首都咸阳通向外界各方的主要交通干线是哪些)(1)

秦始皇统一后,将战国以来零乱错杂的交通道路进行统一和改建,如大修驰道,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辐射向全国各地的水陆交通网。汉代兴起,又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延伸。主要有下列几条干线:

① 西北干线。由长安往西,沿渭水河谷或泾水河谷,踰陇山、六盘山,贯通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各地。

② 北路干线。有两条:一条是秦始皇为抵御匈奴所开的直道。自咸阳北面淳化为起点,北由子午岭上,进入鄂尔多斯草原,至今包头市西南秦九原郡治所。今尚有断续遗迹可寻。汉时仍被利用。一条是从长安(或咸阳)东出,沿着渭水至蒲津渡河,沿汾水河谷而上,经平阳、太原,以至云中、代郡。战国时秦晋交通多由此道。

秦国时期咸阳通往各地的道路(秦国首都咸阳通向外界各方的主要交通干线是哪些)(2)

③ 西南干线。由渭水流域向南穿秦岭间河谷,由故道、褒斜道、子午道等栈道进入汉中盆地,再由战国时秦国所开石牛(金牛)道入蜀。秦灭蜀即由此。自此再循秦汉所开五尺道或称西南夷道入滇。

④ 南路干线。由长安东南出武关,经南阳盆地出襄阳,下汉水至江陵,由荆江溯湘水经灵渠下漓水、郁水至番禺(今广州)。由此入海,再往南海诸国。另外还有从长江溯湘、赣等水而上,从五岭上几条山道如横浦关(今梅岭关)、阳山关、湟溪关等,进入岭南地区。

⑤ 东路干线。从长安东出函谷关至洛阳,东经成皋、荥阳,循济渎抵定陶,以达东方大都会临淄。这条路线是战国以来中原东西交通的干线,也是秦汉帝国的动脉。

⑥ 东北干线。从长安至洛阳,再自洛阳渡河,沿着太行山东麓,经邺、邯郸,以通涿、蓟,复向东北至辽东地区。

秦国时期咸阳通往各地的道路(秦国首都咸阳通向外界各方的主要交通干线是哪些)(3)

⑦ 东南干线。由洛阳东经成皋、荥阳至陈留,沿战国时魏国开凿的鸿沟南下,由颍入淮;逾淮由肥水、巢湖以抵长江,渡江由胥溪运河进入太湖地区。另一条支线,由济渎经定陶出荷水,由泗入淮,复沿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抵达江干,渡江而至太湖流域。

⑧ 长江干线。这是唯一一条不是由首都出发的水运干线。公元前308年秦司马错率巴蜀众10万,大船万艘,米600万斛,浮江伐楚。前210年秦始皇自云梦一带浮江而下,过丹阳,至钱唐(今杭州)。这些说明长江干流是长江流域水运的主要干线。

以上是秦汉帝国境内以首都为中心通向四方的主要交通干线,其间还有许多支线相连,难以备述。这一全国性水陆交通网是先秦以来长期形成,而又由秦汉帝国统一经营的结果,不仅在当时起着加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巩固统一帝国的积极作用。并且为后代长期沿用。直至近代铁路出现以前,仍然是我国境内主要交通干线。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