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卡路里的歌名叫什么(卡路里在燃烧但产业)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卡路里在燃烧,但产业……(上),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燃烧卡路里的歌名叫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燃烧卡路里的歌名叫什么(卡路里在燃烧但产业)

燃烧卡路里的歌名叫什么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卡路里在燃烧,但产业……(上)

新华社记者

2018神曲“燃烧我的卡路里”爆红线上线下,年轻妹子唱响对健身和健美的火热需求。健身已是潮流,跑马持续升温,让体育装备和健身培训的大小企业抢到过去一年体育行业最实在的红包,也为产业金光灿烂的未来写下基调。

卡路里确实在燃烧,可整个体育产业还在等待爆点。

在依然滴水成冰的2019年岁首回看体育产业这几年,盛大的资本狂欢已随北风远去,“黄金屋”也只存在于商业计划书的“讲故事”中。但过去一年里,BAT等资本大鳄持续布局体育且互相抱团;安踏营收上半年即破百亿并计划以360亿元收购Amer Sports……当赚快钱、赚大钱的泡沫散去,体育产业也并非一地鸡毛。从业者们正一边埋头耕耘,一边翘首以盼某一天的一飞冲天。

(小标题)反思:年人均体育消费=一顿年夜饭?

前两年体育产业投资端美如画,动辄多少亿的融资,砸来的却是消费端不那么美好的数据:据江苏和上海体育局统计,在这两个中国最富裕的地区,2017年人均体育消费一个两千出头、一个不到两千五——相当于苏沪各大饭馆里的一顿年夜饭,还是比较普通的那档。

这也许是个不太恰当的对比,毕竟中国人在舌尖上的执念无可替代。但这个数字部分解释了,为何许多体育创业项目在天使轮画出的大饼,不太可能变现。

中国体育产业的风起云涌以2014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46号文”)为起点。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巨资涌入,创业成风。然而从2015年乐视引领的体育IP并购潮、中超版权5年80亿的跑马圈地,到2017年乐视神话崩塌、体育投资热骤然衰退的急转直下,不过两年。

都说中国已过了人均GDP超8000美元这一体育消费爆发的“奇点”,但期待中的体育产业大爆发并未到来。在江苏体育产业集团成立三年半之后,深感行业冰冷的董事长顾晔在接受新华社体育产业调研组采访时向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体育是否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品?”

道理也不复杂。中国体育人口的比例为33.9%,意味着有4.2亿人较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人群挺庞大,然而偏重老少两头,整体为体育花钱的意愿不强。一个日常坚持在公园里马路边健身的大爷,他可能只需要一双旅游鞋。

但改变正在发生,且来势汹汹。旗下运营ATP上海大师赛、F1上海站等诸多赛事的前上海久事体育集团董事长姜澜认为:“马拉松这么活跃,是产业大爆发的序曲和前奏。”

如神曲所唱,对城市不少白领而言,健身房让三点一线的生活多出了一个点,跑鞋、健身卡、私教和低脂饮食渐成标配。健身意识大面积觉醒,而随着城乡收入和基础设施等差距的进一步缩小,体育消费提升的空间很大。

类似健身休闲活动日益活跃。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张家口崇礼主打高端路线的云顶、太舞等雪场在雪季生意兴隆,客流主要靠周边京津冀的家庭。其滑雪、教练和食宿费用每项都以千计,吸金能力毋庸置疑。

但这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从滑雪可见,健身休闲得“有钱有闲”。年近不惑的北京外企白领吕肖华自认是冰雪爱好者,但一个冬天能去滑三四次就感觉“非常奢侈”了。工作压力大,独生子女养老负担重,加上教育、医疗等压力,造成有钱不敢消费,甚至没时间消费。

所以顾晔觉得,考虑到中国的经济社会现状及传统文化观念,也许不能按照国际惯例,简单地以人均GDP超8000美元来划线。

姜澜认为,对中国老百姓而言,许多体育项目还是“舶来品”,一般人感兴趣容易,要掏钱,尤其要大把掏钱,可以说非常难了。比如每次ATP大师赛开赛前,他都不敢开手机——为了躲要票的电话。“我手里是真没票啊,”姜澜说,“可电视镜头上就是有空座。”要了票还不去看,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下雨了,不去了;费德勒出局了,也不去了……”

而参观温网时,他看到的是赛场路旁搭起的一溜帐篷,决赛都快打完了还有人在排队等退票。“这个差距,就是我们产业环境的差距。”姜澜总结说。

道路曲折,但身在局中的从业者都坚信前途光明。数字会说话,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体育产业近年来一直逆势上扬,2017年总规模为2.2万亿元,增加值7811亿元,分别增长15.7%和20.6%,远远跑赢GDP增速,且增加值在GDP占比首次突破1%。从增速看,体育产业2025年完成总规模5万亿目标比较轻松。

姜澜表示,前两年体育产业暴起暴落的原因主要是对政策的解读发生偏差,资本一拥而上,结果发现产业基础离资本的要求还很远,如今泡沫挤出是好事,更能脚踏实地。

在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户外休闲产业的梁强看来,目前作为中国社会中坚的中青年人其实多数还不具备运动技能,很多人开始运动,是在为青少年时期的缺失“补课”。这也是运动热为何先在路跑爆发的原因,因为跑步门槛最低,属于运动的基本能力。即便如此,已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体育消费。未来随运动技能的升级,运动消费也会升级。

体育消费人口有多少,体育产业市场才会有多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进行体育运动,会带动整个家庭的体育消费直线上升。在城市里,许多“70后”“80后”的父母,热衷于培养孩子掌握一到几项运动技能。中等收入家庭在孩子身上的体育培训支出,大有赶超钢琴奥数之势。

以击剑培训起家的万国体育CEO张涛认为,接受培训的这些孩子是未来的体育消费人口,他们将接触更专业细分的装备和服务,进行更频繁的体育消费,实现运动消费的升级。

先后在奥美、乐视、探路者、复星体育等任职的资深体育产业人士强炜判断,2014年底国家才真正开始发掘体育的“产业”性质,这几年政策的拉动效应还是非常显著的,只不过体育产业的大爆发,可能还需要一代甚至两代人的积累。

对于每个投资者和从业者来说,体育始终是个慢产业,没有快钱可赚。

(小标题)结构:安踏一年营收≈中超 CBA 中网 ……???

大概从“飞人”乔丹开始,中国人逐渐意识到NBA等四大职业联赛引领的美国竞赛表演业是完全不亚于好莱坞的一个存在。

在中国,从恒大2010年“抄底”进入足球圈之后,吹着体育产业的政策春风,中超等职业联赛IP的价值逐渐被重新发掘,投入也翻跟头般倍增。据内部人士透露,如今一家中超俱乐部的投入起码每年5亿打底,其中主要是“人头费”占比太高,烧钱之烈导致中国足协赶在2018年年底出台了“工资帽”。

而与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出少到令人惊悚。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统计局联合公布的最新数据,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和王冠上的明珠,竞赛表演业2017年的总产出为231.4亿元,在中国本就规模不大的体育产业中占比仅为1.1%。而体育鞋服领军企业安踏2018年上半年营收就破百亿,如果按乘以二计算,安踏这一年的营收几乎相当于2017年竞赛表演活动的总产出。数据有点天雷滚滚,应该有统计口径和方法不同造成的偏差,但中国竞赛表演业的现实,也确实令人一声叹息。

也难怪361度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朱敏捷认为,中国体育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