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瓜娃子的故事(瓜娃子轶事)

成都人口语中的“瓜娃子”是指人“傻”的意思。“瓜娃子”用在不同的情境、出自不同人的口、用在不同的对象上时,其感情色彩是不同的,有贬骂之意、赏识之喻或怜爱之情。成都人口语中形容“瓜娃子”还常常用“刘前进”三个字代替,何故?是源至历史传说“刘全进瓜”的故事,因成都人的发音习惯所至,将“全”字说成了“前”字而成“刘前进”。说话方式幽默巧慧的成都人,借“刘全进瓜”为“刘全进”等于“瓜”的谐后语,也就有了成都人形容“瓜娃子的代名词“刘前进”三个字。

关于瓜娃子的故事(瓜娃子轶事)(1)

典故“刘全进瓜”中描述:一个名叫刘全进的人,为想救活已故去入土的妻子,冒死揭下黄榜奉命下阴间地府送瓜的故事,世人皆认为刘全进送瓜是痴人傻子之举。

关于瓜娃子的故事(瓜娃子轶事)(2)

传说悠然去,新事不断出。发生在我身边的“刘前进”、“瓜娃子”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上世纪80年代,我入职某玻璃品厂,其生产车间里高温酷热难耐,令人汗流浃背,所有人皆身穿单薄的短衣短裤,唯独被人戏称为“刘前进”的刘师兄与众不同,他竟然身着厚厚的貌似绵衣绵裤的改制过的工作装,在烤得人皮肤灼痛的火红的熔炉前操作。他出格的着装行为一直被人感到匪夷所思,其实另有玄机,只是我等不“瓜”者不知缘由而已。工作间隙,所有人会宽衣对着风扇狂吹散热,而刘师兄却脱下衣服,只将衣服直对风扇狂吹,然后用干毛巾吸干皮肤上的汗珠。

关于瓜娃子的故事(瓜娃子轶事)(3)

刘师兄平时少言寡语,面带深思的表情背后谁也不知道藏着什么东西,偶尔开口,一定是囗吐雷语,或令人疑惑、或引人略有所悟,或撩人狂笑不止。但没有人讨厌他。

关于瓜娃子的故事(瓜娃子轶事)(4)

改革开放初,下海经商潮流风起云涌,厂里部分干部、工人跃跃欲试。一天师兄师姐们聚在一起午餐闲聊,其间书记携小饭盒入座加入谈论,某师姐问书记:“为啥吃那么少呢?”,书记回答:“我的胃子不好,难受”。此时,一直默默不语的刘师兄突然开口吐出惊人雷语:“我的位置好,恳定舒服,来!”说着话,同时伸手拉书记欲换位置,引来一阵狂笑不止。此时,同桌的师姐拧着刘师兄耳朵,伴着怜爱的语气边笑边说道:“你这个瓜娃子啊,刘前进!你笑死我了,人家说胃子你要换位置”。由于刘师兄的言行与众不同,仁者见仁,愚者见愚,同事中有自我感觉不“瓜”的聪明者也就一直喊刘师兄为“刘前进”了。一传十,十传百,“刘前进”的绰号不知不觉取代了其本人名字,而刘师兄却从不计较,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呼。生于成都,长于成都,难道他不知道“刘前进”谐后的“瓜”吗?

关于瓜娃子的故事(瓜娃子轶事)(5)

后来,“刘前进”留职停薪,从事古玩经营,小有成效。两年后,企业改制分流,拿着遣散费的书记不知道该干什么事,在古玩市场闲逛,恰逢“刘前进”经营的公司招人,因专业要求较高,很久无合适人选入职,着急中的“刘前进”无意间看到眼前的书记,真是喜出望外,一把拽着书记手臂,说道:“我就想你坐我的位置”,说话间把书记摁在了经理的座位上。原来,业余时间“刘前进”经常进出古玩市场淘宝,偶尔碰见对古玩品颇有研究的书记,凭他对书记的了解,认定书记更适合从事古玩经营,他心中一直是这样想的,相信书记迟早会下海,心思意想,也就无意间脱囗而出“我的位置好”的笑话了。

关于瓜娃子的故事(瓜娃子轶事)(6)

时至今日,“刘前进”和书记配合的天衣无缝,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而我等不“瓜”的聪明人仍然平凡地活着也快乐地回味着“刘前进”留给我们的诸多笑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