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1)

《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 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2)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 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 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 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江:初春

鸭先知:拟人

河豚(水里):想象

喜欢文章可以点赞加关注,学习找我不迷路。

免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只作为公益学习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